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893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包括前车轮(2)、后车轮(7)和车架,前车轮(2)与前叉(3)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后车轮(7)与座管(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4)和后车架(6),前车架(4)分别与前叉(3)、立管(5)、踩踏件(12)连接,后车架(6)与立管(5)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且后车架(6)与座管(9)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并利用拉伸导向回位机构在先拉伸后回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回位动力,使代步车获得移动动力,从而有效地节省了使用者的蹬踏用力,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突出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蹬踏摆动前行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代步车,尤其是儿童代步车,通常包括车把、车架、坐垫、踩踏件、前轮和后轮等零部件,在踩踏骑行时,骑行者通过对踩踏件发力,同时以坐垫为支点,向后拉车把,使前轮、后轮相对于车架转动,通过前轮、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而使代步车整体移动。这种代步车结构设计,代步车的整体移动依赖于骑行者的发力大小,其对于骑行者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尤其是儿童群体的骑行者,使用起来更加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以便使用时更加省力。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包括前车轮、后车轮和车架,所述的前车轮与前叉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车轮与座管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的前车架分别与前叉、立管、踩踏件连接,所述的后车架与立管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且后车架与座管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包括前车轮(2)、后车轮(7)和车架,所述的前车轮(2)与前叉(3)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车轮(7)与座管(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车架(4)和后车架(6),所述的前车架(4)分别与前叉(3)、立管(5)、踩踏件(12)连接,所述的后车架(6)与立管(5)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且后车架(6)与座管(9)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包括前车轮(2)、后车轮(7)和车架,所述的前车轮(2)与前叉(3)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车轮(7)与座管(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包括前车架(4)和后车架(6),所述的前车架(4)分别与前叉(3)、立管(5)、踩踏件(12)连接,所述的后车架(6)与立管(5)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且后车架(6)与座管(9)之间设置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导向回位机构(8)包括限位导筒(82)、限位导向轴(83)和回位弹簧(84),所述的限位导筒(82)与座管(9)连接,所述限位导向轴(83)的一端与后车架(6)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导筒(82)之间形成相对伸缩运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回位弹簧(84)设置在后车架(6)与限位导筒(8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导筒(82)的内部形成T形结构的中空腔,所述回位弹簧(84)的一端位于T形结构中空腔的内径相对较大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代步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导向轴(83)与限位导筒(82)之间以间隙配合方式形成相对伸缩运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凡桂慧胡楸与叶鹏骆明炎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