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45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6
本申请公开一种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包括: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部分探入皮下创口内腔预设深度的导管,用于产生负压以使皮下创口内腔在愈合过程中闭合;创口闭合装置,设在皮肤创口周侧,用于挤压皮缘以使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皮上负压装置,设置在皮肤创口的周缘,用于产生负压以维持皮肤创口及其周缘区域的组织位置稳定。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外科辅助设备可以实现皮肤深筋膜以上全层组织的无缝线闭合,避免了皮肤表面因缝线压迫/切割引起的横向瘢痕,并且在浅筋膜内无遗留缝线结,从而消除了引起细菌定殖的重要因素和切口感染复发的主要诱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机体再生的能力,应对创伤造成的组织破坏主要靠瘢痕愈合。因而,外科缝合与组织愈合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缝合的质量可以决定组织愈合的质量。外科缝合多以弯针携带缝线穿过离断组织,再通过打结的方式收紧、固定缝线,令离断的组织紧密贴合,从而为愈合创造有利条件。理想的外科缝合应满足张力适中、切口边缘对合良好、不留死腔、无永久或仅少量缝合痕迹的要求。针对不同组织的结构、生理特点,外科缝合要求不尽相同,缝合材料、方式的选择对手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组织实现愈合、并恢复功能性强度后,缝合材料就失去了功能意义。此时,在体表的缝线就应当被拆除,大量的临床医疗证明,因缝合带来的遗留于深部组织内的缝线在创口愈合后很难拆除,其结局是被瘢痕组织所包裹,或在一定时间内降解吸收,这些遗留在深部组织内的线结有时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另外,传统的外科缝合造成的显著瘢痕对美观性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消除皮肤表面缝线瘢痕的方式目前有以下几类:1,皮内缝合方式,外科医生在完成浅筋膜缝合后,用缝线在真皮浅层做连续皮内缝合,拉紧缝线对合皮缘;2,组织胶水方式,同样是在完成浅筋膜缝合后,用丙烯酸甲酯类组织胶水粘合皮缘;3,皮肤减张器(俗称皮肤拉链),完成浅筋膜缝合后,用带锁止结构的减张胶带拉合皮肤、对紧皮缘。但是,当前的几类解决方案仍然需要在皮肤浅筋膜层进行大量的缝合,无法避免因缝线残留造成的系列安全问题。安全、美观的闭合皮肤切口已经成为本领域人员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术后切口缝合易留下痕迹且积液难以排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包括: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部分探入皮下创口内腔预设深度的导管,用于产生负压以迫使所述皮下创口内腔在愈合过程中呈闭合状态;创口闭合装置,设置在所述皮肤创口的周侧,用于挤压皮缘以使所述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皮上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皮肤创口的周缘,用于产生负压以维持所述皮肤创口及其周缘区域的组织位置稳定。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经由所述皮肤创口的一预设位置部分探入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经由远离所述皮肤创口的一预设位置穿过皮肤及皮下组织以部分探入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还用于通过产生的负压以引流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积液。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皮下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一用以产生并控制负压压力的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连通所述导管。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还用于输送液态药物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还包括一给药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导管输送液态药物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给药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导管间歇性输送输送液态药物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深度为皮肤组织中所述皮肤浅筋膜至脂肪层与深筋膜层的区间深度。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深度为皮肤组织中脂肪层与深筋膜层的结合处。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包括第一导管及与所述第一导管隔离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通所述负压装置,所述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给药装置。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一体成型。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内。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探入皮肤创口内预设深度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创口闭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闭合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皮肤创口的两侧边缘,用于挤压皮缘以使所述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创口闭合装置还包括覆盖所述闭合件及所述皮肤创口的微孔覆件以吸附自所述皮肤创口分泌的积液。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孔覆件顺应所述闭合件的外形结构结合于所述闭合件上。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孔覆件与所述闭合件为一体成型构造。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孔覆件的材料为泡沫、网状物、纱布、海绵、或者多孔生物相容材料。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闭合件包括:柔性本体,粘合于所述皮肤创口一侧的皮肤表面上;刚性曲针,其根部设置在所述柔性本体上,其曲形针部外露于所述柔性本体外,用于刺入所述皮肤创口的一侧以挤压皮缘以使所述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闭合件还包括夹持件,用于夹持粘合于所述皮肤创口两侧的柔性本体以提供相向力挤压皮缘以使所述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本体为树脂/硅胶材料。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闭合件包括:第一结合部,形成在一柔性本体上;对应结合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形成在另一柔性本体上;藉由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的结合以提供施加于所述皮肤创口两侧的柔性本体的相向力以挤压皮缘使所述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结合部为凹槽结构或卡扣结构,所述第二结合部为可限于所述凹槽结构内突起结构或对应所述卡扣的卡孔或卡勾结构。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创口闭合装置还包括辅助件,用于粘合于所述至少两个闭合件及皮肤表面,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闭合件提供使皮肤创口闭合的收缩力。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件包括胶布。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皮上负压装置包括:密封膜,用于粘合于皮肤上并覆盖所述创口闭合装置以形成密封空间;负压通道,连通一负压装置,通过将所述负压装置产生的负压以使所述密封膜提供收缩力驱使所述皮肤创口收缩以辅助所述创口闭合装置闭合所述皮肤创口。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膜通过其相对于皮肤表面的粘合层与皮肤的表面粘接,所述粘合层的材料包括涂有丙烯酸粘合剂的聚氨酯的柔性不渗透材料。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膜开设有为透光材料的观察窗。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皮上负压装置包括湿度检测部件,用于将检测的所述密封空间内的湿度信息提供给所述负压装置以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部分探入皮下创口内腔预设深度的导管,用于产生负压以迫使所述皮下创口内腔在愈合过程中呈闭合状态;/n创口闭合装置,设置在所述皮肤创口的周侧,用于挤压皮缘以使所述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n皮上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皮肤创口的周缘,用于产生负压以维持所述皮肤创口及其周缘区域的组织位置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部分探入皮下创口内腔预设深度的导管,用于产生负压以迫使所述皮下创口内腔在愈合过程中呈闭合状态;
创口闭合装置,设置在所述皮肤创口的周侧,用于挤压皮缘以使所述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
皮上负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皮肤创口的周缘,用于产生负压以维持所述皮肤创口及其周缘区域的组织位置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经由所述皮肤创口的一预设位置部分探入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经由远离所述皮肤创口的一预设位置穿过皮肤及皮下组织以部分探入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用于通过产生的负压以引流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积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下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一用以产生并控制负压压力的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连通所述导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用于输送液态药物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给药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导管输送液态药物至所述皮下创口内腔的预设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2、3、6或7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深度为皮肤组织中所述皮肤浅筋膜至脂肪层与深筋膜层的区间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深度为皮肤组织中脂肪层与深筋膜层的结合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第一导管及与所述第一导管隔离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通所述负压装置,所述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给药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管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探入皮肤创口内预设深度的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口闭合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闭合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皮肤创口的两侧边缘,用于挤压皮缘以使所述皮肤创口在愈合过程中保持闭合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口闭合装置还包括覆盖所述闭合件及所述皮肤创口的微孔覆件以吸附自所述皮肤创口分泌的积液。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覆件顺应所述闭合件的外形结构结合于所述闭合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覆件与所述闭合件为一体成型构造。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皮肤浅筋膜内无缝线闭合皮肤创口的外科辅助设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景润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