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俊华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06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包括巴士车体、伸缩装置和车轮组件,所述巴士车体高2.2m,所述巴士车体车身高于地面3.5‑4m设置,所述巴士车体底部和各车轮组件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能够控制升高或降低巴士车体高度,道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车轮组件相配合的行驶轨道,所述车轮组件处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车轮组件带动巴士车体前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巴士车体能够自动升降,智能化程度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有不同的行驶轨道,在交叉路口,十字路口均设计有不同的拱门轨道绕过通行车道,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大大改善现有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高空巴士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高空巴士。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显著增加,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内部交通面临空前的压力,道路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突出瓶颈。各类城市均将干线公交作为优先发展的交通设施,但其建设的主要障碍在于因拓宽道路、高架铺轨、地下挖掘而必须进行的拆迁安置。为了解决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人们想到利用空间采用空中巴士的方式,例如,在1969年,美国两位建筑师克雷格·霍德盖茨和莱司特·沃克,就提出了类似“空中巴士”的设想,也就是说在地面上架设离地较高的钢轨,从而开行离地较高的超级大巴。但是该种方案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由于空中巴士车厢的自重加上乘客的体重,总重量最终都必须由车底盘和运行轨道来承担,运行稳定性较差,且高空轨道铺设成本高昂,日常维护检修困难。现需要一种无需架设空中轨道的新型空中巴士,能够不影响下方车辆通行的新型空中巴士,能够大大改善现有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高空巴士,通过对现有汽车进行技术改造,提供了一种无需架设空中轨道的新型空中巴士,能够不影响下方车辆通行的新型空中巴士,能够大大改善现有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包括巴士车体、伸缩装置和车轮组件,所述巴士车体高2.2m,所述巴士车体车身高于地面3.5-4m设置,所述巴士车体底部和各车轮组件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能够控制升高或降低巴士车体高度,道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车轮组件相配合的行驶轨道,所述车轮组件处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车轮组件带动巴士车体前行。优选的,所述巴士车体左侧设置有横向延伸装置,所述横向延伸装置下方与左侧的伸缩装置及左侧的车轮组件相连,所述横向延伸装置能够带动左侧的伸缩装置及左侧的车轮组件相对巴士车体向水平方向延伸或收回。优选的,所述横向延伸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水平液压缸和固定支撑板,所述巴士车体左端设置有水平液压缸,所述水平液压缸的输出端与一固定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下底面通过左侧的伸缩组件与左侧的车轮组件相连,所述水平液压缸受安装设置在巴士车体内的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向外延伸或向巴士车体收回。优选的,所述车轮组件上还设置有水平距离传感器,所述水平距离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升降液压缸,所述车轮组件上方还设置有水平转向节,所述巴士车体左侧的水平转向节设置在左侧车轮组件和左侧升降液压缸之间,所述巴士车体右侧的水平转向节安装设置在右侧车轮组件和右侧的升降液压缸之间,所述水平转向节能够使得所述车轮组件能够相对巴士车体进行水平转向。优选的,所述行驶轨道路径上出现交叉路口时,所述路口上方设置有单侧拱门轨道,所述单侧拱门轨道从高空绕过所述路口的出车方向设置,巴士车体一侧的车轮组件能够沿着所述单侧拱门轨道上坡以及下坡行驶,另一侧的车轮组件沿原行驶轨道继续行驶,且此时伸缩装置能够伸缩保持巴士车体水平。所述行驶轨道路径上出现十字路口且车辆需转弯时,十字路口处架设有四道不同方向的右转拱门轨道,所述右转拱门轨道右侧呈梯形轨道沿地面设置,所述右转拱门轨道左侧呈拱门状跨越中央路口架设在原路径左侧行驶轨道和转向后路径的左侧行驶轨道之间。所述行驶轨道路径上出现十字路口且车辆需直行时,所述十字路口处架设有的直行拱门轨道,所述直行拱门轨道的左侧呈拱门状横跨另一行车方向道路架设在原路径左侧行驶轨道和转向后路径的左侧行驶轨道之间,所述直行拱门轨道的右侧呈拱门状横跨另一行车方向道路架设在原路径右侧行驶轨道和转向后路径的右侧行驶轨道之间。优选的,所述单侧拱门轨道、右转拱门轨道和直行拱门轨道均设置有滑轮轨道和梯形轨道,所述巴士车体底面还设置有滑轮,所述所述拱门轨道上顶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滑轮对应的滑轮轨道,所述滑轮与滑轮轨道的水平高度一致,所述梯形轨道两端分别与路口两端的行驶轨道对接。优选的,所述行驶轨道一旁还可按站点设置有换乘车站,可通过人行天桥或高台延伸出换乘车站的平台,所述换乘车站设置在行驶轨道一旁,所述巴士车体的右侧设置有车厢门,所述车厢门能够使乘客从巴士车体右侧上下乘车。优选的,所述车尾部分还设置有警示信号灯和卷帘,所述卷帘能够放下或收起,当车前方出现较低过道或者通道时,卷帘能够自动放下,阻挡后方来车从巴士底部通行,所述卷帘上还设置有警示标语,巴士车体下降时,所述卷帘能够自动收回。优选的,所述巴士车体底部还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能够感应巴士车体底部是否有其他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巴士车体高2.2m,车身高于地面3.5-4m,且车体底面能够自由通行车辆,通过较低过道或通道时,巴士车体能够自动降低,且行驶轨道变宽或变窄时,所述巴士车体能够通过横向延伸装置,调整下部车轮组件的间距,智能化程度高。2)本专利技术设计有不同的行驶轨道,在交叉路口,十字路口均设计有不同的拱门轨道绕过通行车道,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大大改善现有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巴士车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侧拱门轨道示意图;图3为右转拱门轨道示意图;图4为直行拱门轨道示意图;图5为滑轮轨道和梯形轨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巴士通过拱门轨道示意图;标号说明:巴士车体1、伸缩装置2、升降液压缸21、车轮组件3、水平距离传感器31、行驶轨道4、驱动装置5、横向延伸装置6、控制系统61、水平液压缸62、固定支撑板63、水平转向节7、单侧拱门轨道8、右转拱门轨道9、直行拱门轨道10、滑轮轨道11、梯形轨道12、滑轮13、警示信号灯14、卷帘15、竖直距离传感器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包括巴士车体1、伸缩装置2和车轮组件3,所述巴士车体1高2.2m,所述巴士车体1车身高于地面3.5-4m设置,所述巴士车体1底部和各车轮组件3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2,所述伸缩装置2能够控制升高或降低巴士车体1高度,道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车轮组件3相配合的行驶轨道4,所述车轮组件3处还设置有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5能够驱动车轮组件3带动巴士车体1前行。进一步地,为了适应不同路段,所述行驶轨道4会变窄或变宽,为了保持所述巴士车体1能够始终沿行驶轨道4行驶且不会影响巴士车体1内乘客,所述巴士车体1左侧设置有横向延伸装置6,所述横向延伸装置6下方与左侧的伸缩装置2及左侧的车轮组件3相连,所述横向延伸装置6能够带动左侧的伸缩装置2及左侧的车轮组件3相对巴士车体1向水平方向延伸或收回。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所述横向延伸装置6能够始终使巴士车体1保持水平,所述横向延伸装置6包括,控制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其特征在于,包括巴士车体、伸缩装置和车轮组件,所述巴士车体高2.2m,所述巴士车体车身高于地面3.5-4m设置,所述巴士车体底部和各车轮组件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能够控制升高或降低巴士车体高度,道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车轮组件相配合的行驶轨道,所述车轮组件处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车轮组件带动巴士车体前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其特征在于,包括巴士车体、伸缩装置和车轮组件,所述巴士车体高2.2m,所述巴士车体车身高于地面3.5-4m设置,所述巴士车体底部和各车轮组件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能够控制升高或降低巴士车体高度,道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车轮组件相配合的行驶轨道,所述车轮组件处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车轮组件带动巴士车体前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巴士车体左侧设置有横向延伸装置,所述横向延伸装置下方与左侧的伸缩装置及左侧的车轮组件相连,所述横向延伸装置能够带动左侧的伸缩装置及左侧的车轮组件相对巴士车体向水平方向延伸或收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伸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水平液压缸和固定支撑板,所述巴士车体左端设置有水平液压缸,所述水平液压缸的输出端与一固定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下底面通过左侧的伸缩组件与左侧的车轮组件相连,所述水平液压缸受安装设置在巴士车体内的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向外延伸或向巴士车体收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上还设置有水平距离传感器,所述水平距离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升降液压缸,所述车轮组件上方还设置有水平转向节,所述巴士车体左侧的水平转向节设置在左侧车轮组件和左侧升降液压缸之间,所述巴士车体右侧的水平转向节安装设置在右侧车轮组件和右侧的升降液压缸之间,所述水平转向节能够使得所述车轮组件能够相对巴士车体进行水平转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空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轨道路径上出现交叉路口时,所述路口上方设置有单侧拱门轨道,所述单侧拱门轨道从高空绕过所述路口的出车方向设置,巴士车体一侧的车轮组件能够沿着所述单侧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俊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