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62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组,由多个第二模板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以及,牵引组件,与至少一个第一模板连接,用于使第一模板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模板与其相接触的第二模板组相分离;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可分别与第二模板组的两端面相抵靠,沿着由第一模板组到第二模板组的方向,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与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浇筑过程中,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固定连接,在浇筑完成后,可以通过牵引组件拖动第一模板组使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沿着接触的端面分离,从而与制作完成的空心板梁分离,有利于提高制作的空心板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道桥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板梁模具。
技术介绍
预制板梁是建筑物或道桥施工过程中所需使用的重要预制件,现有预制板梁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预制板梁通常包括一空腔,制作过程中,通常利用空气胶囊芯膜填充空腔的位置,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然而空气胶囊芯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胶囊上浮、偏离等问题,可能对预制板梁的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心板梁模具,以解决现有制作方法可能影响预制板梁质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组,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组,所述第二模板组由多个第二模板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以及,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模板连接,用于使第一模板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模板与其相接触的所述第二模板组相分离;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可分别与所述第二模板组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筒状的所述空心板梁模具,沿着由所述第一模板组到所述第二模板组的方向,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与所述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组和所述第二模板组之间接触的端面为倾斜的平面。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一模板,每一所述第一模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以垂直于所述筒状的空心板梁模具的上下端面的轴为轴铰接,所述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的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的外表面的位置;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板组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与所述第二端面邻接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一模板,每一所述第一模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是抵接;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板组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与所述第二端面邻接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可选地,所述第二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二模板,每一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外表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模板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模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端面邻接的部分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锐角与所述钝角互补。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的外表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模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三端面的方向,且向远离所述第二模板的外表面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在处于浇筑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处于内芯拆除状态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活动抵接。可选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可选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中的相互铰接的两个第一模板绕所述轴转动,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可选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个主牵引件和多个副牵引件,所述副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主牵引件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主牵引件的连接处转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板转动连接,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每一所述第一模板至少与一个所述副牵引件相连,所述主牵引件和所述多个副牵引件被构造为:所述主牵引件可经由所述多个副牵引件带动所述第一模板组中的相互抵接的两个第一模板转动,使所述第一模板组与第二模板组分离。可选地,所述主牵引件为牵引杆,所述副牵引件为牵引板,所述牵引杆沿所述筒状的所述空心板梁模具的轴向设置,所述牵引板能够在绕与所述牵引杆的连接处转动,所述牵引板还能绕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连接处转动。可选地,还包括辅助牵引件,所述辅助牵引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组相连。这样,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且第一模板组与牵引组件相连,在浇筑过程中,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固定连接,能够作为浇筑空心板梁的模具,且不会出现空气胶囊上浮、偏离的现象,在浇筑完成后,可以通过牵引组件拖动第一模板组使第一模板组和第二模板组沿着接触的端面分离,从而与制作完成的空心板梁分离,完成空心板梁的制作,有利于提高制作的空心板梁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心板梁模具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心板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模板组在拆除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心板梁模具包括第一模板组110、第二模板组120和牵引组件130。第一模板组110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111,各第一模板111之间拆卸连接,第二模板组120由多个第二模板121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第一模板组110的两端面可以分别与第二模板组120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筒状的空心板梁模具。空心板梁模具至少具有浇筑状态和内芯拆除状态,在处于浇筑状态时,各第一模板111之间固定连接,各第二模板121之间固定连接,此外,第一模板组110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模板组120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固定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设置耳板作为连接板,在处于浇筑状态时,相邻两个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模板组,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n第二模板组,所述第二模板组由多个第二模板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以及,/n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模板连接,用于使第一模板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模板与其相接触的所述第二模板组相分离;/n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可分别与所述第二模板组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筒状的所述空心板梁模具,沿着由所述第一模板组到所述第二模板组的方向,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与所述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板组,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
第二模板组,所述第二模板组由多个第二模板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以及,
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模板连接,用于使第一模板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模板与其相接触的所述第二模板组相分离;
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可分别与所述第二模板组的两端面相抵靠,且可拆卸连接并形成筒状的所述空心板梁模具,沿着由所述第一模板组到所述第二模板组的方向,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两端面与所述空心板梁模具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组和所述第二模板组之间接触的端面为倾斜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一模板,每一所述第一模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以垂直于所述筒状的空心板梁模具的上下端面的轴为轴铰接,所述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的远离所述第一模板组的外表面的位置;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板组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与所述第二端面邻接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一模板,每一所述第一模板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模板的第一端面是抵接;
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板组的端面,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模板具有外表面,所述第一模板的与所述第二端面邻接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心板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组包括两个第二模板,每一所述第二模板具有外表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模板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模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端面邻接的部分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锐角与所述钝角互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国杨云陈开成何钦岭刘志王正军刘春伟郭春雨周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雍阳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