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830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的湿地松林分进行间伐,进行林地清理、整地后,选择木荷、南方红豆杉和闽楠作为更新树种,木荷栽植在林地上中部,楠木和红豆杉在林地中下部,更新树种造林当年10‑11月份抚育一次,更新树种造林第二年9‑10月份锄抚培蔸一次,更新树种造林第三年锄抚一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提供了更新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分间伐、抚育管理等关键措施,填补了湿地松纯林林下更新树种的选择及经营管理的空白,为湿地松纯林林分的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且技术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大的技术成果转化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分更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
技术介绍
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为松科松属速生常绿乔木,抗旱、耐涝、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湿地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目前的种植面积已近亿亩,常作为速生造林树种使用,该树种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针对湿地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苗、造林技术以及良种选育方面。近年来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材萎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自1982年发现以来,快速扩散,对中国南方数百万公顷的松林构成毁灭性威胁。加之大面积湿地松纯林容易受松毛虫危害,生态稳定性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松材等常规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少,人们追求高档的珍贵用材,因此大面积的湿地松纯林的改造任务迫在眉睫。目前尚未见有湿地松林下更新方面研究,湿地松林下套种树种选择、配置模式及间伐管理等方面难点限制了湿地松林分的更新。目前湿地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纸浆材、高产脂等性状的良种选育、苗木繁育、造林技术及大径级材培育等方面。对现有的大面积湿地松纯林的改造研究甚少,尤其是湿地松纯林林下套种树种的选择、林分的间伐强度及套种树种配置的报道几乎处于空白,不能够满足现有湿地松林分改造的迫切需求。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湿地松林下更新树种选择及配置、林分间伐强度及间伐时间选择等这些因素均限制了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生产和推广应用,目前尚未有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湿地松纯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一种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林分间伐:将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的湿地松林分进行间伐,除去主干不通直的林木或被压木;(2)更新树种造林:进行林地清理、整地后,选择木荷、南方红豆杉和闽楠作为更新树种,其中,木荷栽植在林地上中部,楠木和红豆杉在林地中下部并且土层较深厚的地方栽植,栽植后发现死株、缺株及时补植;(3)抚育管理:更新树种造林当年10-11月份抚育一次,包括松土、除草、培土、追肥和补植;更新树种造林第二年9-10月份锄抚培蔸一次,包括除草松土、培蔸正苗、埋青;更新树种造林第三年锄抚一次。木荷、南方红豆杉和闽楠是珍贵用材树种,经济价值高并且幼苗期耐荫性较强,适合林下种植;木荷这树种耐瘠薄能力强,能够在土壤肥力较差的地方生长良好,南方红豆杉和闽楠则需要水肥条件好的地方生长,一般林地中上部肥力较中下部差,因此选择木荷在林地中上部,做到了“适地适树”。锄抚培蔸主要是影响更新树种生长周围杂灌的清除,相对于常规的全面抚育(砍除全部非目的树种)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湿地松林分选择海拔在100-800m的亚热带山地或丘陵地带的湿地松纯林,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林龄中龄林以上,林地土层厚度50cm以上的林分。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一次性间伐的强度为林分总株数的15%-35%,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0.7。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林地清理包括如下步骤:对穴边周围1平方米范围内清杂除草,割除缠绕影响树木生长的藤灌林下。林地清理的原则是在满足改造种植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严禁采用全面劈山、炼山、全垦的清理方式,以有利于保护物种,增加土壤有机质。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整地包括如下步骤:按行距株距定植穴,然后挖穴,挖穴规格:60×60×50cm,每穴施放复合肥250g-300g;将表土置于植穴的两旁,将心土放于植穴的下坡处,在栽植前施放复合肥作基肥,清除穴两侧表土的石块、草根,再回松土至植穴近九成满备栽,每亩挖穴60-70个。为了不破坏原生态环境和有利于水土保持,采用人工明穴整地的方法,整地时间宜早不宜迟,行距沿等高线水平方向排列,在行间按株距定植穴。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木荷的地径0.5cm、苗高70cm以上;所述南方红豆杉为2年生轻基质容器苗,地径0.5cm、苗高60cm以上;所述闽楠为2年生轻基质容器苗,地径0.6cm、苗高70cm以上。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选在透雨后的阴雨天进行栽植,栽植时根系顺畅,防止窝根,苗要扶正,适当深栽;轻基质容器苗不需要去除营养袋可直接栽植,轻提苗然后压实;种植40天后,全面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发现死株、缺株应及时补植,保证造林后的成活质量。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抚育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进行除草、松土、培土,然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两侧各开挖深5-10cm的浅沟,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追肥标准为每穴追施150g-180g复合肥;所述锄抚深度为15-20cm。优选的,在更新树种造林8年后进行第二次间伐,间伐强度为林分总株数的15%-35%,更新树种造林后15年后进行第三次间伐,第三次间伐后保留湿地松30株/亩-35株/亩,作为大径级材培育。优选的,定期对湿地松林分进行病虫害防治,闽楠常见病虫害有:蛀梢象鼻虫,针对蛀梢象鼻虫的防治方法为:在4月上旬用乐果乳剂稀释后(更优选为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杀死梢中幼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针对亚热带低山和丘陵地区湿地松纯林林分更新问题,提供了更为合适的更新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分间伐、抚育管理等关键措施,更新树种的发育良好,填补了湿地松纯林林下更新树种的选择及经营管理的空白,为湿地松纯林林分的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且技术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大的技术成果转化潜力,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湿地松纯林林下更新技术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实施例1: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1)实施地点:浏阳市浏阳湖林场(2)实施时间:2014年1月-2019年9月(3)实施方案:①林分选择:选择小班位于浏阳市浏阳湖国有林场连云山分场,海拔在200-300m之间的湿地松纯林,林分郁闭度在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林分间伐:将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的湿地松林分进行间伐,除去主干不通直的林木或被压木;/n(2)更新树种造林:进行林地清理、整地后,选择木荷、南方红豆杉和闽楠作为更新树种,其中,木荷栽植在林地上中部,楠木和红豆杉在林地中下部,栽植后发现死株、缺株及时补植;/n(3)抚育管理:更新树种造林当年10-11月份抚育一次,包括松土、除草、培土、追肥和补植;更新树种造林第二年9-10月份锄抚培蔸一次,包括除草松土、培蔸正苗、埋青;更新树种造林第三年锄抚一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林分间伐:将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的湿地松林分进行间伐,除去主干不通直的林木或被压木;
(2)更新树种造林:进行林地清理、整地后,选择木荷、南方红豆杉和闽楠作为更新树种,其中,木荷栽植在林地上中部,楠木和红豆杉在林地中下部,栽植后发现死株、缺株及时补植;
(3)抚育管理:更新树种造林当年10-11月份抚育一次,包括松土、除草、培土、追肥和补植;更新树种造林第二年9-10月份锄抚培蔸一次,包括除草松土、培蔸正苗、埋青;更新树种造林第三年锄抚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湿地松林分选择海拔在100-800m的亚热带山地或丘陵地带的湿地松纯林,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林龄中龄林以上,林地土层厚度50cm以上的林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一次性间伐的强度为林分总株数的15%-35%,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林地清理包括如下步骤:对穴边周围1平方米范围内清杂除草,割除缠绕影响树木生长的藤灌林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整地包括如下步骤:按行距株距定植穴,然后挖穴,挖穴规格:60×60×50cm,每穴施放复合肥250g-300g;将表土置于植穴的两旁,将心土放于植穴的下坡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华童方平李贵陈瑞吴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