一种生姜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57931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姜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该配方颗粒是以生姜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为原料,经过榨汁、包合、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等方法制得生姜喷雾干燥粉,生姜喷雾干燥粉直接或和适量辅料混合后干法制粒得到生姜配方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生姜配方颗粒每克含相当生药量20克,颗粒中挥发油的含量不低于1%,该生姜配方颗粒具有如图3所示的红外指纹图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能够降低耗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挥发性成分的收集率,保留了生姜原有的鲜香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技术进行质量控制,该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先进、快捷,可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特别涉及 。
技术介绍
中药颗粒剂的传统制法是取中药饮片,加水煎煮,煎液减压浓縮至稠 膏,加糊精或乳糖或麦芽糊精,湿法制粒,烘干,封装即得。该湿法制粒需 要在稠膏中加入大量的辅料填充,通常是稠膏的7-8倍量,但制成的制剂, 药物浓度低,服用量大,疗效不明显。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下,以经过规范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提取、低温浓縮、喷雾干 燥等工艺技术加工成的,供医生处方使用或作为制剂原料药使用的颗粒剂; 与传统的中药煎剂相比,配方颗粒服用方便,服用量小,质量可控,容易保 存,便于携带,该产品在国内目前处于试点生产状态,产品工艺及质量标准 不统一。生姜配方颗粒是常用中药配方颗粒的一种,在处方中出现几率很高, 目前的缺点是大生产工艺落后,多为传统水提取,或者先提取挥发油后水 提取,挥发油回收率低而且能源浪费多,造成产品质量低而价格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生姜配方颗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公开该 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公开该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 法。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生姜配方颗粒每克含相当生药量20克;颗粒中挥发油的 含量不低于1%;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指纹图谱,最强峰 峰位1029 cm—\在1079 cnf1、 1156 cm—'具有两个峰与之形成峰簇;次强 峰在小于1000 cn^范围内连续出现946 cnf1、 856 cm一1、 756 cm—1、 706 cnf1、 608 cnf1、 578 cm—1、 530 cm—1 7个峰,946 cn^相对峰高稍高于856 cm—、从856 cm—i至578 cm—工共5个峰,相对峰高呈阶梯状上升趋势,530 cm—1 峰稍低;较强峰1384 cm—i峰相对峰高稍低于578 cm—'峰,按照相对峰 高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有1411 cm—1、 1334 cm—1、 1243 cnT三个峰与之同 时存在;另外1635 cm—'峰和1384 cm^峰等高,2929 cm—1峰稍低于1635 cm-1峰;其红外指纹图谱测定条件仪器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 为4000 cm—'-400 cnf1, DTGS检测器,分辨率4cnf 、扫描次数16次,扫描 时过程中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 压片法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述生姜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原料生姜采用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质量鉴别,红外指纹图谱鉴别方法 为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 cm—i-400cm—、 DTGS检 测器,分辨率4cm—、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 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生姜Rhizoma ZingiberisRecens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为最强峰峰位1029 cm—、在1079 cm—\ 1156 cm—t具有两个峰与之形成峰簇;次强峰在小于1000 cm—1范 围内连续出现946 cm一1、 854 cm—1 、 756 cnf1、 707 cm—1 、 578 cm—\ 530 cm匿1 6个峰,946 cm—i相对峰高稍高于854 cnT1,从854 cm—i至578 cnf'共4个 峰相对峰高呈阶梯状上升趋势,530 cm—t峰稍低;较强峰1334 cm—\ 1368 cm—1、 1413 cm—三个峰等高,1241 cm—'稍低于1334 cnf1、 1368 cm—1 、 1413 cm—i三个峰;另外1637 cm—'峰和2928 cm—i峰较低;取上述鲜生姜,清洗干净;用粉碎机将生姜粉碎,用5-10层纱布包裹, 采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取生姜汁液;或直接用搾汁机搾取生姜汁液;用狭缝 缝隙为5 — 10微米的胶体磨研磨,进行生姜汁中挥发油的包合,e-环糊精 的用量为生姜汁的1/8-3/4,包合时间为5-30分钟;生姜榨汁后残渣加水加 热回流提取l-3小时,加水量为残渣量的3-7倍,提取液减压浓縮,至相对 密度为1. 00-1. 40;将生姜汁P -环糊精包合物和生姜提取浓縮液共同喷雾干 燥;将喷雾干燥粉混合均匀,用干法将总混粉制成10-60目大小的颗粒。上述制备方法优选为取上述鲜生姜,清洗干净;用粉碎机将生姜粉碎, 用6-8层纱布包裹,采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取生姜汁液;或直接用搾汁机榨取生姜汁液;用狭缝缝隙为5 — 10微米的胶体磨研磨,进行生姜汁中挥发油 的包合,P-环糊精的用量为生姜汁的1/4-1/2,包合时间为10-20分钟;生 姜搾汁后残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1-2小时,加水量为残渣量的4-6倍,提取 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05-1.2;将生姜汁e-环糊精包合物和生姜提 取浓縮液共同喷雾干燥;将喷雾干燥粉混合均匀,用干法将总混粉制成20-60 目大小的颗粒。本专利技术生姜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A. 生姜喷雾干燥粉的质量控制生姜喷雾干燥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 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 cm—1-400cnf1, 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 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 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生姜喷雾干燥粉标准红外指纹图 谱为最强峰峰位1029 cm—、在1079 cm—\ 1156 cm—'具有两个峰与之形 成峰簇;次强峰在小于1000 cm—i范围内连续出现946 cnf1、 856 cm—1、 756 cm—1、 706 cnf1、 608 cm-1、 578 cm—L、 531 cm-1 7个峰,946 cm—1相对 峰高稍高于856 cm—、从856 cnfi至578 cm—i共5个峰,相对峰高呈阶梯 状上升趋势,531 cnT峰稍低;较强峰1384 cm—1峰,相对峰高稍低于 578 cm—i峰,按照相对峰高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有1411 cm—\ 1335 cm—\ 1242 cm—1、 1202 cn^四个峰与之同时存在;另外1634 cnf1峰和1384 cm—1 峰等高,2927 cm—'峰稍低于1634 cm—'峰;B. 生姜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生姜配方颗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 cnf1-400cnT1, DTGS检测器,分辨率4cnT1,扫描 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 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测定;生姜配方颗粒标准红外指纹图谱为最强峰峰位1029 cnT1,在1079 cnT1、 1156 cn^具有两个峰与之形 成峰簇;次强峰在小于1000 cm—i范围内连续出现946 cm—\ 856 cm—\ 756 cm一1、 706 cm—1、 608 cm—1、 578 cnf1、 530 cm—1 7个峰,946 cm—1相对 峰高稍高于856 cm—、从856 cm—工至578 cm—'共5个峰,相对峰高呈阶梯状上升趋势,530 cm—i峰稍低;较强峰1384 cm"峰相对峰高稍低于578 cm—'峰,按照相对峰高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有1411 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姜配方颗粒,其特征在于:生姜配方颗粒每克含相当生药量20克;颗粒中挥发油的含量不低于1%;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指纹图谱,最强峰:峰位1029cm↑[-1],在1079cm↑[-1]、1156cm↑[-1]具有两个峰与之形成峰簇;次强峰:在小于1000cm↑[-1]范围内连续出现946cm↑[-1]、856cm↑[-1]、756cm↑[-1]、706cm↑[-1]、608cm↑[-1]、578cm↑[-1]、530cm↑[-1]7个峰,946cm↑[-1]相对峰高稍高于856cm↑[-1],从856cm↑[-1]至578cm↑[-1]共5个峰,相对峰高呈阶梯状上升趋势,530cm↑[-1]峰稍低;较强峰:1384cm↑[-1]峰相对峰高稍低于578cm↑[-1]峰,按照相对峰高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有1411cm↑[-1]、1334cm↑[-1]、1243cm↑[-1]三个峰与之同时存在;另外:1635cm↑[-1]峰和1384cm↑[-1]峰等高,2929cm↑[-1]峰稍低于1635cm↑[-1]峰;其红外指纹图谱测定条件 :仪器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范围为4000cm↑[-1]-400cm↑[-1],DTGS检测器,分辨率4cm↑[-1],扫描次数16次,扫描过程中时时扣除水和二氧化碳干扰,环境相对湿度低于60%,溴化钾直接压片法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静
申请(专利权)人:未名天人中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