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64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安装板且两组安装板对称设置,所述两组安装板内均开设有安装腔,相对应的安装腔相连通,安装腔外侧且在安装板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与钢柱相连接且两组安装板通过对应的加固组件相连接;所述安装腔上开设有若干个加固孔,加固孔与钢柱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在安装板内开设有安装腔,将钢柱安装在安装腔内后,利用螺栓对钢柱进行加固处理后,随后将两个安装板通过对拉螺栓拉紧连接起来,使两个钢柱对接稳定性,便于后续的满焊处理,整体安装快速,对接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钢构支撑的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主要是由预制工件在工地直接组装装配而成的建筑,整体组装速度快,节能环保,减少了施工粉尘,同时整体组装工期短,装配式建筑中有骨架板材,在骨架板材组装过程中,钢柱在汽车吊的作用下左右调整位置与下部钢柱进行对接,工作面上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多次调节钢柱之间的对接安装,整个对接安装十分繁琐,并且在吊装时还需要实时对钢柱进行位置校对,一旦安装错位,需要重新将钢柱吊开,影响整体施工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钢柱在汽车吊的作用下左右调整位置与下部钢柱进行对接,工作面上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多次调节钢柱之间的对接安装,整个对接安装十分繁琐,并且在吊装时还需要实时对钢柱进行位置校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安装板且两组安装板对称设置,所述两组安装板内均开设有安装腔,相对应的安装腔相连通,安装腔外侧且在安装板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与钢柱相连接且两组安装板通过对应的加固组件相连接;所述安装腔上开设有若干个加固孔,加固孔与钢柱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的设置数量为至少四组且四组加固组件均匀对称设置在安装腔外侧。优选地,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水平加固板和纵向加固板,水平加固板和纵向加固板固定相连接且水平加固板和纵向加固板为一体成型机构;所述水平加固板固定在安装腔外侧的安装板上且水平加固板与安装板相连通,纵向加固板与钢柱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水平加固板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安装板相连通且连接孔通过拉紧组件与对称的安装板上的水平加固板中连接孔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拉紧组件包括对拉螺栓,对拉螺栓依次穿过水平加固板、安装板和对称的安装板上的水平加固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纵向加固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通过螺栓与钢柱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在安装板内开设有安装腔,将带有安装腔的安装板安装在下部钢柱后,利用螺栓对下部钢柱进行加固处理后,随后将两个安装板通过对拉螺栓拉紧固定连接起来,随后将上部钢柱吊装进上部安装板内的安装腔内,整体安装快速,对接稳定性高,省去了对接过程中的实时校对,对接准确性高,最后将吊装在上部安装板内安装腔内的钢柱通过螺栓进行加固处理,大大提高钢柱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解决了钢柱在汽车吊的作用下左右调整位置与下部钢柱进行对接,工作面上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多次调节钢柱之间的对接安装,整个对接安装十分繁琐,并且在吊装时还需要实时对钢柱进行位置校对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安装板与钢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安装板,11为安装腔,12为加固孔,2为水平加固板,21为螺纹孔,22为连接孔,3为钢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安装板1且两组安装板1对称设置,所述两组安装板1内均开设有安装腔11,相对应的安装腔11相连通,安装腔11外侧且在安装板1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加固组件,加固组件的设置数量为至少四组且四组加固组件均匀对称设置在安装腔11外侧,加固组件与钢柱3相连接且两组安装板1通过对应的加固组件相连接,在使用时,首先将带有安装腔的安装板安装在下部钢柱后,利用螺栓对下部钢柱进行加固处理后,随后利用加固组件纵向加固连接两组安装板。如图2所示,加固组件包括水平加固板2和纵向加固板,水平加固板2和纵向加固板固定相连接且水平加固板2和纵向加固板为一体成型机构;所述水平加固板2固定在安装腔11外侧的安装板1上且水平加固板2与安装板1相连通,水平加固板2上开设有连接孔22,连接孔22与安装板1相连通且连接孔22通过拉紧组件与对称的安装板1上的水平加固板2中连接孔22相连接,拉紧组件包括对拉螺栓,对拉螺栓依次穿过水平加固板2、安装板1和对称的安装板1上的水平加固板2相连接,在下部安装板安装固定在下部钢柱之后,利用对拉螺栓将两组安装板纵向加固连接;纵向加固板与钢柱3相连接,纵向加固板上开设有螺纹孔21,螺纹孔21通过螺栓与钢柱3相连接,利用螺栓与钢柱上预设的螺纹孔连接,提高钢柱与安装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腔11上开设有若干个加固孔12,加固孔12与钢柱3相连接,利用加固孔穿入螺栓再次对钢柱进行加固处理,保证钢柱与安装板水平和纵向之间加固连接;在下部钢柱与下部安装板固定好之后,下部安装板与上部安装板固定后之后,随后将上部钢柱吊装进上部安装板内的安装腔内,最后对上部安装板内的钢柱进行加固螺栓和对钢柱与安装板连接处满焊处理,整体安装快速,对接稳定性高,省去了对接过程中的实时校对,对接准确性高,最后将吊装在上部安装板内安装腔内的钢柱通过螺栓进行加固处理,大大提高钢柱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解决了钢柱在汽车吊的作用下左右调整位置与下部钢柱进行对接,工作面上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多次调节钢柱之间的对接安装,整个对接安装十分繁琐,并且在吊装时还需要实时对钢柱进行位置校对的技术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安装板(1)且两组安装板(1)对称设置,所述两组安装板(1)内均开设有安装腔(11),相对应的安装腔(11)相连通,安装腔(11)外侧且在安装板(1)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与钢柱(3)相连接且两组安装板(1)通过对应的加固组件相连接;所述安装腔(11)上开设有若干个加固孔(12),加固孔(12)与钢柱(3)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安装板(1)且两组安装板(1)对称设置,所述两组安装板(1)内均开设有安装腔(11),相对应的安装腔(11)相连通,安装腔(11)外侧且在安装板(1)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与钢柱(3)相连接且两组安装板(1)通过对应的加固组件相连接;所述安装腔(11)上开设有若干个加固孔(12),加固孔(12)与钢柱(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的设置数量为至少四组且四组加固组件均匀对称设置在安装腔(1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钢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水平加固板(2)和纵向加固板,水平加固板(2)和纵向加固板固定相连接且水平加固板(2)和纵向加固板为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召克王随军汪茂盛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恒达杭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