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14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片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杆及第二杆。本体包括中心轴。第一杆包括由上往下依序配置的推片部及第一托片部。第二杆包括由上往下配置依序的第一凹槽及第二托片部。其中,第一杆与第二杆相对中心轴定义碟片区域。当第一杆与第二杆处于第一状态时,推片部位于碟片区域外且第一凹槽背向碟片区域。当第一杆与第二杆从第一状态绕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第二状态时,推片部位于碟片区域内且第一凹槽面向碟片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片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碟片的分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分片装置在将最下面一张光碟片放置在光碟机上之前,会先夹持位于该光碟片上方的光碟片的相对二边缘,以避免多片光碟片一次掉落在光碟机上。然而,以夹持光碟片的方式容易夹伤光碟片的相对二边缘,且最下面那张光碟片可能与其他光碟片的碟面产生结合力而无法自然落下,导致分片失败。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新的分片装置以避免夹伤光碟片并能顺利分片是本领域业者努力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片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分片装置。分片装置包括一本体、一第一杆及一第二杆。本体包括一中心轴。第一杆包括由上往下依序配置的一推片部及一第一托片部。第二杆包括由上往下配置依序的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托片部。其中,第一杆与第二杆相对中心轴定义一碟片区域。当第一杆与第二杆处于一第一状态时,推片部位于碟片区域外且第一凹槽背向碟片区域。当第一杆与第二杆从第一状态绕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一第二状态时,推片部位于碟片区域内且第一凹槽面向碟片区域。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1C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分片装置处于第一状态的外观图;图1D绘示图1B的分片装置的侧视图;图1E绘示图1D的分片装置沿方向1E-1E’的剖视图;图1F绘示图1D的分片装置沿方向1F-1F’的剖视图;图2A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片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外观图;图2B绘示图2A的分片装置沿方向2B-2B’的剖视图;图2C绘示图2A的分片装置沿方向2C-2C’的剖视图;图3A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片装置处于第三状态的外观图;图3B绘示图3A的分片装置沿方向3B-3B’的剖视图;图3C绘示图3A的分片装置沿方向3C-3C’的剖视图;图4及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片装置的第一杆及第二杆从第三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A~1F及2A~2C,图1A~1C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分片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的外观图(图1C未绘示碟片),图1D绘示图1B的分片装置100的侧视图,图1E绘示图1D的分片装置100沿方向1E-1E’的剖视图,图1F绘示图1D的分片装置100沿方向1F-1F’的剖视图,图2A绘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片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的外观图,图2B绘示图2A的分片装置100沿方向2B-2B’的剖视图,而图2C绘示图2A的分片装置100沿方向2C-2C’的剖视图。图示的XY平面与碟片平面大致上平行,而Z轴向大致上平行于本体110的中心轴111。如图1A~1D所示,分片装置100包括本体110、二第一杆120、二第二杆130及驱动机构140。第一杆120及第二杆130连接于本体110,且自本体110往下延伸,其中二第一杆120相邻配置,而二第二杆130相邻配置。本体110包括中心轴111,各第二杆130及各第一杆120相对中心轴111大致上等距配置。各第一杆120包括由上往下(往-Z轴向)依序配置的推片部121、第一托片部122及第三托片部123。各第二杆130包括由上往下配置依序的第一凹槽130r、第二托片部131及第四托片部132。第一杆120与第二杆130相对中心轴111定义碟片区域DR。如图1A~1D所示,至少一碟片,如碟片11、12及13可位于碟片区域DR内,此些碟片由下往上依序为碟片11、12及13。各碟片11、12及13具有一贯穿部(未标示),以允许中心轴111穿过。在另一实施例中,碟片的数量可少于三片,如一片或二片,或多于三片,如四片或更多。在实施例中,碟片例如是光碟片。此处的碟片区域DR的形状及大小与碟片的形状及大小相同或相近。如图1A~1D所示,各第一杆120更包括第一杆体124,其中推片部121、第一托片部122及第三托片部123皆配置于第一杆体124上且相对第一杆体124的周缘面124s突出。各第二杆130更包括第二杆体134,其中第一凹槽130r相对第二杆体134的周缘面134s内凹,而第二托片部131及第四托片部132皆配置于第二杆体134上且相对第二杆体134的周缘面134s突出。在一实施例中,推片部121、第一托片部122、第三托片部123与第一杆体124例如是一体成形结构,且/或第二托片部131、第四托片部132与第二杆体134例如是一体成形结构。第一托片部122、第三托片部123、第二托片部131及第四托片部132的上表面与碟片的下表面接触,以承接位于碟片区域DR内的碟片,而非夹持碟片的外边缘,不会对碟片造成损伤。第三一托片部122及第二托片部131与碟片接触的承接面大致上共平面,此共平面例如是水平面或大致上平行于XY平面。如图1A~1D所示,驱动机构140可驱动第一杆120及第二杆130同步转动,以对位于碟片区域DR内的碟片11进行推片及/或分片。此处的「推片」指的是将碟片推入第一凹槽130r的步骤,而「分片」指的是释放碟片使其掉落于光碟机的托盘上的步骤。虽然没有绘示,然驱动机构140可包含马达及齿轮组,其中齿轮组连接第一杆120及第二杆130,而马达连接齿轮组,以驱动齿轮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杆120及第二杆130同步转动,如带动第一杆120及第二杆130同步绕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如图1E及1F所示,当第一杆120与第二杆13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托片部122(以粗线绘制)及第二托片部131(以粗线绘制)位于碟片区域DR内,以承接位于碟片区域DR内的碟片,如此些碟片中位于最下方的碟片11(以粗线绘制),避免碟片11及其上方的所有碟片自分片装置100落下。如图2A~2C所示,在第一杆120与第二杆130从第一状态(如图1A~1F所示的状态)绕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第二状态(如图2A~2C所示的状态)的过程,推片部121(图2B以粗线绘制)从位于碟片区域DR外转动至位于碟片区域DR内,推片部121接触碟片12的外边缘以将碟片12往第一凹槽130r(图2B以粗线绘制)的箭头方向推动,而第一凹槽130r从背向(或不面向)碟片区域DR转动至面向碟片区域DR,以容纳碟片12的外边缘。如此,即使第一托片部122及第二托片部131释放位于碟片区域DR内的碟片11,位于碟片11上方的碟片12也不会掉落至第三托片部123及第四托片部132上。此外,由于碟片12被拘束在推片部121与第一凹槽130r之间,使位于碟片12上方的碟片13不会自分片装置100落下。前述第一转动方向例如是顺时针方向。此外,如图2B及2C所示,推片部121可阻挡碟片12,避免碟片12沿XY平面脱离第一凹槽130r。另外,如图2B所示,只要推片部121能阻挡碟片12沿XY平面脱离第一凹槽130r即可,推片部121与碟片12的外边缘可具有一间隙c(间隙c绘示于图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碟片的分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本体,包括一中心轴;/n一第一杆,包括由上往下依序配置的一推片部及一第一托片部;/n一第二杆,包括由上往下配置依序的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托片部;/n其中,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相对该中心轴定义一碟片区域;当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处于一第一状态时,该推片部位于该碟片区域外且该第一凹槽背向该碟片区域;当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从该第一状态绕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一第二状态时,该推片部位于该碟片区域内且该第一凹槽面向该碟片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碟片的分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包括一中心轴;
一第一杆,包括由上往下依序配置的一推片部及一第一托片部;
一第二杆,包括由上往下配置依序的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托片部;
其中,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相对该中心轴定义一碟片区域;当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处于一第一状态时,该推片部位于该碟片区域外且该第一凹槽背向该碟片区域;当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从该第一状态绕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一第二状态时,该推片部位于该碟片区域内且该第一凹槽面向该碟片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处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第一托片部及该第二托片部位于该碟片区域内;当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从该第一状态转动至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一托片部及该第二托片部位于该碟片区域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更包括一第三托片部,该推片部、该第一托片部与该第三托片部依序由上往下配置;该第二杆更包括一第四托片部,该第一凹槽、该第二托片部与该第四托片部依序由上往下配置;当该第一杆与该第二杆从该第一状态转动至该第二状态时,该第三托片部及该第四托片部位于该碟片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杆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钊鍾东霖陈建勳曹明俊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