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嘴阀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92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气嘴阀杆,其包含杆体、气密座及外覆层,杆体由上而下依序形成杆部、衔接部及延伸部,杆体内部形成通气通道,气密座外覆在杆体的衔接部外侧并向下延伸形成开口朝下的衔接通道,气密座的外侧环绕形成组接槽,延伸部伸入衔接通道内并延伸至组接槽的底端位置,外覆层外覆在杆体的延伸部的外周面并连接气密座,且外覆层与衔接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嘴阀杆通过杆体的延伸部的设计,并搭配外覆在延伸部的外覆层以及外覆层与衔接通道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能避免延伸部的底缘在受力倾斜的过程中切割气密座的内壁面,进而能有效提高气嘴阀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嘴阀杆
本技术是一种气嘴阀杆,尤指设置在轮胎的轮框,并用以提供使用者对轮胎充气的气嘴阀杆。
技术介绍
为了让用户能通过外部的供气装置对轮胎进行充气,轮胎的轮框会设有一气嘴阀杆,而其中,如图4所示,应用在汽、机车的气嘴阀杆包含一杆体80及一橡胶材质的气密座81,所述杆体80内部形成一通气通道801,该气密座81外覆在该杆体80底部并朝下延伸形成一连通该通气通道801的衔接通道811,所述气密座81在相对衔接通道811的外侧位置形成一环形的组接槽812。如图5所示,当所述气嘴阀杆设置在轮胎时,所述气密座81伸入轮框90的组设孔91中,使所述轮框90的组设孔91的孔缘伸入并扣合在该气密座81的组接槽812内,并使所述杆体80伸出该轮框90,以提供使用者能将外部供气装置连接该气嘴阀杆的杆体80,以进行所述轮胎的充气作业。然而当所述气嘴阀杆设置在轮胎的轮框90上并受外力扳动时,由于所述杆体80位在所述气密座81的组接槽812上方,且所述轮框90组设在该组接槽812处,使所述气密座81的衔接通道811内部呈现空心的状态,若所述杆体80在受到外力扳动的过程中而相对该气密座81产生大幅度的倾斜时,对应于组接槽812处的杆体80底缘,会抵住所述气密座81之衔接通道811内侧,长期下所述气密座81与所述杆体80底缘的衔接处容易产生侧向的切口,所述气密座81容易自所述切口处破裂,进而产生漏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今的气嘴阀杆在长期下受外力扳动下而产生气密座破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气嘴阀杆,所述气嘴阀杆包含一杆体、一气密座及一外覆层,该杆体包含一杆部、一衔接部及一延伸部,该杆部的外侧形成有一螺纹段,该衔接部形成在该杆部的底端,且该延伸部形成在该衔接部的底端,该杆体内部形成一通气通道,该气密座外覆在该杆体的衔接部外侧并向下延伸形成一开口朝下的衔接通道,该衔接通道连通该通气通道,该气密座的外侧环绕形成一组接槽,所述延伸部伸入该衔接通道内,并延伸至该组接槽的底端位置,且所述外覆层与该衔接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间隙,该外覆层外覆在该杆体的延伸部的外周面,且所述外覆层连接该气密座。如上所述的气嘴阀杆,其中,该外覆层延伸并覆盖至该延伸部的底面。如上所述的气嘴阀杆,其中,该气密座在该组接槽的上方形成一限位凸肋,且该气密座在该组接槽的下方形成一抵接部。如上所述的气嘴阀杆,其中,所述抵接部形成有一朝外且朝上倾斜的抵接面。如上所述的气嘴阀杆,其中,所述螺纹段位在该杆部的上段位置。如上所述的气嘴阀杆,其中,所述杆体为一直管。如上所述的气嘴阀杆,其中,所述杆体为一弯管。本技术气嘴阀杆用以设置在轮胎的轮框上,并提供使用者能通过连接外部供气装置对轮胎进行充气,本技术的优点是:1.提高使用寿命:由于本技术气嘴阀杆的所述杆体的延伸部伸入所述衔接通道,并延伸至所述气密座的组接槽的底端位置,且所述外覆层与所述衔接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当所述气嘴阀杆设置在轮框时,所述轮框固定在气密座的组接槽的位置会位在所述延伸部底缘的上方,与杆体的底端已不在同一水平面处,因此,在所述杆体受到外力扳动时,所述杆体的衔接部与延伸部的衔接处会形成倾斜的支点,且所述间隙能提供所述杆体相对该气密座一定角度的倾斜空间,除了使所述杆体能有一定的空间倾斜,且能避免杆体受力而切割所述气密座,借此提高所述气嘴阀杆的使用寿命。此外,所述外覆在所述延伸部的外覆层,使所述气嘴阀杆的杆体在受到外力扳动时,所述延伸部的一侧面会通过所述外覆层贴抵在所述衔接通道的内侧壁,能避免所述延伸部的底缘在受力倾斜的过程中切割所述气密座的内壁面,借此能进一步提高所述气嘴阀杆的使用寿命。2.提高组装便利性:如前述,由于本技术气嘴阀杆的外覆层与所述衔接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故当使用者在安装所述气嘴阀杆时,所述间隙能提供所述气密座朝内变形空间,借此能有效减少组装难度,进而提高所述气嘴阀杆组装在轮框时的便利性。3.提高气密效果:当所述气嘴阀杆装设在轮胎的轮框上,并在对轮胎充气时,充入的气体会进入所述外覆层与所述衔接通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中,此时,所述气密座会向外膨胀,而使所述组接槽的槽壁能更加紧抵所述轮框的组设孔的孔缘,故能进一步提高所述气嘴阀杆装设在轮胎的轮框时的气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嘴阀杆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嘴阀杆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气嘴阀杆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设置在轮框的示意图。图4为习用气嘴阀杆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习用气嘴阀杆设置在轮框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0a,10b:杆体11a,11b:杆部111:螺纹段12:衔接部13:延伸部14:通气通道20:气密座21:衔接通道22:组接槽221:限位凸肋222:抵接部223:抵接面23:间隙30:外覆层40:轮框41:组设孔80:杆体801:通气通道81:气密座811:衔接通道812:组接槽90:轮框91:组设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图2,为本技术气嘴阀杆的数种较佳实施例,其包含一杆体10a,10b、一气密座20及一外覆层30。如图1、图2所示,该杆体10a,10b包含一杆部11a,11b、一衔接部12及一延伸部13,该杆部11a,11b的外侧形成有一螺纹段111,该衔接部12形成在该杆部11a,11b的底端,且该延伸部13形成在该衔接部12的底端,该杆体10a,10b内部形成一通气通道14。其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螺纹段111位在该杆部11a,11b的上段位置,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气嘴阀杆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0a为一直管,另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气嘴阀杆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0b为一弯管。如图1、图2所示,该气密座20外覆在该杆体10a,10b的衔接部12外侧并向下延伸形成一开口朝下的衔接通道21,该衔接通道21连通该通气通道14,该气密座20的外侧环绕形成一组接槽,所述延伸部13伸入该衔接通道21内,并延伸至该组接槽的底端位置,且所述外覆层30与该衔接通道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间隙23,其中,该气密座20在该组接槽的上方形成一限位凸肋221,且该气密座20在该组接槽的下方形成一抵接部222,此外,所述抵接部222形成有一朝外且朝上倾斜的抵接面223。如图1、图2所示,该外覆层30外覆在该杆体10a,10b的延伸部13的外周面,且所述外覆层30连接该气密座20,其中,该外覆层30延伸并覆盖至该延伸部13的底面。如图3所示,以本技术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为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嘴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阀杆包含/n一杆体,其包含一杆部、一衔接部及一延伸部,该杆部的外侧形成有一螺纹段,该衔接部形成在该杆部的底端,且该延伸部形成在该衔接部的底端,该杆体内部形成一通气通道;/n一气密座,其外覆在该杆体的衔接部外侧并向下延伸形成一开口朝下的衔接通道,该衔接通道连通该通气通道,该气密座的外侧环绕形成一组接槽,所述延伸部伸入该衔接通道内,并延伸至该组接槽的底端位置;以及/n一外覆层,其外覆在该杆体的延伸部的外周面,且所述外覆层连接该气密座,所述外覆层与该衔接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嘴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阀杆包含
一杆体,其包含一杆部、一衔接部及一延伸部,该杆部的外侧形成有一螺纹段,该衔接部形成在该杆部的底端,且该延伸部形成在该衔接部的底端,该杆体内部形成一通气通道;
一气密座,其外覆在该杆体的衔接部外侧并向下延伸形成一开口朝下的衔接通道,该衔接通道连通该通气通道,该气密座的外侧环绕形成一组接槽,所述延伸部伸入该衔接通道内,并延伸至该组接槽的底端位置;以及
一外覆层,其外覆在该杆体的延伸部的外周面,且所述外覆层连接该气密座,所述外覆层与该衔接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嘴阀杆,其特征在于,该外覆层延伸并覆盖至该延伸部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嘴阀杆,其特征在于,该气密座在该组接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義煌
申请(专利权)人:立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