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6018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8
一种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包括:衬底;氮化硼缓冲层,位于所述衬底之上;立方氮化硼厚膜,位于所述氮化硼缓冲层之上;一对电极,分别叠置于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立方氮化硼超宽禁带的电子学特性和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等显著的材料性能优势,将其作为光吸收层,能够直接获得器件在深紫外区的光电响应,暗电流低、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可应用于高温高压、高能量辐射和腐蚀性的极端环境中,在航空航天,信息通讯领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直接制作在硅基衬底上,可与现有硅基工艺兼容,有利于器件集成,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产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光电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紫外探测技术是继红外和激光探测技术之后的一种新型探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天文,军事,工业,科研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硅和GaAs材料的紫外光电探测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人们开始考虑将其应用于紫外光电探测。具有应用潜力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包括金刚石、SiC、Ⅲ族氮化物等。立方氮化硼是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中非常典型的一种极端电子学材料,相比其他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有很多优势。它具有超宽的禁带(6.4eV),且硬度和导热率仅次于金刚石,但是它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和化学惰性又十分的优异,因此立方氮化硼用于工作在极端环境下深紫外波段的光电探测器件具有显著的材料性能优势。此外,MSM结构的探测器具有量子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工艺简单等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有的最接近技术是采用高温高压合成的立方氮化硼单晶来制作深紫外光电探测器,但是高温高压合成的单晶尺寸有限,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仅为3毫米,严重阻碍了未来的器件应用。而膜材料的生长受限于内应力,当厚度逐渐增加,内应力不断累积,会造成膜基分离,因此厚膜的稳定性普遍不好。此外,绝大多数立方氮化硼膜中都混杂了大量的六角氮化硼相,这种sp2相的存在会削弱立方相的性能。显然,立方氮化硼的晶体尺寸小和结晶质量不佳限制了其在深紫外光电探测方面的应用。因此,对立方氮化硼厚膜的晶体质量和厚度进行改进,通过调节生长参数,有效的控制立方氮化硼的质量,减少甚至消除缺陷,提高立方相含量,是改善深紫外探测性能的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采用氮化硼缓冲层既促进了立方氮化硼厚膜中的立方相含量,又提高了立方氮化硼厚膜的稳定性,使其很好的发挥在深紫外区的光电探测性能优势,可保证在深紫外区具有高的响应度和响应速度。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包括:衬底;氮化硼缓冲层,位于所述衬底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衬底;立方氮化硼厚膜,位于所述氮化硼缓冲层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氮化硼缓冲层;一对电极,分别叠置于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之上,部分覆盖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优选的,所述衬底的材料可以为单晶或多晶金刚石、硅、蓝宝石和石英玻璃等。优选的,所述氮化硼缓冲层是一种非晶氮化硼薄膜,厚度为15-25nm。优选的,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是高纯立方相含量的氮化硼厚膜,立方相含量在50%以上,厚度为50-1000nm。优选的,所述电极的材料可以用钛、铬、钼、金、银或铜。优选的,所述电极形状可以有叉指状,圆柱状,三角状,长方体状。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衬底;(2)经常规清洗后,将衬底放置在沉积室内在其表面制备氮化硼缓冲层;(3)在氮化硼缓冲层表面继续制备立方氮化硼厚膜;(4)随后在所制备的立方氮化硼厚膜表面制备一对电极。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衬底的材料为单晶或多晶金刚石、硅、蓝宝石和石英玻璃等。优选的,所述步骤(2)和(3)中都是采用超高真空磁控溅射手段制备所得。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电极的材料包括钛、铬、钼、金、银或铜,电极的形状可以有叉指状,圆柱状,三角状,长方体状。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氮化硼作为缓冲层,为后续的立方氮化硼厚膜生长提供了立方相的成核面,促进样品中立方相含量的增加,也缓解了厚膜样品中的内应力累积,同时立方氮化硼厚膜与衬底之间的粘附性加强,提高了立方氮化硼厚膜样品的稳定性,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优异的半导体性质,为立方氮化硼在高温高频高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材料保障。(2)本专利技术采用立方氮化硼厚膜来制作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充分考虑到了材料自身在深紫外探测领域里的性能优势,作为超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本征紫外吸收窗口,不需要加入额外的滤波片,优异的散热性能不需要冷却,避免使用昂贵的、大体积的额外装置,可以直接获得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深紫外光电探测信号。(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MSM型器件结构来制作立方氮化硼厚膜的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具有量子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工艺简单的优点。(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立方氮化硼厚膜,具有耐高温高压、耐氧化、抗腐蚀等优势,使得探测器可以用于极端环境。本专利技术可以在硅基衬底上直接制备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可与现有硅基工艺兼容,有利于器件集成,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产业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深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立方氮化硼厚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立方氮化硼厚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叉指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衬底为300nm厚的n型(100)硅衬底。将切好的硅片分别放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然后在HF溶液中浸泡去除表面的氧化物,用氮气吹干后放在样品架上。将样品架送入磁控溅射腔室中,然后进行抽真空,当真空抽到10-5pa,加温衬底到600℃继续对腔室抽真空,直到再次抽到10-5pa,通入工作气体氮气和氩气各50sccm,工作气压为2pa;衬底与靶间距为8cm;加负偏压100V;射频源功率120W;预溅射3分钟后,沉积半小时得到氮化硼缓冲层,然后沉积2个半小时得到立方氮化硼厚膜。最后,在立方氮化硼厚膜的表面通过光刻的方法制备电极。优选的,所述电极材料为金电极,所述电极形状为叉指状电极,其中叉指电极对数为15对,指长500μm,指宽3.4μm,指间距6.8μm,即制得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其结构剖面示意图见图1。图2为对实施例制备得到的立方氮化硼厚膜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图片,磁控溅射得到的立方氮化硼厚膜表面致密均匀,厚膜表面可以看到出现了立方氮化硼结核点。图3是对厚膜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量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在774cm-1,1085cm-1,1386cm-1附近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峰,位于774cm-1和1386cm-1处的峰是六方氮化硼的特征峰,而位于1085cm-1处的峰是立方氮化硼的特征峰,这也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出现立方氮化硼的结果一致,同时证实了氮化硼缓冲层的存在。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叉指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在不同偏压下检测其光电响应度,可以得到峰值响应波长为205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1)衬底;/n(2)氮化硼缓冲层,位于所述衬底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衬底;/n(3)立方氮化硼厚膜,位于所述氮化硼缓冲层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氮化硼缓冲层;/n(4)一对电极,分别叠置于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之上,部分覆盖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衬底;
(2)氮化硼缓冲层,位于所述衬底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衬底;
(3)立方氮化硼厚膜,位于所述氮化硼缓冲层之上,并完全覆盖所述氮化硼缓冲层;
(4)一对电极,分别叠置于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之上,部分覆盖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材料为单晶或多晶金刚石、硅、蓝宝石和石英玻璃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缓冲层是一种非晶氮化硼薄膜,厚度为15-2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氮化硼厚膜是高纯立方相含量的氮化硼厚膜,厚度为50-10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方氮化硼厚膜的MSM型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材料包括钛、铬、钼、金、银或铜。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红刘彩云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