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舱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6413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舱口装置,该舱口装置包括:舱口门扇(2),其可枢转地联接到机动车辆(1)的车身(3),并且可在打开的舱口位置与关闭的舱口位置之间围绕舱口轴线(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辆的舱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般部分或根据权利要求21的一般部分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舱口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22的舱口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舱口装置”这一表达应广义地来理解。它特别包括机动车辆的任何种类的门,诸如,侧门或后门以及尾门、升降门、后备箱盖或发动机罩。从现有技术以及特别是US9,677,318B2,知道了具有系紧系统(cinchingsystem)的电动尾门。一旦尾门的舱口锁的锁扣已经到达其次级闩锁位置,系紧系统就作用在舱口锁上,以将锁扣从次级闩锁位置移动到初级闩锁位置,从而确保安全且完整的舱口自动关闭。在现有技术中,本专利技术基于在舱口锁之外建立系紧系统(外部系紧系统)。根据所述现有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舱口装置包括两个舱口驱动装置,两者均包括主轴驱动件。相应的舱口驱动装置的一端联接到车身,并且另一端联接到系紧系统的可枢转的系紧锁扣。设置在舱口门扇上的系紧锁扣被配置成用于接合机动车辆的设置在车身上的系紧撞销。相应的舱口驱动装置具有两个功能;一方面,舱口驱动装置能够使舱口门扇在打开的舱口位置与关闭的舱口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另一方面,当舱口几乎关闭时,舱口驱动装置也形成用于系紧系统的驱动件。在舱口门扇的对应位置,在那时,舱口驱动装置、特别是主轴驱动件使系紧锁扣朝向关闭的系紧锁扣位置枢转,在该关闭的系紧锁扣位置中,系紧锁扣接合系紧撞销。因此,通过移动系紧锁扣,舱口门扇也从几乎关闭的舱口位置移动到完全关闭的舱口位置。舱口门扇的所述运动进而使舱口锁锁扣从次级闩锁位置移动到初级闩锁位置,该舱口锁锁扣然后与对应的舱口锁撞销接触。虽然上述根据现有技术的舱口装置非常可靠,但是舱口装置的构造相当复杂,因为在舱口的两侧上,需要有相应的舱口驱动装置来将舱口门扇一致地移动到关闭的舱口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包括系紧系统的已知舱口装置,使其在其构造上更简单和更坚固,并且克服上述缺点。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般部分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舱口装置解决了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此外,根据权利要求23的一般部分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舱口装置解决了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23的特征部分。对于这种舱口装置的舱口驱动装置,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22的特征得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根本的基本思想是提供一种力传递装置,该力传递装置用于将舱口驱动装置施加的力(优选地拉力)传递到舱口锁锁扣,以将舱口锁锁扣从其次级闩锁位置移动到其初级闩锁位置。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舱口驱动装置具有两个功能,即,一方面,它用于使舱口门扇在打开的舱口位置与关闭的舱口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另一方面,它用于操作系紧系统。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舱口驱动装置不致动单独的系紧锁扣,该系紧锁扣使舱口门扇从几乎关闭的舱口位置移动到完全关闭的舱口位置,其进而将单独的舱口锁锁扣从次级闩锁位置移动到初级闩锁位置,但是舱口驱动装置经由传递元件和鲍登电缆将其力施加到舱口锁锁扣自身。因此,舱口锁锁扣通过系紧系统直接从次级闩锁位置移动(即被拉动)到初级闩锁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不需要两个单独的舱口驱动装置以及具有设置在舱口门扇的两侧上的单独的系紧锁扣和系紧撞销的系紧系统。此外,在舱口锁中不需要传感器来感测用于控制舱口驱动装置的次级闩锁位置和初级闩锁位置。在当前情况下,舱口驱动装置(特别是主轴驱动件)的内部传感器可以用于启动和停止驱动运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系紧系统的构造更简单且更坚固。同样,由于系紧系统直接作用在舱口锁锁扣上,舱口锁锁扣通常基本上设置在最外面的舱口门扇边缘的中间,因此在舱口门扇的两个横向侧处不再需要一致地操作单独的系紧锁扣。详细地,根据本专利技术,舱口装置包括力传递装置作为系紧系统的一部分,该力传递装置用于将由舱口驱动装置施加的力传递到舱口锁锁扣,该力优选地是拉力,该力传递装置包括联接到舱口驱动装置的传递元件和连接传递元件与舱口锁锁扣的鲍登电缆,其中,在舱口门扇的关闭的舱口位置中,舱口装置不受传递元件与车身之间的拉力。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进一步规定了力传递装置的传递元件的运行。特别地,传递元件仅具有一方面在舱口驱动装置与舱口门扇之间以及另一方面在舱口驱动装置与舱口锁锁扣之间传递力的目的。除此之外,传递元件不需要吸收另外的负载。特别地,传递元件不用于将舱口门扇拉向车身以将舱口门扇从指定的几乎关闭的舱口位置移动到完全关闭的舱口位置中。相反,根据本专利技术,这由舱口锁在接合舱口锁撞销时以及在被系紧系统从次级闩锁位置拉到初级闩锁位置中时完成。根据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5的优选实施例,传递元件是杠杆。利用这种杠杆,舱口驱动装置施加的力(特别是拉力)可以被容易地传递到与舱口锁锁扣连接的鲍登电缆,而舱口驱动装置施加的力(特别是拉力)也可以经由杠杆轴线传递到舱口门扇,以使舱口门扇在打开的舱口位置与几乎关闭的舱口位置以及完全关闭的舱口位置之间移动。然而,还可设想的是,提供线性地传递相应的力和运动的传递元件。然而,如前所述,优选的是,将舱口驱动装置的线性运动转化为传递元件的枢转运动,这种枢转运动然后被转化为鲍登电缆的线性运动。权利要求6至12限定了传递元件(特别是杠杆)的优选的运动过程。如权利要求13的优选实施例所规定的,主轴驱动件——其是用于舱口驱动装置的有利的驱动解决方案——是针对舱口门扇的运动和系紧系统的操作两者提供的。例如,美国专利9,255,436描述了优选的主轴驱动件的构造,该专利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然而,还可设想使用推杆驱动件来代替。例如,美国专利9,103,154描述了优选的推杆驱动构造,该专利也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根据权利要求14的优选实施例,针对上述目的提供仅一个单一的舱口驱动装置,并且特别地是提供仅一个单一的主轴驱动件,即用于移动舱口门扇和舱口锁锁扣两者。如前所述,不再需要提供两个单独的舱口驱动装置和系紧系统,因为现在可以经由传递元件和鲍登电缆将力(例如,拉力)从舱口驱动装置直接传递到舱口锁锁扣,该舱口锁锁扣通常设置在最外面的舱口门扇边缘的中间区段中,所述最外面的舱口门扇边缘是舱口门扇的与舱口轴线相对的边缘或一侧(权利要求15)。根据权利要求16的优选实施例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鲍登电缆能够容易地穿透通过将舱口装置的湿区与舱口装置的干区分离的分离壁。由于鲍登电缆包括可移动的内部电缆和静止的外壳,所以分离壁中的孔可以被容易地密封,鲍登电缆外壳延伸穿过该孔。根据权利要求17的优选实施例,舱口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检测舱口驱动装置的状态和/或位置的装置,该状态和/或位置对应于在舱口锁锁扣处于次级闩锁位置时的舱口锁的状态。例如,按钮可以设置在舱口装置的外壳区段(特别是主轴驱动件的外壳区段)上,例如,当外壳区段将按钮压靠在车身上时,该按钮在所述外壳区段的相对于车身的特定位置中被致动。在按钮被致动时的同时,舱口锁锁扣移动到第二闩锁位置中。在舱口锁的所述状态下,按钮的致动可以引起舱口驱动装置(特别是主轴驱动件)施加比之前更高的力(例如,拉力),使得在从次级闩锁位置移动到初级闩锁位置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舱口装置,所述舱口装置包括:舱口门扇(2),所述舱口门扇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机动车辆(1)的车身(3),并且可在打开的舱口位置与关闭的舱口位置之间围绕舱口轴线(x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1 US 15/828879;20180807 US 16/057329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舱口装置,所述舱口装置包括:舱口门扇(2),所述舱口门扇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机动车辆(1)的车身(3),并且可在打开的舱口位置与关闭的舱口位置之间围绕舱口轴线(x1)移动;用于移动所述舱口门扇(2)的舱口驱动装置(4);设置在所述舱口门扇(2)上的舱口锁(5),所述舱口锁(5)包括舱口锁锁扣(6),所述舱口锁锁扣用于在初级闩锁位置和次级闩锁位置中以保持的方式接合舱口锁撞销(7),并且用于在打开的闩锁位置中脱离所述舱口锁撞销(7);以及系紧系统(8),所述系紧系统被配置成将所述舱口锁锁扣(6)从所述次级闩锁位置移动到所述初级闩锁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舱口装置包括力传递装置(9)作为所述系紧系统(8)的一部分,所述力传递装置用于将所述舱口驱动装置(4)施加的力传递到所述舱口锁锁扣(6),所述力优选地是拉力,
其中,所述力传递装置(9)包括联接到所述舱口驱动装置(4)的传递元件(10)和连接所述传递元件(10)与所述舱口锁锁扣(6)的鲍登电缆(11),并且
其中,在所述舱口门扇(2)的所述关闭的舱口位置中,所述舱口装置不受所述传递元件(10)与所述车身(3)之间的拉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传递元件(10)自身不提供所述舱口门扇(2)与所述车身(3)之间的锁定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在所述舱口锁锁扣(6)从所述第二闩锁位置到所述初级闩锁位置的大部分运动期间或在整个所述运动期间,没有力从所述传递元件(10)传递到所述车身(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传递元件(10)是杠杆(10a),所述杠杆被安装到所述舱口门扇(2)并且可围绕杠杆轴线(x2)旋转,其中,所述舱口驱动装置(4)在第一联接点(12)处联接到所述传递元件(10),并且所述鲍登电缆(11)在第二联接点(13)处联接到所述传递元件(10),所述第一联接点(12)和所述第二联接点(13)从所述传递元件(10)的所述杠杆轴线(x2)偏移,优选地,其中,所述杠杆(10a)被安装在所述舱口门扇(2)的横向侧处,和/或其中,所述杠杆轴线(x2)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舱口轴线(x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传递元件(10)包括一个有效杠杆臂(14),其中,所述第一联接点(12)和所述第二联接点(13)两者都设置在同一有效杠杆臂(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传递元件(10)可在第一传递元件位置与第二传递元件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传递元件(10)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位置到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位置的运动实现切削角(α)的增加,所述切削角被限定在延伸通过所述舱口轴线(x1)和所述杠杆轴线(x2)的第一直线与延伸通过所述第一联接点(12)和连接点(17)的第二直线之间,在所述连接点(17)中,所述舱口驱动装置(4)联接到所述车身(3)。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传递元件(10)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位置到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位置的运动实现所述舱口锁锁扣(6)从所述第二闩锁位置到所述第一闩锁位置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鲍登电缆(11)的内部电缆(11a)联接到所述传递元件(10),使得在所述传递元件(10)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位置到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位置的运动期间,所述鲍登电缆(11)的所述内部电缆(11a)部分地缠绕在所述传递元件(10)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位置由相应的端部止挡件(15、16)限定,优选地,其中,所述相应的端部止挡件(15、16)形成在所述舱口门扇(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当所述传递元件(10)处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位置时,所述第一联接点(12)定位在延伸通过所述第一联接点(12)和连接点(17)的虚线(L)的一侧处,在所述连接点(17)中,所述舱口驱动装置(4)联接到所述车身(3),优选地,其中,所述虚线(L)的所述一侧是沿从所述车身(3)朝向所述舱口门扇(Z)的方向(X)面向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在所述传递元件(10)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位置到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位置的整个运动期间,所述第一联接点(12)不越过延伸通过所述第一联接点(12)和所述连接点(17)的所述虚线(L),在所述连接点(17)中,所述舱口驱动装置(4)联接到所述车身(3)。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舱口驱动装置(4)包括主轴驱动件(18)。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其中,所述舱口装置包括具有一个单一的力传递装置(9)的仅一个单一的舱口驱动装置(4),优选地,其中,所述舱口装置包括仅一个单一的主轴驱动件(18)。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舱口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罗萨莱斯
申请(专利权)人: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