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正确并轻易地进行绝缘性检验的电化学装置。一种电化学装置(1),其装置本体(30)密封收纳于外装体(20)内。所述装置本体(30)的正极及负极分贝与极耳(31)、(32)接合;外装体(20)通过将层压外装材的各热粘接性树脂层彼此朝向内侧配置而形成,并且在所述外装体(20)的外表面的局部具有去除了耐热性树脂层的通电用端子部(7),其中,所述层压外装材于金属箔层的第1面贴合耐热性树脂层并于第2面贴合热粘接性树脂层;在所述极耳(31)、(32)的端部已从所述外装体(20)引出的状态下,在外装体(20)的缘部使层压外装材的各热粘接性树脂层彼此粘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一种外装体由层压外装材所构成,能够轻易地进行绝缘性评估的 电化学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终端等便携设备的薄型轻量化,作为此等 设备所搭载的裡离子蓄电池、裡聚合物蓄电池的外装体材料,目前正使用在金属锥的两面 贴合树脂薄膜而成的层压外装材W取代传统的金属罐。此外,应用方面,将由层压外装材所 构成的外装体使用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夜间发电机的蓄电用 所使用的大型电池、电源、电容器等电力装置中的情形正在逐渐增多。 层压外装材的一般结构如下:W成为屏蔽层的金属锥作为基底,在其一面上贴合 耐热性和机械强度高的薄膜,并在另一面上贴合可热密封的热粘接性的未拉伸薄膜,借由 如此构成,即使是是总厚度约0.Imm的薄膜片,也具有防止水分、各种气体入侵及防止电解 液泄漏的功能,在常溫下即可容易地压制成形,并可借由热密封进行简易的密封。 如上述,相较于传统的金属罐,层压外装材具有相同的屏蔽性且更轻薄,可轻易密 封且实用性佳,但另一方面,由于金属锥的两面贴合有绝缘性的树脂薄膜,因此无法如金属 罐般通电。因此,与电池本体的正极及负极连接的极耳从外装体引出。此外,采用如下方法 W评估电池的绝缘性:剥除外装体外面侧的树脂薄膜的一部分,使金属锥露出,并施加电压 于其与正负极的任一极耳之间,从而测量绝缘电阻值。 阳〇化]上述的绝缘性检验方法中,使层压外装材的金属锥露出的方法,可使用刀具、激光 等物理性方法剥除薄膜,或可使用剥离液、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剥除或溶解树脂薄膜。运 些方法需耗费较多时间于检验前的准备作业。 不剥除薄膜就能与金属锥导通的方法,有利用露出于层压外装体的端面的金属锥 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作为其他的方法,有由层压外装材咬入金属端子的尖锐部 W导通金属锥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运些方法不需剥离、溶解树脂薄膜即可与金属锥 导通,因此可简化检验前的准备作业。 现有技术文献 阳00引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3-157287号公报(参照,图9) 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2011040446号公报(参照,图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掲示的在层压外装体的端面导通金属锥的方法,由于露出端 面的部分相当于金属锥的厚度,且露出面积很小,因此有可能无法正确评估绝缘性。 此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咬入金属端子的尖锐部的方法,由于层压外装材的各层 较薄,因此尖锐部难W如预期般被咬进金属锥,有可能因咬入深度过深或不足而导致无法 正确评估绝缘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技术鉴于上述的技术背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正确并简易地进行绝缘性 检验的电化学装置及其相关技术。 亦即,本技术具有下述~所述的技术方案。 山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为:装置本体的正极及负极分别接合有极耳, 外装体通过将层压外装材的各热粘接性树脂层彼此朝向内侧配置而形成,并且在 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的局部具有去除了耐热性树脂层的通电用端子部,其中,所述层压外 装材于金属锥层的第1面贴合耐热性树脂层并于第2面贴合热粘接性树脂层, 在所述极耳的端部已从所述外装体引出的状态下,借由在外装体的缘部粘接层压 外装材的各热粘接性树脂层,W将装置本体密封收纳于外装体内。 凹如前项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外装体的通电用端子部是在其整个区 域内使金属锥层露出的金属露出部。 如前项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外装体具有装置本体收纳用的凹部, 该凹部通过对层压外装材进行塑性变形加工而成形;且所述通电用端子部形成于经所述塑 性变形加工后不弯曲的部分。 阳0巧 W如前项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通电用端子部形成于凹部外侧的侧壁 或底壁。 [引如前项3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通电用端子部形成于热密封部,该热 密封部是外装体的缘部的各热粘接性树脂层互相粘接所成。 如前项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通电用端子部形成于未引出极耳的 边。技术的效果 上述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在外装体的外侧面的局部具有去除耐热性树脂层而 成的通电用端子,因此可借由测量所述通电用端子与一方的极耳之间的电阻值W评估外装 体与装置本体之间的绝缘性。 上述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通电用端子部在其整个区域内使金属锥层露出的 金属露出部,因此可更加正确地评估绝缘性。 上述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通电用端子部形成于层压外装材经塑性变形加工 后不弯曲的部分,因此可维持外装体的强度。 上述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通电用端子部形成于凹部外侧的侧壁或底壁,因 此可维持外装体的强度。 上述[引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通电用端子部形成于热密封部,因此可维持外装 体的强度。 上述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通电用端子部形成于未引出极耳的边的热密封 部,因此检验绝缘性后,热密封部可弯折。【附图说明】 图IA表示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层压外装电池的立体图。 图IB表示图IA的1B-1B线剖视图。 图2表示图IA的层压外装电池的外装体的立体图。 图3表示图IA的层压外装电池的绝缘性检验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表示通电用端子部的形成方法的剖视图。 图5表示通电用端子部的其他形成方法的剖视图。 阳03引图6表示层压外装材的凹部成形方法的剖视图。 图7表示成形有凹部的层压外装材的立体图。 图8表示通电用端子部的形成位置的说明图。 图9表示通电用端子部的覆盖方法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0表示形成于凹部的侧壁的通电用端子部的覆盖方法的剖视图。 图11表示形成于热密封部的通电用端子部的覆盖方法的剖视图。 图12表示裸电池的构成的立体图。 W45] 图13表示实施例2的层压外装电池的仰视图。 图14表示实施例3的层压外装电池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在外装体的外侧面具有通电用端子部,可利用此通电用 端子部进行绝缘性检验。 柳4引 图IA及图IB表示作为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层压外装电池1。 所述层压外装电池1具备:由层压外装材10构成的外装体20、裸电池30、W及与裸电池30 的正极及负极连接的极耳31、32。所述裸电池30对应于本技术的装置本体。 如图2所示,所述外装体20通过由1片层压外装材10 -体成形本体部21和盖板 部24,并将本体部21与盖板部24对折而制成,其中,本体部21具有俯视四角形的凹部22 及由此凹部22的3边开口缘向外部延伸的凸缘23 ;盖板部24与所述本体部21的外圈尺 寸为相同尺寸。所述凹部22由4个侧壁25及底壁26形成裸电池30收纳用空间,并在底 壁26的外侧面中央形成有通电用端子部7。所述通电用端子部7适用作后述绝缘性检验 时的通电用端子部。此外,所述凸缘23及与所述凸缘23重叠的盖板部24的缘部形成密封 外装体20的热密封部28a、28b。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此处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将本体部21 与盖板部24 -体成形的实施方式,但两者亦可彼此独立。但在运种情况下,在各自的外侧 部形成通电用端子部7。 所述层压外装材10,如图IB所示,于金属锥层4的第1面隔着第1粘合剂层5层 叠有作为外侧层的耐热性树脂层2,同时于所述金属锥层4的第2面隔着第2粘合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为,装置本体的正极及负极分别与极耳接合,外装体通过将层压外装材的各热粘接性树脂层彼此朝向内侧配置而形成,并且在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的局部具有去除了耐热性树脂层的通电用端子部,其中,所述层压外装材于金属箔层的第1面贴合耐热性树脂层并于第2面贴合热粘接性树脂层,在所述极耳的端部已从所述外装体引出的状态下,借由在外装体的缘部粘接层压外装材的各热粘接性树脂层,以将装置本体密封收纳于外装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谷广治,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