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CO传感器防水透气过滤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7479 阅读:7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CO传感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采用质量浓度为60%四氟乳液为成膜材料;采用氧化锌,氧化镁或氧化铝;硫酸钠或硫酸镁;活性炭;无水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器械选用开放式炼胶机;经过预处理,成膜过程,后处理和功能化步骤,制备出的CO传感器过滤膜对CO不吸附,对硫化物(H↓[2]S,SO↓[2]等)和氮氧化物(NO↓[x])过滤效果非常好,对10ppm浓度的干扰气过滤效果可达98%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CO传感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控制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体积小,功耗低,可用 于现场检测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干扰气体组分会造成传 感器的误报和信号偏差。常规过滤剂采用粉状物质,不易封装,并且计量不易控制,也不易更换。在专利技术专利02104274.8:控制电位电解 型一氧化碳传感器过滤剂的制备方法中,提到用高锰酸钾,氢氧化钠 配成水饱和溶液,将三氧化二铝放入其中浸泡,然后取出烘干;反复 浸泡,烘干,制得CO传感器的过滤剂。该过滤剂为粉状试剂,不易 封装。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过滤剂膜片化,可以简化过滤物质安装过程,并 且提高被过滤物质的分散性,使进样气体均匀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电化学CO传感器防水透气过滤膜的制备方法。由于聚四氟乙烯薄膜具有耐强酸,强碱,性能稳定,不吸附气体, 防水性能好等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材料如下硫酸盐为硫酸钠或硫酸镁; 活性炭;无水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器械选用开放式炼胶机。 制备步骤为1) 预处理将氧化物、硫酸盐和活性炭混合均匀,三者质量比 为l: 0.2: 0.03到l: 0.5: 0.2,研磨制成发孔过滤材料;2) 成膜过程将得到的发孔过滤材料与质量浓度为60%的四氟 乳液混匀,二者质量比为1: l到h 1.5,搅拌,同时加入无水乙醇 破乳,发孔过滤材料与加入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 O.l至ljl: 0.15,使材料均匀,在开放式炼胶机中控制温度80 100°C,反复滚压成膜, 制成厚度为30(Him的四氟薄膜。3) 后处理将四氟薄膜于盐酸中浸泡,除去其中的氧化物,用蒸馏水反复淋洗直至中性,经160 20(TC下烘干。4) 功能化将烘干的四氟薄膜反复以分析纯丙酮淋洗,更提高 了防水性能,制成抗干扰憎水透气膜,作为外膜;另取烘干的薄膜于 饱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小时,在100 12(TC烘干,反复浸 泡烘干三次,形成具备特殊过滤功能的透气过滤膜,作为内膜;将内 膜与外膜贴合,封装传感器时将两膜的边缘压紧,便制成了电化学 CO传感器防水透气抗干扰过滤膜。有益效果用此法制备的CO传感器过滤膜对CO不吸附,对硫 化物(H2S,SO2等)和氮氧化物(NOx)过滤效果非常好,对10ppm浓 度的干扰气过滤效果可达98%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1)将氧化锌60 g,硫酸钠12 g,活性炭1.8 g混合 均匀,研磨制成发孔过滤材料。2)成膜过程将发孔过滤材料与60g质量浓度为60%的四氟乳液混匀,搅拌。同时加入无水乙醇6g破乳, 使材料均匀。在开放式炼胶机中控制温度8(TC,反复滚压成膜,制 成厚度为300um的四氟薄膜。3)后处理将四氟薄膜于盐酸中浸泡 数小时,除去其中的氧化物。用蒸馏水反复淋洗直至中性。经180 。C下烘干。4)功能化将烘干的四氟薄膜反复以分析纯丙酮淋洗, 更提高了防水性能,制成抗干扰憎水透气膜,作为外膜;另取烘干的 薄膜于饱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小时,在100 12(TC烘干, 反复浸泡烘干三次。形成具备特殊过滤功能的透气过滤膜,作为内膜。 将内膜与外膜自然贴合,封装传感器时将两膜的边缘压紧,便制成了 电化学CO传感器防水透气抗干扰过滤膜。以电流型CO传感器为检测器测试H2S干扰,不加过滤膜时,通 入50. 5卯m的CO气体,其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10卯m的H:S 气体,其响应信号为4800 nA;加上过滤膜后,通入50. 5 ppm的CO 气体,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10 ppm的H2S气体,响应信号为 57. 6 nA。此结果说明该过滤膜对CO不吸附,对H2S的过滤效率可达 98. 4%。以电流型CO传感器为检测器测试S02干扰,不加过滤膜时,通 入50. 5卯m的CO气体,其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10 ppm的S02 气体,其响应信号为2600nA;加上过滤膜后,通入50.5 ppm的CO气体,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10 ppm的S02气体,响应信号为 46.5 nA。此结果说明该过滤膜对CO不吸附,对S02的过滤效率可达 98. 2%。以电流型CO传感器为检测器测试NO干扰,不加过滤膜时,通 入50. 5 ppm的CO气体,其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30 ppm的NO 气体,其响应信号为3600 nA;加上过滤膜后,通入50.5 ppm的CO 气体,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30 ppm的NO气体,响应信号为 61.2 nA。此结果说明该过滤膜对CO不吸附,对NO的过滤效率可达 98. 3%。实施例2: 1)将氧化锌60 g,硫酸钠20 g,活性炭6 g混合 均匀,研磨制成发孔过滤材料。2)成膜过程将发孔过滤材料与80 g质量浓度为60%的四氟乳液混匀,搅拌。同时加入无水乙醇8g破乳, 使材料均匀。在开放式炼胶机中控制温度8CTC,反复滚压成膜,制 成厚度为300um的四氟薄膜。3)后处理将四氟薄膜于盐酸中浸泡 数小时,除去其中的氧化物。用蒸馏水反复淋洗直至中性。经180 。C下烘干。4)功能化将烘干的四氟薄膜反复以分析纯丙酮淋洗, 更提高了防水性能,制成抗干扰憎水透气膜,作为外膜;另取烘干的 薄膜于饱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小时,在100 12(TC烘干, 反复浸泡烘干三次。形成具备特殊过滤功能的透气过滤膜,作为内膜。 将内膜与外膜自然贴合,封装传感器时将两膜的边缘压紧,便制成了 电化学CO传感器防水透气抗干扰过滤膜。以电流型C0传感器为检测器测试H2S干扰,不加过滤膜时,通入50. 5卯m的C0气体,其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10卯m的H2S 气体,其响应信号为4800 nA;加上过滤膜后,通入50.5 ppm的CO 气体,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10 ppm的H2S气体,响应信号为 33. 6 nA。此结果说明该过滤膜对CO不吸附,对H2S的过滤效率可达 99. 3%。以电流型C0传感器为检测器测试S02干扰,不加过滤膜时,通 入50. 5卯m的CO气体,其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10 ppm的S02 气体,其响应信号为2600nA;加上过滤膜后,通入50.5卯m的CO气体,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10 ppm的S0s气体,响应信号为 25.8 nA。此结果说明该过滤膜对CO不吸附,对S02的过滤效率可达99. 0%。以电流型CO传感器为检测器测试NO干扰,不加过滤膜时,通 入50. 5 ppm的CO气体,其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30 ppm的NO 气体,其响应信号为3600 nA;加上过滤膜后,通入50. 5 ppm的CO 气体,响应信号为3200 nA,通入30 ppm的NO气体,响应信号为 28.8 nA。此结果说明该过滤膜对CO不吸附,对NO的过滤效率可达 99. 2%。实施例3: 1)将氧化锌60 g,硫酸钠30 g,活性炭12 g混合 均匀,研磨制成发孔过滤材料。2)成膜过程将发孔过滤材料与90 g质量浓度为60%的四氟乳液混匀,搅拌。同时加入无水乙醇9g破乳, 使材料均匀。在开放式炼胶机中控制温度80°C,反复滚压成膜,制 成厚度为300"m的四氟薄膜。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化学CO传感器防水透气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材料如下:质量浓度为60%四氟乳液为成膜材料;采用氧化物为氧化锌,氧化镁或氧化铝;硫酸盐为硫酸钠或硫酸镁;活性炭;无水乙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器械选用开放式炼胶机;1)预处理:将氧化物、硫酸盐和活性炭混合均匀,三者质量比为1∶0.2∶0.03到1∶0.5∶0.2,研磨制成发孔过滤材料;2)成膜过程:将得到的发孔过滤材料与质量浓度为60%的四氟乳液混匀,二者质量比为1∶1到1∶1.5,搅拌,同时加入无水乙醇破乳,发孔过滤材料与加入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到1∶0.15,使材料均匀,在开放式炼胶机中控制温度80~100℃,反复滚压成膜,制成厚度为300μm的四氟薄膜;3)后处理:将四氟薄膜于盐酸中浸泡,除去其中的氧化物,用蒸馏水反复淋洗直至中性,经160~200℃下烘干;4)功能化:将烘干的四氟薄膜反复以分析纯丙酮淋洗,更提高了防水性能,制成抗干扰憎水透气膜,作为外膜;另取烘干的薄膜于饱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小时,在100~120℃烘干,反复浸泡烘干三次,形成具备特殊过滤功能的透气过滤膜,作为内膜;将内膜与外膜贴合,封装传感器时将两膜的边缘压紧,便制成了电化学CO传感器防水透气抗干扰过滤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江刘世伟李翠玲孙庚志华凯峰吕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