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先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995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支架与泡棉擦,支架设置于车窗外侧,泡棉擦设置于车窗内侧,支架包括下支座与上支座,下支座与上支座的两端通过平行设置的侧杆连接,侧杆的端部与对应连接的下支座、上支座转轴连接,侧杆与下支座连接处设置扭簧,上支座上设置胶条,泡棉擦与上支座内外对应设置,泡棉擦与上支座内均设置磁棒,泡棉擦与上支座通过磁棒磁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性高,简单易用,实用性强,可快速量产,使各种车辆的除雾变得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玻璃车窗在较冷天气下雨天行车时,车内外温差大,导致车窗玻璃有雾的现象。车窗积雾会阻挡司机观察前方的视线,影响行车驾驶安全。目前的汽车玻璃前挡车窗除雾方式,都是通过汽车仪表盘前端的专用出风口(即吹玻璃)出风口吹出冷风或暖风将车前挡玻璃内表面的雾吹掉。但是此种方式有很大缺陷,尤其是在冬天,当车前挡玻璃因为温差突然起雾时,此时如果开动车内空调吹冷风除雾,一般需要半分钟左右时间,但是在冬天车内温度已经很低了,此时开冷风会导致车内更冷,冷风吹在玻璃上被阻挡后会吹向车内的乘客及司机,导致司机及乘客舒适度很差。但如果开热风除雾,则需时间更长,约需两三分钟左右,且开热风除雾效果并不好,除雾并不是很干净,仍然会影响行车安全。如果在行车途中车窗玻璃突然起雾,此时如果除雾较慢,会严得影响司机行车安全,前几年国内已有好几起因为车窗玻璃瞬间起雾影响司机视线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可靠性高,简单易用,实用性强,可快速量产,使各种车辆的除雾变得简单方便。(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包括支架与泡棉擦,所述支架设置于车窗外侧,所述泡棉擦设置于车窗内侧,所述支架包括下支座与上支座,所述下支座与上支座的两端通过平行设置的侧杆连接,所述侧杆的端部与对应连接的下支座、上支座转轴连接,所述侧杆与下支座连接处设置扭簧,所述上支座上设置胶条,所述泡棉擦与上支座内外对应设置,所述泡棉擦与上支座内均设置磁棒,所述泡棉擦与上支座通过磁棒磁吸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下支座上设置雨刮条夹槽。进一步而言,所述侧杆4包括内杆42与外杆43,所述内杆42与上支座3转轴连接,所述外杆43与下支座2转轴连接,所述内杆42与外杆43的自由端活动套接,所述内杆42与外杆43的连接处设置锁紧套44,所述锁紧套44与内杆42、外杆43螺纹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内杆与外杆滑动配合。(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运用现有的车载的装置,使其能够快速方便的除雾,不需对现有的汽车部件作任何改动,能适应于各类车型。当汽车前挡玻璃起雾时,可驱动雨刮条的启动,带动除雾用的泡棉擦将车前挡玻璃上的雾快速地去掉,保证了行车途中的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本使用新型侧视图。1-支架;2-下支座;21-雨刮条夹槽;3-上支座;31-胶条;4-侧杆;41-扭簧;42-内杆;43-外杆;44-锁紧套;5-泡棉擦;6-磁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包括支架1与泡棉擦5,所述支架1设置于车窗外侧,所述泡棉擦5设置于车窗内侧,所述支架1包括下支座2与上支座3,所述下支座2与上支座3的两端通过平行设置的侧杆4连接,所述侧杆4的端部与对应连接的下支座2、上支座3转轴连接,所述侧杆4与下支座2连接处设置扭簧41,其连接处设置有多个扭簧安装孔,可实现扭簧扭力方向的正反调整,所述上支座3上设置胶条31,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内外对应设置,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内均设置磁棒6,磁棒6采用强力磁棒,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通过磁棒6磁吸连接。进一步而言,下支座2上设置雨刮条夹槽21,雨刮条夹槽21的开口形状与所其安装的雨刮的横截面相契合,可为三角形,方形或半圆形,能较好地固定安装于雨刮条上,通过雨刮条夹槽21可将下支座2套装锁紧固定于车窗外侧的雨刮条上,进而实现支架1的安装固定。进一步而言,侧杆4包括内杆42与外杆43,所述内杆42与上支座3转轴连接,所述外杆43与下支座2转轴连接,内杆42与外杆43的自由端活动套接,所述内杆42与外杆43的连接处设置锁紧套44,所述锁紧套44与内杆42、外杆43螺纹连接,侧杆4可伸缩调节,进而方便根据车型不同,其车内仪表盘与车载外部雨刮的相对垂直位置不同,对侧杆的长度以进行相应的调节。进一步而言,内杆42与外杆43滑动配合,进而保证其伸缩套接连接结构的平稳性。工作原理:首先安装时,将支架1上的下支座2通过其上的雨刮条夹槽21套装固定于车窗的雨刮条上,接着,根据不同车辆雨刮条的刮动方向,调节上支座3相对于雨刮的初始位置,进而实现对该支架1的安装固定。安装好支架1以后,需要调整设置侧杆相对于上支座的初始相对角度(可设置为0度或180度),以保证支架1在车窗玻璃上进行扫拭运动时,玻璃内侧被带动进行同步扫拭的泡棉擦5不会碰到仪表盘或车窗玻璃的边缘部分而脱落,同时也保证了玻璃内侧的泡棉擦5在进行除雾扫拭时,能够扫拭尽量大面积的玻璃内表面,这样就保证了良好的除雾效果。侧杆4及上支座3的初始位置可通过调整扭簧41的弹性扭力方向实现,通过调整扭簧41的安装孔位置,可以调整扭簧41扭力的方向为顺时针(正)或逆时针(反)。接着,再根据车辆的需求对侧杆4的长度进行调节,调节时,旋松锁紧套44,将内杆42于外杆43上伸缩调节,再通过锁紧套44将其螺纹锁紧固定即可。安装后,当需要进行车窗除雾时,可驱动雨刮条的刮动,而雨刮条向上刮动转动时,在扭簧41的扭力下,侧杆4、下支座2与上支座3则保持贴合接触的初步状态,随其向上同步转动而上支座3则可通过其内的磁棒6与泡棉擦5内的磁棒6的磁性吸合连接,带动泡棉擦5对车窗内侧进行擦拭除雾。接着,当雨刮条回转时,在玻璃表面与上支座3上的胶条31的摩擦阻力下,扭簧41扭转,使得侧杆4下拉,至与雨刮条呈垂直状,再带动上支座2的复位,使其带动泡棉擦5的同步运动,最终停滞于车窗上位于仪表盘的上端位置,不会因仪表盘的阻挡而造成脱落现象。而雨刮条再次刮动时,在扭簧41的作用下,其能够再次进行如上的擦窗除雾操作。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与泡棉擦(5),所述支架(1)设置于车窗外侧,所述泡棉擦(5)设置于车窗内侧,所述支架(1)包括下支座(2)与上支座(3),所述下支座(2)与上支座(3)的两端通过平行设置的侧杆(4)连接,所述侧杆(4)的端部与对应连接的下支座(2)、上支座(3)转轴连接,所述侧杆(4)与下支座(2)连接处设置扭簧(41),所述上支座(3)上设置胶条(31),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内外对应设置,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内均设置磁棒(6),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通过磁棒(6)磁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挡车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与泡棉擦(5),所述支架(1)设置于车窗外侧,所述泡棉擦(5)设置于车窗内侧,所述支架(1)包括下支座(2)与上支座(3),所述下支座(2)与上支座(3)的两端通过平行设置的侧杆(4)连接,所述侧杆(4)的端部与对应连接的下支座(2)、上支座(3)转轴连接,所述侧杆(4)与下支座(2)连接处设置扭簧(41),所述上支座(3)上设置胶条(31),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内外对应设置,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内均设置磁棒(6),所述泡棉擦(5)与上支座(3)通过磁棒(6)磁吸连接。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先张刚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