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832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方法,根据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参数进行种植,所述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参数包括平均株行距、成年期树高、临窗直径、种植单元面积和苗木量,分别以边长为10倍平均株行距的方形种植区域设定为方形种植区单元,对宽度为10倍以上、10倍以下的平均株行距的生态林地进行营造,并在各树群范围内,采取随机式散点种植方式,形成散点栽植的近自然林。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方法,通过合理地布置树群的位置以及随机式散点种植树群苗木,营造香樟近自然生态林,提高香樟生态林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near natural ecological forest land of Cinnamomum campho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方法。
技术介绍
香樟(学名:Cinnamomumcamphora(L.)Presl.)是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香樟是喜光植物,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区,耐寒性比较弱,零下5-8度的低温会导致植物冻伤和死亡,在肥沃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良好,香樟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是我国特产珍贵用材和经济树种,也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对于维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鉴于香樟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开展香樟人造林工程有助于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扩大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但是在开展人造林的过程中,通常采取简单种植的方式造林,忽略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香樟人工林的稳定性较低,抗干扰能力差,无法最大化地发挥香樟人工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模式,提高香樟人工生态林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以及更好地发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参数进行种植,所述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参数包括平均株行距、成年期树高、临窗直径、种植单元面积和苗木量,包括以下步骤:/n(1)以边长为10倍平均株行距的方形种植区域设定为方形种植区单元,所述方形种植区单元包括3种树群、一共9处排成三排,3种树群包括的树群苗株数分别为1处21株、4处16株、4处9株,所述包括21株苗的树群设置在所述方形种植区单元的中心,所述包括16株苗的树群分别设置在所述方形种植区单元的四角位置,所述包括9株苗的树群设置在所述包括16株的树群之间,各树群之间的间距为5倍平均株行距;/n(2)宽度为10倍以上平均株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地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参数进行种植,所述香樟近自然生态林参数包括平均株行距、成年期树高、临窗直径、种植单元面积和苗木量,包括以下步骤:
(1)以边长为10倍平均株行距的方形种植区域设定为方形种植区单元,所述方形种植区单元包括3种树群、一共9处排成三排,3种树群包括的树群苗株数分别为1处21株、4处16株、4处9株,所述包括21株苗的树群设置在所述方形种植区单元的中心,所述包括16株苗的树群分别设置在所述方形种植区单元的四角位置,所述包括9株苗的树群设置在所述包括16株的树群之间,各树群之间的间距为5倍平均株行距;
(2)宽度为10倍以上平均株行距的生态林地营造,计算宽度为方形种植区单元边长的倍数n,根据计算结果种植该倍数n个方形种植区单元;
(3)宽度为10倍以下平均株行距的生态林地营造,设定长方形种植区单元进行种植,所述长形种植区单元包括4种树群、一共10处排成两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树青康晓光张海飞张静涵安迪赵晖
申请(专利权)人: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