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29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结构,属于焊接设备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进行六个方向移动,同时井下多个运动单元的联动,可以满足焊接功能需要,保证焊接质量的焊接支撑机构;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机构,包括立柱,立柱左侧设置第一长横梁,右侧设置第二长横梁,第一长横梁前端设置第一短横梁,第二长横梁前端设置第二短横梁,第一长横梁与立柱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二长横梁与立柱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一短横梁与第一长横梁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第二短横梁与第二长横梁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横梁之间均可以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焊接设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结构
本技术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机构,属于焊接设备

技术介绍
辊套是应用于立磨中的主要研磨部件,被广泛的应用于水泥、电力、冶金、化工、非金属矿灯行业,可将块状、颗粒状及粉状原料磨成所要求的物料,辊套是在低碳钢表面焊接一层高耐磨硬质材质,辊套焊接过程需要多个附属功能同时动作,才可以保证焊接质量,目前市场上的辊套焊接设备使用的都是单梁结构,运动部件有限,无法同时动作多个运动单元,焊接时间长,每做完一道工序需要切换下一道工序,影响工作效率,同时无法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进行六个方向移动,同时井下多个运动单元的联动,可以满足焊接功能需要,保证焊接质量的焊接支撑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机构,包括立柱、第一长横梁、第二长横梁、第一短横梁、第二短横梁,立柱左侧设置第一长横梁,右侧设置第二长横梁,第一长横梁前端设置第一短横梁,第二长横梁前端设置第二短横梁,第一长横梁与立柱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二长横梁与立柱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一短横梁与第一长横梁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第二短横梁与第二长横梁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第一长横梁与立柱之间设置有左升降块,第二长横梁与立柱之间设置有右升降块,左升降块与右升降块结构相同,左升降块与右升降块均为交错双U型块,一侧的U型空腔与立柱相接触,立柱顶部设置有升降动力机构,升降动力机构与左升降块、右升降块相连,左升降块的另一侧的U型空腔与第一长横梁相接触,右升降块的另一侧的U型空腔与第二长横梁相接触,左升降块在左升降块与第一长横梁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前后推移机构,第一长横梁在第一长横梁与左升降块接触处设置有与第一前后推移机构相啮合的第一滑道,右升降块在右升降块与第二长横梁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前后推移机构,第二长横梁在第二长横梁与右升降块接触处设置有与第二前后推移机构相啮合的第二滑道;第一短横梁上设置有第一横移小车,第二短横梁上设置第二横移小车。所述的第一短横梁与第二短横梁与地面平行。所述的升降动力机构数量为2,所述的升降动力机构包括升降电机、链轮、链条和配重块,升降电机输出端与链轮相连,链条与链轮相啮合,链条一端与左升降块或右升降块相连,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所述的第一前后推移机构与第一滑道之间为轮齿齿条结构,所述的第二前后推移机构与第二滑道之间为齿轮齿条结构。所述的第一横移小车与第二横移小车结构相同,第一横移小车包括横移板,横移板上设置横移电机,横移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横移齿轮,横移齿轮上下侧设置有横移导向轮,第一短横梁上设置有与横移齿轮相啮合的横移齿条和与横移导向轮相啮合的横移导轨。所述的横移导轨数量为2,所述的横移导轨对称设置在横移板上下两侧,所述的横移导向轮数量为4,所述的横移导向轮对称设置在横移板上下两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立柱,两个长横梁,两个短横梁的配合,可以实现六个方向的移动,多个运动单元可以携带各种附属焊接功能的设备,可以同时进行多到工序的加工,可以确保焊接质量,提高焊接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推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侧视图。图4为横移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长横梁与短横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立柱、2为第一长横梁、3为第二长横梁、4为第一短横梁、5为第二短横梁、6为左升降块、7为右升降块、8为升降动力机构、9为第一滑道、10为第二前后推移机构、11为第二滑道、12为第一横移小车、13为第二横移小车、14为横移板、15为横移电机、16为横移齿轮、17为横移导向轮、18为横移齿条、19为横移导轨、20为第一前后推移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机构,包括立柱1、第一长横梁2、第二长横梁3、第一短横梁4、第二短横梁5,立柱1左侧设置第一长横梁2,右侧设置第二长横梁3,第一长横梁2前端设置第一短横梁4,第二长横梁3前端设置第二短横梁5,第一长横梁2与立柱1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二长横梁3与立柱1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一短横梁4与第一长横梁2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第二短横梁5与第二长横梁3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第一长横梁2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左升降块6,第二长横梁3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右升降块7,左升降块6与右升降块7结构相同,左升降块6与右升降块7均为交错双U型块,一侧的U型空腔与立柱1相接触,立柱1顶部设置有升降动力机构8,升降动力机构8与左升降块6、右升降块7相连,左升降块6的另一侧的U型空腔与第一长横梁2相接触,右升降块7的另一侧的U型空腔与第二长横梁3相接触,左升降块6在左升降块6与第一长横梁2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前后推移机构20,第一长横梁2在第一长横梁2与左升降块6接触处设置有与第一前后推移机构20相啮合的第一滑道9,右升降块7在右升降块7与第二长横梁3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前后推移机构10,第二长横梁3在第二长横梁3与右升降块7接触处设置有与第二前后推移机构10相啮合的第二滑道11,第一短横梁4上设置有第一横移小车12,第二短横梁5上设置第二横移小车13,第一短横梁4与第二短横梁5与地面平行,升降动力机构8数量为2,所述的升降动力机构8包括升降电机81、链轮82、链条83和配重块84,升降电机81输出端与链轮82相连,链条83与链轮82相啮合,链条83一端与左升降块6或右升降块7相连,另一端与配重块84相连,第一前后推移机构20与第一滑道9之间为轮齿齿条结构,所述的第二前后推移机构10与第二滑道11之间为齿轮齿条结构,第一横移小车12与第二横移小车13结构相同,第一横移小车12包括横移板14,横移板14上设置横移电机15,横移电机15的输出轴上设置横移齿轮16,横移齿轮16上下侧设置有横移导向轮17,第一短横梁4上设置有与横移齿轮16相啮合的横移齿条18和与横移导向轮17相啮合的横移导轨19,横移导轨19数量为2,所述的横移导轨19对称设置在横移板14上下两侧,所述的横移导向轮17数量为4,所述的横移导向轮17对称设置在横移板14上下两侧。本技术在使用时,双十字架结构可以实现空间的六个方向的移动,每个移动单元可以携带附属焊接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联动控制,全面满足焊接要求,可以有效的提高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第一长横梁(2)、第二长横梁(3)、第一短横梁(4)、第二短横梁(5),立柱(1)左侧设置第一长横梁(2),右侧设置第二长横梁(3),第一长横梁(2)前端设置第一短横梁(4),第二长横梁(3)前端设置第二短横梁(5),第一长横梁(2)与立柱(1)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二长横梁(3)与立柱(1)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一短横梁(4)与第一长横梁(2)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第二短横梁(5)与第二长横梁(3)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n第一长横梁(2)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左升降块(6),第二长横梁(3)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右升降块(7),左升降块(6)与右升降块(7)结构相同,左升降块(6)与右升降块(7)均为交错双U型块,一侧的U型空腔与立柱(1)相接触,立柱(1)顶部设置有升降动力机构(8),升降动力机构(8)与左升降块(6)、右升降块(7)相连,左升降块(6)的另一侧的U型空腔与第一长横梁(2)相接触,右升降块(7)的另一侧的U型空腔与第二长横梁(3)相接触,左升降块(6)在左升降块(6)与第一长横梁(2)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前后推移机构(20),第一长横梁(2)在第一长横梁(2)与左升降块(6)接触处设置有与第一前后推移机构(20)相啮合的第一滑道(9),右升降块(7)在右升降块(7)与第二长横梁(3)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前后推移机构(10),第二长横梁(3)在第二长横梁(3)与右升降块(7)接触处设置有与第二前后推移机构(10)相啮合的第二滑道(11);/n第一短横梁(4)上设置有第一横移小车(12),第二短横梁(5)上设置第二横移小车(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十字架焊接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第一长横梁(2)、第二长横梁(3)、第一短横梁(4)、第二短横梁(5),立柱(1)左侧设置第一长横梁(2),右侧设置第二长横梁(3),第一长横梁(2)前端设置第一短横梁(4),第二长横梁(3)前端设置第二短横梁(5),第一长横梁(2)与立柱(1)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二长横梁(3)与立柱(1)形成十字型结构,第一短横梁(4)与第一长横梁(2)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第二短横梁(5)与第二长横梁(3)相互垂直,形成L型结构;
第一长横梁(2)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左升降块(6),第二长横梁(3)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右升降块(7),左升降块(6)与右升降块(7)结构相同,左升降块(6)与右升降块(7)均为交错双U型块,一侧的U型空腔与立柱(1)相接触,立柱(1)顶部设置有升降动力机构(8),升降动力机构(8)与左升降块(6)、右升降块(7)相连,左升降块(6)的另一侧的U型空腔与第一长横梁(2)相接触,右升降块(7)的另一侧的U型空腔与第二长横梁(3)相接触,左升降块(6)在左升降块(6)与第一长横梁(2)相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前后推移机构(20),第一长横梁(2)在第一长横梁(2)与左升降块(6)接触处设置有与第一前后推移机构(20)相啮合的第一滑道(9),右升降块(7)在右升降块(7)与第二长横梁(3)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前后推移机构(10),第二长横梁(3)在第二长横梁(3)与右升降块(7)接触处设置有与第二前后推移机构(10)相啮合的第二滑道(11);
第一短横梁(4)上设置有第一横移小车(12),第二短横梁(5)上设置第二横移小车(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军张松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三耐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