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489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所述作业工装具有能够在零件体上的凹腔处进行横跨支撑的定位基座、以可周向旋转结构连接在所述定位基座上的支撑螺套、以及能够在所述支撑螺套内可旋转轴向位移的拔杆,所述拔杆具有能够延伸出所述支撑螺套和定位基座而进入零件体上的凹腔内、用作与凹腔内的空心定位销相连接的锁紧螺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体积小,用其连接零件体内凹空间内的空心定位销并拔出空心定位销的整个过程轻松、简单、容易、高效,而且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灵活使用,实用性强,同时不会对零件体造成损伤,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
本技术涉及零件拆卸用的作业工具,具体是一种零件体上的内凹空间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用的作业工装,其适宜发动机的曲轴在对开机匣上的拆卸作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的曲轴在对开机匣上的拆卸作业。需要在此加以特别说明的是,以下述及的机匣、特别是具有曲轴安装孔的机匣及拆卸轴瓦的机匣等均指的是对开机匣的机匣半体,曲轴安装孔是机匣半体上内凹的半圆孔(两个机匣半体经对接组合即构成完整的圆形曲轴安装孔)。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覆盖材料、冶金、机械加工、热处理、特种工艺等多项
,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体现,这尤其以航空发动机最为突出。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被誉为“国之重器”。在发动机结构中,曲轴是最重要的转力部件之一。发动机的曲轴是通过轴瓦安装于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的,为了防止轴瓦在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发生移动等现象,在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安装有数个用作对轴瓦进行定位的空心定位销,每个空心定位销在对应的销孔内以过盈配合结构安装成型。在对发动机进行深度修理时,通常涉及到曲轴的拆卸及安装,例如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镗削、曲轴更换、曲轴安装用轴瓦更换等作业,这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曲轴安装孔内对轴瓦进行定位的空心定位销拆卸。基于发动机的高精密性,其曲轴在机匣上的拆卸和安装属于高精密操作,包括曲轴安装孔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严防对机匣造成损伤。目前,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因缺乏行之有效地专用作业工装,主要是按照下述作业方式实现的:首先,在空心定位销的内孔中加工出特定规格的内螺纹;其次,将机匣固定在液压设备的工作台上,将专用拔杆的外螺纹端旋入空心定位销的内螺纹中,将专用拔杆的另一端夹持在液压设备的工作头中;最后,利用液压设备将空心定位销从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的对应销孔中拆下。此种拆卸作业方式存在如下主要技术问题:其一,每根空心定位销的拆卸,需要将机匣在液压设备上进行一次对正、装夹,整个过程繁琐、时间长,最终导致拆卸作业效率低,不利于发动机的高效维护;其二,液压设备存在体积大、不便移动等技术问题,采用其拆卸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的空心定位销,只能在特定的场合进行作业,这样就会使得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操作不方便、不灵活,亦会影响到发动机的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曲轴安装孔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作业的特殊性和现有作业工装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既不会损伤零件体,又具有操作简单、作业高效、方便灵活等特点的拆卸工装,以用作对零件体凹腔上的空心定位销进行拆卸操作。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所述作业工装具有能够在零件体上的凹腔处进行横跨支撑的定位基座、以可周向旋转结构连接在所述定位基座上的支撑螺套、以及能够在所述支撑螺套内可旋转轴向位移的拔杆,所述拔杆具有能够延伸出所述支撑螺套和定位基座而进入零件体上的凹腔内、用作与凹腔内的空心定位销相连接的锁紧螺头。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拔杆为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定位基座底面至所述支撑螺套顶端之间高度的杆状结构,所述拔杆的轴向上具有处在上部的手柄部、处在中部的轴移螺纹段和处在下部的锁紧螺头,所述拔杆的轴移螺纹段匹配于所述支撑螺套的内螺纹,所述拔杆的锁紧螺头匹配于零件体上的凹腔内空心定位销的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拔杆的轴移螺纹段和锁紧螺头之间具有至少一级同轴台阶过渡结构。所述拔杆的手柄部外径大于支撑螺套上的内孔内径,所述手柄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捏增摩结构。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定位基座上开设有同轴台阶结构的穿装孔,所述支撑螺套的下部具有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基座上的穿装孔内的限位部,所述支撑螺套的限位部周向上具有内凹结构的限位环槽,所述定位基座上以可拆卸结构连接有至少一根延伸至所述穿装孔内、且延伸至所述限位环槽内的限位销。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螺套的限位部与所述定位基座之间设置有减摩垫圈。所述支撑螺套的内孔由同轴台阶的螺纹段和光孔段构成,所述光孔段处在所述支撑螺套的限位部这一侧。所述支撑螺套的上部具有套头部,所述套头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捏增摩结构。所述定位基座上以对应于穿装孔的径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通至所述穿装孔的限位销孔,所述限位销孔由同轴台阶结构的螺纹段和光孔段构成,所述限位销孔内连接的限位销由同轴台阶结构的螺纹段和光杆段构成,所述限位销的光杆段用作伸入所述穿装孔内。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零件体为发动机的对开机匣,所述凹腔为对开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针对零件体、特别是精密零件体内凹空间(即凹腔)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的特殊性而设计,其通过横跨在零件体上的内凹空间处的定位基座进行定位支撑,通过拔杆在支撑螺套上的相对轴向位移而使拔杆伸入零件体上的内凹空间内、并与内凹空间内的空心定位销进行结合,通过支撑螺套相对定位基座和拔杆的周向旋转而使轴向位移的拔杆将零件体内凹空间内的空心定位销拔出,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体积小,用其连接零件体内凹空间内的空心定位销并拔出空心定位销的整个过程轻松、简单、容易、高效,而且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灵活使用,实用性强,同时不会对零件体造成损伤,可靠性好,其适宜发动机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作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机匣上的曲轴安装孔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作业;2.本技术的拔杆结构能够有效伸入零件体上的内凹空间内,操作方便、灵活,且拔杆与支撑螺套之间以螺纹进行轴向位移的配合结构,使得拔杆与支撑螺套之间的轴向位移过程稳定、可靠,有利于对空心定位销进行可靠地拉拔;此外,本技术的拔杆便于手持操作;3.本技术的定位基座与支撑螺套之间的装配结构,能够使支撑螺套在定位基座上实现可靠地周向旋转装配;4.本技术的支撑螺套结构有利于省力操作,亦便于手持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形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代号含义:1—定位基座;11—穿装孔;12—限位销孔;13—限位销;2—支撑螺套;21—套头部;22—限位环槽;23—限位部;3—拔杆;31—手柄部;32—轴移螺纹段;33—锁紧螺头;4—减摩垫圈;5—空心定位销;6—零件体;61—凹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零件拆卸用的作业工具,具体是一种零件体上的内凹空间内的空心定位销拆卸用的作业工装,下面以航空发动机的曲轴在机匣上的拆卸作业为例(其中,航空发动机的机匣作为操作对象-即下述的零件体为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的机匣半体,机匣半体上的半圆形曲轴安装孔为凹腔),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技术的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清楚、直观的详细说明,其它实施例虽未再单独绘制对应附图,但其主体技术方案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工装具有能够在零件体(6)上的凹腔(61)处进行横跨支撑的定位基座(1)、以可周向旋转结构连接在所述定位基座(1)上的支撑螺套(2)、以及能够在所述支撑螺套(2)内可旋转轴向位移的拔杆(3),所述拔杆(3)具有能够延伸出所述支撑螺套(2)和定位基座(1)而进入零件体(6)上的凹腔(61)内、用作与凹腔(61)内的空心定位销(5)相连接的锁紧螺头(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工装具有能够在零件体(6)上的凹腔(61)处进行横跨支撑的定位基座(1)、以可周向旋转结构连接在所述定位基座(1)上的支撑螺套(2)、以及能够在所述支撑螺套(2)内可旋转轴向位移的拔杆(3),所述拔杆(3)具有能够延伸出所述支撑螺套(2)和定位基座(1)而进入零件体(6)上的凹腔(61)内、用作与凹腔(61)内的空心定位销(5)相连接的锁紧螺头(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杆(3)为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定位基座(1)底面至所述支撑螺套(2)顶端之间高度的杆状结构,所述拔杆(3)的轴向上具有处在上部的手柄部(31)、处在中部的轴移螺纹段(32)和处在下部的锁紧螺头(33),所述拔杆(3)的轴移螺纹段(32)匹配于所述支撑螺套(2)的内螺纹,所述拔杆(3)的锁紧螺头(33)匹配于零件体(6)上的凹腔(61)内空心定位销(5)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杆(3)的轴移螺纹段(32)和锁紧螺头(33)之间具有至少一级同轴台阶过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杆(3)的手柄部(31)外径大于支撑螺套(2)上的内孔内径,所述手柄部(31)的外壁上设置有手捏增摩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体凹腔内空心定位销拆卸用作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基座(1)上开设有同轴台阶结构的穿装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白宇翔曾仁维赵晨迪马勇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