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234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涉及人工造林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栓皮栎采种到形成混交幼树全过程的处理时间、生长状态、营养基质、共生物种与生长环境四个技术子系统出发。每个子系统都有既定的目标,通过形成子系统内的要素协同发育的力量,从而对整体目标发挥独特的贡献,保证栓皮栎从种子到幼树的快速和高质量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快速和高质量的实现侧柏林下的栓皮栎更新层的混交格局,出芽率、成活率、叶量和生长量等指标都高于传统播种造林模式的3倍以上。

A method of rapid forest formation of Quercus variabilis under Platycladus orientalis Pla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造林
,具体涉及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
技术介绍
北京及华北地区广泛存在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多年造林形成的侧柏人工林,由于针叶人工纯林的固有特征和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的交叉影响,这些侧柏林人工林普遍表现出林木生长缓慢、土壤发育迟缓或退化、林分和林木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华北地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且较长,夏季高温降水相对较多,春秋季较短。水资源短缺,干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重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因此,生产上进行栎类造林一般为秋季现采现播,种子遇到适合的水气条件即开始萌发,但造林成功率低,主要原因为森林中松鼠、老鼠等小动物对橡子的进食、搬运、储存较强。而植苗造林或者幼补植,幼苗具有缓苗期,对水分条件要求高,且造林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侧柏人工林下布置栓皮栎而快速成林的方法,保证栓皮栎从种子到幼树的快速和高质量生长,快速和高质量的实现侧柏林下的栓皮栎更新层的混交格局,提高出芽率、成活率、叶量和生长量。本专利技术中的栓皮栎是针叶人工林向有活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转化的关键环节和触发因子,是华北地区侧柏人工林向高活力和优质环境服务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发育进步的重要技术,特别是对石质山区侧柏和其他针叶人工林改进健康状态提高生长活力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栎类的种子,杀虫消毒后催芽,得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所述催芽包括在基质中催芽或无基质催芽;所述基质包括纯沙、锯末或沙与锯末的混合基质;所述催芽的温度包括5~15℃或20~25℃;(2)阳历4月份时,将所述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补植在所述侧柏人工林下的林隙中;所述补植为在每个补植坑内补植4株所述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所述补植坑的间距为2~3m;所述补植用基质包括:①体积比为30%的营养土、体积比为30%的混合油松林土、体积比为30%的侧柏林下土、复合菌液复合菌原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和20g/补植坑复合肥组成的混合基质;或②体积比为30%营养土、体积比为70%的侧柏林下土、复合菌原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和20g/补植坑复合肥组成的混合基质;或③侧柏林下土和复合菌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组成的混合基质;所述营养土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原料组成:4份泥炭、1份珍珠岩和1份蛭石。优选的,步骤(1)所述在基质中催芽时,种子与所述基质的体积比为1:1.2~1.8。优选的,步骤(2)所述补植坑的直径为40cm,深度为40cm。优选的,步骤(2)所述复合肥中N、P和K的质量比为15:15:15。优选的,在步骤(2)所述补植时,还包括添加锰元素,所述锰元素的量为0.029mg/株。优选的,所述复合菌液中的菌种包括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醋酸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从栓皮栎采种到形成混交幼树全过程的处理时间、生长状态、营养基质、共生物种与生长环境等四个技术子系统出发;处理时间子系统包括种子秋季采集、消毒杀虫、冬季催芽、春季播种萌发和夏季幼苗保育等五阶段的关键过程和时点的
技术实现思路
;生长状态子系统包括种子采集净化、催芽控制管理、播种定根萌发、早期生长保育等四个状态管理的
技术实现思路
;营养基质子系统包括改善土壤水分维持和根系通气性的物理机制添加、改进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伴生和共生性微生物、改善水分维持和根系透气性的物理基质、改善初期生长条件的营养元素成分等三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共生物种和生长环境子系统包括地下部分形成的根系共生体系、地上部分的更新层与主林层的光热呼应安排、幼苗幼树与和地表草本和灌木的共生和竞争关系的识别与调控处理等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每个子系统都有既定的目标,通过形成子系统内的要素协同发育的力量,从而对整体目标发挥独特的贡献,保证栓皮栎从种子到幼树的快速和高质量生长。本专利技术中促进形成的栓皮栎林下更新层是侧柏人工林向有活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转化的关键环节和触发因子。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避免了包衣和种子掩埋,直接进行简单催芽和播种即可,生产上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对种子催芽处理,利用沙藏萌芽的种子进行播种造林,有利于克服直播栎类种子存在的延迟萌发、出苗不整齐、只生根不萌芽现象、小动物破坏种子;通过多种基质和温度催芽,能根据情况控制催芽种子的萌发速度和发育情况;人为促进种子萌发的实生苗形成针阔混交林,确保了补植苗后长期的生长潜力;综合华北气候特点,将播种时间有传统的秋季改为春季旱季与雨季的交互时间段,4月份清明节时间。在植物生长枝叶覆盖地面之前,确保种子萌发生长所需的适当的光照和雨水,可根据当年的实际气候情况,控制催芽温度以控制种子萌发的速度,整体调整播种造林的具体进度;补植时,使用适当的基质,回土,以改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微环境,既避免了营养杯造林的成本高和缓苗期,也避免直接播种种子生长的营养不充足。本专利技术中,试验播种时添加营养土混合油松土配方或复合菌处理的措施对补植存活率、克服旱期旱情、及后期生长均有优秀的表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快速和高质量的实现侧柏林下的栓皮栎更新层的混交格局,出芽率、成活率、叶量和生长量等指标都高于传统播种造林模式的3倍以上。本专利技术中的栓皮栎是针叶人工林向有活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转化的关键环节和触发因子,是华北地区侧柏人工林向高活力和优质环境服务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发育进步的重要技术,特别是对石质山区侧柏和其他针叶人工林改进健康状态提高生长活力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贡献。附图说明图1为侧柏林下补植方式模式图;图2为利用不同基质催芽栓皮栎种子;图3为催芽后的种子不同生长状态;图4为侧柏林下不同栎类补植材料在不同基质处理中随时间的存活情况;图5为侧柏林下不同补植材料在不同基质中幼苗2个月的生长情况;图6为侧柏林下不同补植材料子在不同基质中幼苗3个月的生长情况;图7为侧柏林下补植栎类萌发种子成活情况;图8为侧柏林下补植幼苗生长4个月情况;图9为侧柏林下补植幼苗生长5个月情况;图10为侧柏林下补植幼苗生长6个月情况。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栎类的种子,杀虫消毒后催芽,得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所述催芽包括在基质中催芽或无基质催芽;所述基质包括纯沙、锯末或沙与锯末的混合基质,所述催芽的温度包括5~15℃或20~25℃;(2)阳历4月份时,将所述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补植在所述侧柏人工林下的林隙中;所述补植为在每个补植坑内补植4株所述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所述补植坑的间距为2~3m;所述补植用基质包括:①营养土、油松林土、侧柏林下土混合,体积比为1:1:1,添加复合菌液复合菌原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和20g/补植坑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栎类的种子,杀虫消毒后催芽,得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所述催芽包括在基质中催芽或无基质催芽;所述基质包括纯沙、锯末或沙与锯末的混合基质;所述催芽的温度包括5~15℃或20~25℃;/n(2)阳历4月份时,将所述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补植在所述侧柏人工林下的林隙中;所述补植为在每个补植坑内补植4株所述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所述补植坑的间距为2~3m;/n所述补植用基质包括:①体积比为30%的营养土、体积比为30%的混合油松林土、体积比为30%的侧柏林下土、复合菌液复合菌原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和20g/补植坑复合肥组成的混合基质;或②体积比为30%营养土、体积比为70%的侧柏林下土、复合菌原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和20g/补植坑复合肥组成的混合基质;或③侧柏林下土和复合菌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组成的混合基质;/n所述营养土由以下体积份数的原料组成:4份泥炭、1份珍珠岩和1份蛭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柏人工林下栓皮栎快速成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栎类的种子,杀虫消毒后催芽,得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所述催芽包括在基质中催芽或无基质催芽;所述基质包括纯沙、锯末或沙与锯末的混合基质;所述催芽的温度包括5~15℃或20~25℃;
(2)阳历4月份时,将所述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补植在所述侧柏人工林下的林隙中;所述补植为在每个补植坑内补植4株所述栓皮栎幼苗或萌发种子;所述补植坑的间距为2~3m;
所述补植用基质包括:①体积比为30%的营养土、体积比为30%的混合油松林土、体积比为30%的侧柏林下土、复合菌液复合菌原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和20g/补植坑复合肥组成的混合基质;或②体积比为30%营养土、体积比为70%的侧柏林下土、复合菌原液稀释100倍后300ml/株和20g/补植坑复合肥组成的混合基质;或③侧柏林下土和复合菌液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元昌买凯乐刘宪钊国红谢阳生雷相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