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春华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659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3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包括覆盖板、第一连接板、凹槽、支撑杆、横梁支撑柱、支撑柱和连接槽,覆盖板下端活动连有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一端设有凸块,第二连接板一端设有凹槽,支撑柱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上表面,且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中间,支撑杆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上表面,支撑柱上下端设有弹簧柱,通过在支撑柱上下两端设置弹簧柱,弹簧具有减震效果,使得在地震时能够减轻上方对横梁支撑柱的压迫,为逃跑人员提供足够时间,减少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屋顶结构
,具体是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虽然装配式建筑在搬运以及组装效率上与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与传统建筑相比,其顶部最为脆弱,近些年,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建筑物在地震中破坏严重,尤其是村镇地区的砌体结构建筑,传统的屋顶采用的是木质和砖瓦的混合体,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为硬性连接,缓冲能力差,禁不起巨大力量的摇晃,地震来临时很容易折断,从而导致房屋垮塌在现代住宅建筑中,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往往容易发生震动,屋顶容易发生塌陷,建筑物内的人员不能及时疏散而造成伤亡。现有技术中研究了很多加固钢桁架或在钢桁架上进行减震的技术,而往往忽略了建筑物屋顶的减震,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建筑物在地震中破坏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包括覆盖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凹槽、凸块、支撑杆、横梁支撑柱、支撑柱和连接槽,所述覆盖板下端活动连有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设有凸块,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柱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上表面,且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中间,所述支撑杆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上表面,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下端,所述横梁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下端设有凹槽,所述横梁支撑柱上表面设有凹槽。其中,所述支撑柱上下端设有弹簧柱。其中,所述覆盖板下端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端设有小型弹簧柱。其中,所述凸块与凹槽呈T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表面设有防水涂层,内部设有轻钢板,下表面设有防腐层。其中,所述横梁支撑柱与支撑杆呈三角形,横梁支撑柱与支撑杆两端设有凸块。其中,所述覆盖板上端设有沥青瓦片,覆盖板下端向下倾斜角为三十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支撑柱上下端设有弹簧柱,通过在支撑柱上下两端设置弹簧柱,弹簧具有减震效果,使得在地震时能够减轻上方对横梁支撑柱的压迫,为逃跑人员提供足够时间,减少人员受伤。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凸块与凹槽呈T形,将凸块设置为T形,T形凸块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固定性,便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快速安装与拆卸,同时减少螺丝螺栓的使用。3、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横梁支撑柱与支撑杆呈三角形,横梁支撑柱与支撑杆两端设有凸块,横梁支撑柱与支撑杆在安装好后形状呈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能够稳定支撑连接板与覆盖板,在横梁支撑柱与支撑杆两端凸块与连接板两端与下表面的凹槽契合安装,方便横梁支撑柱与支撑杆安装与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二连接板剖面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二连接板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横梁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中:覆盖板—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凹槽—4、凸块—5、支撑杆—6、横梁支撑柱—7、支撑柱—8和连接槽—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包括覆盖板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凹槽4、凸块5、支撑杆6、横梁支撑柱7、支撑柱8和连接槽,覆盖板1下端活动连有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2一端设有凸块5,第二连接板3一端设有凹槽4,支撑柱8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且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中间,支撑杆6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87上表面,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下端,横梁支撑柱7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槽,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下端设有凹槽4,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设有凹槽4。优选的,支撑柱8上下端设有弹簧柱,通过在支撑柱8上下两端设置弹簧柱,弹簧具有减震效果,使得在地震时能够减轻上方对横梁支撑柱7的压迫,为逃跑人员提供足够时间,减少人员受伤。优选的,覆盖板1下端与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上端设有小型弹簧柱,设置弹簧柱,一方面使得覆盖板1与连接板之间具有缓冲作用,另一方面便于固定覆盖板1与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使得更加牢固。优选的,凸块5与凹槽4呈T形,将凸块5设置为T形,T形凸块5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固定性,便于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快速安装与拆卸,同时减少螺丝螺栓的使用。优选的,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上表面设有防水涂层,内部设有轻钢板,下表面设有防腐层,通过在在连接板上端设置防水涂层,且防水涂层形成的防水膜有较大的延伸性、耐水性和耐侯性,操作简便,易于维修与维护,便于防止覆盖板1上方雨水进入,中间设置轻钢板,使得连接板之间具有稳定支撑点,轻钢板结构性能好,轻质高强,抗震性能佳,基础造价低,钢材可回收,比砌体、混凝土更节能环保,下端设置防腐层,防腐层设为防潮涂料又名防潮液,防潮涂料干后会在连接板下端形成透明的膜状,具有防潮防霉,硬度高,不黄变,具有环保、长效防潮、持久亮光、方便施工,给下端提供干燥环境。优选的,横梁支撑柱7与支撑杆6呈三角形,横梁支撑柱7与支撑杆6两端设有凸块5,横梁支撑柱7与支撑杆6在安装好后形状呈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能够稳定支撑连接板与覆盖板1,在横梁支撑柱7与支撑杆6两端凸块5与连接板两端与下表面的凹槽4契合安装,方便横梁支撑柱7与支撑杆6安装与拆卸。优选的,覆盖板1上端设有沥青瓦片,覆盖板1下端向下倾斜角为三十度,沥青瓦片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强,长途运输几乎不会破损,施工环节更简化,所需的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性价比很高,覆盖板1下端向下倾斜角设置为向下三十度,使得雨水能够倾斜而下,避免雨水垂直降落在墙体上表面,更好保护墙墙体与屋顶,使得防雨效果稳定。工作原理:首先,检查装置完整性,通过现在技术,将横梁支撑柱7下表面两端的连接槽与墙板底端的支持柱固定安装,将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一端的凹槽4与横梁支撑柱7两端的凸块5契合安装,第一连接板2一端的凸块5与第二连接板3一端的凹槽4契合安装,将支撑柱8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下端端,且一端固定安装在横梁支撑柱7上端,支撑杆6上端,横梁支撑柱7与支撑杆6呈三角形,支撑柱8活动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中间,一端活动安装在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覆盖板1下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包括覆盖板(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凹槽(4)、凸块(5)、支撑杆(6)、横梁支撑柱(7)、支撑柱(8)和连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1)下端活动连有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一端设有凸块(5),所述第二连接板(3)一端设有凹槽(4),所述支撑柱(8)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且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中间,所述支撑杆(6)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下端,所述横梁支撑柱(7)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下端设有凹槽(4),所述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设有凹槽(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包括覆盖板(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凹槽(4)、凸块(5)、支撑杆(6)、横梁支撑柱(7)、支撑柱(8)和连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1)下端活动连有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2)一端设有凸块(5),所述第二连接板(3)一端设有凹槽(4),所述支撑柱(8)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且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中间,所述支撑杆(6)一端活动连接在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下端,所述横梁支撑柱(7)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第二连接板(3)下端设有凹槽(4),所述横梁支撑柱(7)上表面设有凹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8)上下端设有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华邢灿中
申请(专利权)人:刘春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