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8324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为了解决吹填土绿化造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吹填土挖沟排出积水,将挖出的吹填土堆积在排水沟两侧,抬高地面,后将排水沟之间的吹填土挖种植穴,在树穴的底部以及四周铺设棉花秸秆、玉米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或枯枝、杂草等园林绿化有机废弃物隔盐,并采用脱硫石膏、有机介质、聚合硫酸铁、酸性有机肥改良挖出的吹填土,改善吹填土的理化性质,并回填树穴用于种植绿化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客土,通过改地形、排积水加速吹填土的固化,并快速改良吹填土用于造林,可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吹填土是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它是我国沿海一带常见的人工填土之一,主要是由于整治或疏通江河航道,或因工农业生产需要填平或填高江河附近某些地段时,用高压泥浆泵将挖泥船挖出的泥砂,通过输泥管、排送到需要填高地段及泥砂堆积区,前者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填高,而后者则为无目的堆积,经沉淀排水后形成大片吹填土层,其成分是粘土和粉砂,在水力分选作用下,土颗粒具有明显的粗细沉积之分,形成的冲积土在纵横方向上呈不均匀性分布。吹填土土体有较高的天然含水量,约为65.6%;较大的孔隙度,56.4%;土体板结情况严重,基本不透水、不透气、相当板结,比重为2.72;较高的压缩性,塑限25.3%,液限为45.0%,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大且固结时间长。因此,吹填土不经处理,很难作为建(构)筑物地基直接应用,甚至根本无法满足人员、设备施工作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吹填土土体含盐量极高,超过了12g/kg,土体的pH值也达到8.3~9.0,为重度盐碱土;有机质含量偏低,平均含量为4.13g/kg;土壤质地以粉质黏土为主,粉砂粒含量较多,主要在60-70%,砂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均较低。这些指标均不符合《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主控指标的技术要求,因此,对于吹填土用于种植绿化植物更是难上加难。但由于随着城市的逐渐扩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则越来越高,因此,吹填土必将成为一种土地开发利用的后备,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对吹填土土地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在有的吹填土改良方法“暗管排盐,客土回填”费时费力,“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需进行灌水脱盐为基础,且需客土改良。两种改良方式均是在吹填土的固化后进行改良的,对吹填土的固化没有提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吹填土上并排挖多条排水沟,相邻排水沟之间起挖多个树穴(所述的树穴深40cm,宽60cm),树穴底部及侧壁铺设有机废弃物(所述的有机废弃物包括棉花秸秆、玉米秸秆、甘蔗除糖分后的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枯枝中的一种或多种),种植苗木后,回填改良吹填土;种植穴底部及四周铺设厚5-10cm有机废弃物(棉花秸秆、玉米秸秆、甘蔗除糖分后的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枯枝中的一种或多种)作隔离层,一方面有机废弃物(棉花秸秆)中的纤维素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防止高含盐的地下水借助毛细管作用上升至改良土内;另一方面有机废弃物(棉花秸秆)中的纤维素增加了吹填土的承载能力,加快吹填土的固结。进一步的,种植苗木后在树穴面铺4-5cm厚的松针为覆盖层,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养分,降低土壤盐分。(2)垂直于河道或干渠的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开挖横沟(优选为每隔6-6.5米开挖横沟),排出吹填土中的积水及盐分;横沟可为梯型,也可为U型,以防排水沟坍塌,尺寸为:面宽50cm,底宽30cm,深60cm;沟底具有3-5‰的坡度,便于将水排入外部水系,即可完成吹填土绿化造林。所述的改良吹填土为风干后的吹填土与脱硫石膏、有机介质、聚合硫酸铁、酸性有机肥的混合物。风干后的吹填土可用排水沟挖出的吹填土堆积在排水沟两侧,自然风干。用以改良吹填土的团粒结构,降低其pH、全盐量,并提高吹填土的有机质含量。所述的风干后的吹填土与脱硫石膏、有机介质、聚合硫酸铁、酸性有机肥的质量比为12-18:2-4:3-8:0.5-1:0.8-1.5。所述的脱硫石膏、聚合硫酸铁的加入以改善吹填土结构,降低吹填土的pH、全盐,大致能降低到pH可降到8.3左右(即8.11-8.34),全盐量可降至3g/kg以下)。脱硫石膏为白色粉末,纯度为90-95%,含水率为10-15%,粒度平均50μm。聚合硫酸铁为黄色粉末,粒度大小为20μm。所述的有机介质粒径为1-20mm,pH为6.5-7.5,EC为0.5-10.0mS·cm-1,有机质含量>35%。所述的酸性有机肥由牛粪、羊粪等一种或几种组成,pH为5.5-6.5,有机质含量≥45%,氮磷钾总养分含量≥5%。有机介质、酸性有机肥的加入使得在降低吹填土碱性的基础上,提高吹填土肥力。大致能提高到有机质可提高到12g/kg以上。所述的改良吹填土中还添加有海藻酸、聚磷酸铵、尿素活化的腐植酸、γ-谷氨酸、大豆磷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海藻酸、聚磷酸铵、或尿素活化的腐植酸、γ-谷氨酸、大豆磷脂的添加量为吹填土质量的1-5%。本申请所添加的海藻酸、聚磷酸铵、尿素活化的腐植酸、γ-谷氨酸、大豆磷脂中的任意一种对下层的秸秆所吸附的盐水分中的盐溶液具有螯合固盐作用,使盐分难以借助秸秆上移到土壤种植表层,促进了苗木的成活率。对上层的改良吹填土经螯合富集盐碱后,在大量水分湿度的土壤中,形成溶液状态,尤其是聚磷酸铵极易形成溶液,能够为植物提供极易吸收的可溶性养分,促进苗木植物的生长。所述的苗木包括落羽杉、乌桕、苦楝、香樟、杨树、女贞中的任意一种苗木。所述的吹填土上还种植有一年生草,所述的草包括三七景天、紫花苜蓿、萱草、鸢尾、小叶扶芳藤中的任意一种。种植草后每季度喷施除氟后的磷石膏一次,磷石膏的喷适量为10-15kg/亩。进一步的,乔木种植后视土壤改良情况追播绿肥。目前,现在有的吹填土改良方法“暗管排盐,客土回填”费时费力,“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需进行灌水脱盐为基础,且需客土改良。两种改良方式均是在吹填土的固化后进行改良的,对吹填土的固化没有提及。本专利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排水沟能够将吹填土的水分快速排出,树穴四周铺设棉花秸秆、玉米秸秆等秸秆能增加吹填土的承载能力,加快吹填土固化速度;同时无需客土,将排水沟的挖出的吹填土堆高,抬高种植地面,在雨水的冲刷下,可以借用高差淋水排盐,改良效果较长久。相比现有的吹填土改良方法,此工艺方法可以加快吹填土的固结,且在改良土壤时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投入,节约成本以及后续投资,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流程图。图2为排水沟、树穴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横沟布设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上海选取3.5亩的吹填土进行示范,使用小型挖机在吹填土上每6米开挖横沟,沟垂直于周边现有河道布置,排出吹填土中的积水及盐分;横沟为梯型,尺寸为:面宽50cm,底宽30cm,深60cm;沟底具有3‰的坡度。排水沟挖出的吹填土堆积在排水沟两侧,自然风干。将排水沟之间的土壤挖深40cm,宽60cm的穴。在穴底部及侧壁铺设厚5cm棉花秸秆作隔离层。并将排水沟和种植穴内挖出的吹填土自然风干后,每立方吹填土中施用3kg烟气脱硫石膏,750g聚合硫酸铁,半方有机介质、35kg酸性有机肥进行混合、回填。其中,有机介质粒径<15mm的占80%,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吹填土上并排挖多条排水沟,相邻排水沟之间起挖多个树穴,树穴底部及侧壁铺设农业有机废弃物或园林绿化有机废弃物,种植苗木后,回填改良吹填土;/n(2)垂直于河道或干渠的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开挖横沟,即可完成吹填土绿化造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吹填土上并排挖多条排水沟,相邻排水沟之间起挖多个树穴,树穴底部及侧壁铺设农业有机废弃物或园林绿化有机废弃物,种植苗木后,回填改良吹填土;
(2)垂直于河道或干渠的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开挖横沟,即可完成吹填土绿化造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良吹填土为风干后的吹填土与脱硫石膏、有机介质、聚合硫酸铁、酸性有机肥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风干后的吹填土与脱硫石膏、有机介质、聚合硫酸铁、酸性有机肥的质量比为12-18:2-4:3-8:0.5-1:0.8-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介质粒径为1-20mm,pH为6.5-7.5,EC为0.5-10.0mS·cm-1,有机质含量>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填土绿化造林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性有机肥由牛粪、羊粪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晶张青青蔡永立伍海兵陈平何小丽徐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