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包括第一操作板、第二操作板、第三操作板,第一操作板上设置有电机端轴承,第二操作板上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有扎棒轴承,扎棒轴承与电机端轴承通过轴承连接带可转动连接,扎棒轴承上设置有碾压扎棒,碾压扎棒侧壁设置有扎针,碾压扎棒一侧设置有滚筒,滚筒固定设置在第二操作板、第三操作板之间,第三操作板左端的碾压扎棒上设置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机端轴承与扎棒轴承通过轴承连接带转动,使碾压扎棒与滚筒产生转动,随着碾压扎棒的转动,碳布通过碾压扎棒上的扎针,形成纵横交错排列紧密的空洞,从而达到排气除包风的效果,操作简单,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技术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
技术介绍
碳纤维料片是由碳原丝+树脂+其他物质相结合,经过预浸过程制作完成;碳纤维产品加工工厂从碳布供应商处购买成品单纱;再根据产品需求折叠成不同角度、不同规格的碳布,从叠料至卷制过程中,料片与料片之间会有空气产生形成鼓起的气泡,俗称包风,包风的出现使碳纤维产品成型后,外观非常难看,影响产品外观和产品整体强度,增加返修概率,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人工与材料成本,市场中有针对包风问题的设备往往需要几十万元,对于中小企业,这是一个无法承担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沿水平方向从右往左依次包括第一操作板、第二操作板、第三操作板,所述第一操作板右侧壁上设置有电机端轴承,所述电机端轴承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二操作板右侧壁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扎棒轴承,所述扎棒轴承与所述电机端轴承通过轴承连接带可转动连接,所述扎棒轴承上设置有碾压扎棒,所述碾压扎棒一端位于所述扎棒轴承内,所述碾压扎棒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操作板、第三操作板侧壁,所述碾压扎棒外侧壁均匀设置有扎针,所述碾压扎棒一侧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固定设置在第二操作板、第三操作板之间,位于所述第三操作板左端的碾压扎棒上设置有调节阀。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板、第三操作板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操作板上,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操作板侧壁固定设置在第三操作板上。优选的,所述第二操作板上设置有调节阀固定螺丝,该所述调节阀固定螺丝与所述调节阀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滚筒采用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操作台下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板、第二操作板、第三操作板横截面均为矩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操作板、第三操作板左端均设置有轴承外箱,所述碾压扎棒、滚筒两端均位于轴承外箱内。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电机端轴承与扎棒轴承通过轴承连接带转动,使碾压扎棒与滚筒产生转动,将碳布置入碾压扎棒与滚筒之间,随着碾压扎棒的转动,碳布通过碾压扎棒上的扎针,形成纵横交错排列紧密的空洞,从而达到排气除包风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弹簧,调节弹簧一方面起到固定操作台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调节第一操作板、第二操作板、第三操作板之间的距离大小,便于应对不同尺寸大小的碾压扎棒和碳布,提高本技术的灵活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轴、滑轮一方面便于本技术的移动,另一方面可降低本技术工作摆动幅度,避免摆动幅度过大对本技术造成损坏,保证了本技术的平稳运行;通过设置刹车片,防止本技术在作业时发生滑动,与其他设备或操作人员撞击,造成损失。(4)本技术成本低,只需1-2万元,操作简单,正常的电工即可完成组装,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碾压扎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碾压扎棒与滚筒工作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操作板,2-第二操作板,3-第三操作板,4-电机端轴承,5-轴承座,6-扎棒轴承,7-轴承连接带,8-碾压扎棒,81-扎针,9-滚筒,10-调节阀,11-调节阀固定螺丝,12-轴承外箱,13-固定轴,14-滑轮,15-调节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沿水平方向从右往左依次包括第一操作板1、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所述第一操作板1、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横截面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操作板1右侧壁上设置有电机端轴承4,所述电机端轴承4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二操作板2右侧壁上设置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内设置有扎棒轴承6,所述扎棒轴承6与所述电机端轴承4通过轴承连接带7可转动连接,所述扎棒轴承6上设置有碾压扎棒8,所述碾压扎棒8一端位于所述扎棒轴承6内,所述碾压扎棒8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侧壁,所述碾压扎棒8外侧壁均匀设置有扎针81,所述碾压扎棒8一侧设置有滚筒9,所述滚筒9采用橡胶材质,所述滚筒9固定设置在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之间,碳布置于碾压扎棒8与滚筒9之间,随着碾压扎棒8的转动,碳布通过碾压扎棒8上的扎针81,形成纵横交错排列紧密的空洞,从而达到排气除包风的效果;位于所述第三操作板3左端的碾压扎棒8上设置有调节阀10,所述第二操作板2上设置有调节阀固定螺丝11,该所述调节阀固定螺丝11与所述调节阀10相配合,调节阀10起到调节碾压扎棒8长度的作用;所述第一操作板1、第三操作板3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15,所述调节弹簧15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操作板1上,所述调节弹簧1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操作板2侧壁固定设置在第三操作板3上,调节弹簧15一方面起到固定操作台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调节第一操作板1、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之间的距离大小,便于应对不同尺寸大小的碾压扎棒8和碳布,提高本技术的灵活性;所述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左端均设置有轴承外箱12,所述碾压扎棒8、滚筒9两端均位于轴承外箱12内,轴承外箱12起到防护碾压扎棒8、滚筒9的效果,防止其掉落。实施例2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是,所述操作台下端设置有固定轴13,所述固定轴13上设置有滑轮14,所述滑轮14上设置有刹车片。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轴13、滑轮14一方面便于本技术的移动,另一方面可降低本技术工作摆动幅度,避免摆动幅度过大对本技术造成损坏,保证了本技术的平稳运行;通过设置刹车片,防止本技术在作业时发生滑动,与其他设备或操作人员撞击,造成损失。工作原理本技术为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各部件分布如图1-图4所示,使用时,根据碳布与碾压扎棒8的尺寸大小通过调节调节弹簧15使操作台达到所需宽度,打开电机开关,电机端轴承4与扎棒轴承6通过轴承连接带7转动,使碾压扎棒8与滚筒9产生转动,将碳布置入碾压扎棒8与滚筒9之间,随着碾压扎棒8的转动,碳布通过碾压扎棒8上的扎针81,形成纵横交错排列紧密的空洞,从而达到排气除包风的效果;本技术在作业时,通过设置固定轴13、滑轮14一方面便于本技术的移动,另一方面可降低本技术工作摆动幅度,避免摆动幅度过大对本技术造成损坏,保证了本技术的平稳运行;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沿水平方向从右往左依次包括第一操作板(1)、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所述第一操作板(1)右侧壁上设置有电机端轴承(4),所述电机端轴承(4)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二操作板(2)右侧壁上设置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内设置有扎棒轴承(6),所述扎棒轴承(6)与所述电机端轴承(4)通过轴承连接带(7)可转动连接,所述扎棒轴承(6)上设置有碾压扎棒(8),所述碾压扎棒(8)一端位于所述扎棒轴承(6)内,所述碾压扎棒(8)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侧壁,所述碾压扎棒(8)外侧壁均匀设置有扎针(81),所述碾压扎棒(8)一侧设置有滚筒(9),所述滚筒(9)固定设置在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之间,位于所述第三操作板(3)左端的碾压扎棒(8)上设置有调节阀(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沿水平方向从右往左依次包括第一操作板(1)、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所述第一操作板(1)右侧壁上设置有电机端轴承(4),所述电机端轴承(4)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二操作板(2)右侧壁上设置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内设置有扎棒轴承(6),所述扎棒轴承(6)与所述电机端轴承(4)通过轴承连接带(7)可转动连接,所述扎棒轴承(6)上设置有碾压扎棒(8),所述碾压扎棒(8)一端位于所述扎棒轴承(6)内,所述碾压扎棒(8)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侧壁,所述碾压扎棒(8)外侧壁均匀设置有扎针(81),所述碾压扎棒(8)一侧设置有滚筒(9),所述滚筒(9)固定设置在第二操作板(2)、第三操作板(3)之间,位于所述第三操作板(3)左端的碾压扎棒(8)上设置有调节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碳纤维表面气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板(1)、第三操作板(3)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15),所述调节弹簧(15)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操作板(1)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玫蓉,
申请(专利权)人:龙南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