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885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仪,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内壁两侧开设有滑槽,底座的底部滑槽滑动安装有盖板,通过吹气软管进行吹气,气体经主通气道和副通气道,再经两组呼气管顶部的通口排出,气体从通口排出时会对呼气管的底部产生负压,因此使呼气浮球上升,同时吸气时会将外部气体通过吸气管底部的通口吸入,使吸气浮球上升,从而达到呼吸同时锻炼的效果,在两组通口上设置的第一通气孔和套筒上的开设的第二通气孔,进行旋转配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气体的进入和呼出量,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在底座底部呈中空设置并配合盖板,可以擦拆卸吹气软管进行收纳,避免了传统的吹气软管不使用时裸露在外面,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仪
本技术属于康复训练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仪。
技术介绍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根据调查显示,肺活量的降低使人到老年以后,较容易发生多种肺部健康的疾病,例如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并且由于肺部手术或喉部手术亦可能造成肺活量降低,现有的医疗器械没有专门针对病人肺部训练的医疗器械,游泳可以锻炼病人的肺活量,但这种方式受限于场地因素,现有的一些肺活量训练器有的仅能单独对呼气或者吸气进行虚训练,并且部分产品没有调节功能,不适用大部分人群,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仪,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仪,包括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底部内壁两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底座(3)的底部滑槽(4)滑动安装有盖板(5),所述底座(3)的顶部两端固定设置有两组吸气管(9)和呼气管(15),所述呼气管(15)的内部分别放置有吸气浮球(8)和呼气浮球(16),所述底座(3)的顶部且位于吸气管(9)和呼气管(15)的中间固定设置有主通气道(11),所述主通气道(11)的顶端贯通连接有副通气道(12),所述副通气道(12)的底部贯通设置有若干组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分别与两组呼气管(15)和吸气管(9)贯通连接,两组所述吸气管(9)的底部和两组呼气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仪,包括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底部内壁两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底座(3)的底部滑槽(4)滑动安装有盖板(5),所述底座(3)的顶部两端固定设置有两组吸气管(9)和呼气管(15),所述呼气管(15)的内部分别放置有吸气浮球(8)和呼气浮球(16),所述底座(3)的顶部且位于吸气管(9)和呼气管(15)的中间固定设置有主通气道(11),所述主通气道(11)的顶端贯通连接有副通气道(12),所述副通气道(12)的底部贯通设置有若干组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分别与两组呼气管(15)和吸气管(9)贯通连接,两组所述吸气管(9)的底部和两组呼气管(1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通口(13),两组所述通口(13)上套设有套筒(7),两组所述通口(13)的前端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气孔(14),两组所述套筒(7)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6),所述主通气道(11)的底部前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口(17),所述进气口(17)上固定连接有吹气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志君秦飞陆小娟李广富范罗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泰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