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物性强度的工艺,包括竖杆、肩盖、左叉骨、右叉骨、泡壳,竖杆、肩盖、左叉骨、右叉骨为碳纤维一体成型,泡壳设置在肩盖上,泡壳为圆锥结构且中空设置,泡壳底端侧壁开设有凹槽,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绘制泡壳造型、开设泡壳模具、制作泡壳。本发明专利技术泡壳大大提高了自行车前叉肩盖抗击效果,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产品的顺畅度,减少产品肩盖处折痕,降低了产品的整体制作难度(如无泡壳造型很难制作出来)。
A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the physical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 front fork shoulder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物性强度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
,具体为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物性强度的工艺。
技术介绍
碳纤维自行车对强度要求非常高,而碳纤维前叉因位置特殊性,对物性要求更是重中之重,从当初的EN标准对前叉强度冲击高度460mm调整到现在ISO强度冲击标准640mm。作为生产研发碳纤维自行车车架、前叉的工厂,怎样在保持超轻的基础上提高物性安全系数,且让自行车肩盖处减少折痕影响美观,目前市场上公路自行车前叉都采用分体胶合的工艺生产,有将竖管、肩盖、左叉骨、右叉骨、左勾爪和右勾爪分别制作后再胶合的;有将竖管、肩盖碳纤维一体成型再胶合左叉骨、右叉骨、左勾爪和右勾爪的;也有将竖管、肩盖、左叉骨、右叉骨碳纤维一体成型,然后胶合左勾爪和右勾爪的。以上三种方案都需要经过加工、上治具、烘烤等过程,除增加工艺流程、延长工时、提高成本外,由于胶合部位过多,容易产生裂纹和断裂等影响产品物性的风险,且无法保证产品尺寸的一致性,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物性强度的工艺,包括竖杆、肩盖、左叉骨、右叉骨、泡壳,所述竖杆、肩盖、左叉骨、右叉骨为碳纤维一体成型,所述泡壳设置在肩盖上,所述泡壳为圆锥结构且中空设置,所述泡壳底端侧壁开设有与左叉骨、右叉骨相配合固定的凹槽,所述泡壳制作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不同产品造型绘制出专用泡壳造型(一般根据产品造型内缩1.5mm)S2:开设与泡壳相对应的模具(可多种规格泡壳制作在一副模具中)S3:操作人员根据泡壳的排列步骤制作泡壳:A.裁一片50*130的0°料片卷圆棒,再绕一个圆圈B.剪30*50的发泡四片缠绕在圆圈四周C.裁四片50*60的角度料片包裹住发泡S4:操作人员将成型好的泡壳置入S2步骤中的专用模具内,高温150℃,高压≧1000kgf,经过30分钟取出S5:泡壳粗化加涂抹树脂晾干至不粘手即可。优选的,所述左叉骨包括左一叉车骨、左二叉车骨,所述左一叉车骨、左二叉车骨胶合固定。优选的,所述右车骨包括右一叉车骨、右二叉车骨,所述右一叉车骨、右二叉车骨胶合固定。优选的,所述竖杆、肩盖、左一叉车骨和右一叉车骨为碳纤维一体加工成型,所述左二叉车骨下端设置有左钩爪,所述右二叉车骨下端设置有右钩爪,所述左二叉车骨与左钩爪为碳纤维一体成型,所述右二叉车骨与右钩爪为碳纤维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左二叉车骨上端套设与所述左一叉车骨下端内,所述左二叉车骨上端与左一叉车骨下端胶合固定,所述右二叉车骨上端套设与所述右一叉车骨下端内,所述右二叉车骨上端与右一叉车骨下端胶合固定。优选的,所述竖杆表面喷设有反光漆层结构。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泡壳大大提高了自行车前叉肩盖抗击效果,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产品的顺畅度,减少产品肩盖处折痕,降低了产品的整体制作难度(如无泡壳造型很难制作出来)。(2)本专利技术只针对左叉骨、右叉骨进行套接胶合,其他零件进行碳纤维一体化成型,可以减小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产品尺寸的一致性和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泡壳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竖杆,2-左叉骨,21-左一叉车骨,22-左二叉车骨,3-右叉骨,31-右一叉车骨,32-右二叉车骨,4-肩盖,5-左钩爪,6-右钩爪,7-泡壳,7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物性强度的工艺,包括竖杆1、肩盖4、左叉骨2、右叉骨3、泡壳7,左叉骨2包括左一叉车骨21、左二叉车骨22,所述左一叉车骨21、左二叉车骨22胶合固定,所述右车骨3包括右一叉车骨31、右二叉车骨32,所述右一叉车骨31、右二叉车骨32胶合固定,所述左二叉车骨22上端套设与所述左一叉车骨21下端内,所述左二叉车骨22上端与左一叉车骨21下端胶合固定,所述右二叉车骨32上端套设与所述右一叉车骨31下端内,所述右二叉车骨32上端与右一叉车骨31下端胶合固定,一个自行车前叉就生产完成,以上加工流程可以减少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且保证产品尺寸的一致性和稳固度;所述竖杆1、肩盖4、左一叉车骨21和右一叉车骨31为碳纤维一体加工成型,所述左二叉车骨22下端设置有左钩爪5,所述右二叉车骨32下端设置有右钩爪6,所述左二叉车骨22与左钩爪5为碳纤维一体成型,所述右二叉车骨32与右钩爪6为碳纤维一体成型,竖杆1、肩盖4、左叉骨2、右叉骨3、左钩爪5、右钩爪6均采用碳纤维材质,材质轻便,强度好;所述泡壳7设置在肩盖4上,所述泡壳7为圆锥结构且中空设置,所述泡壳7底端侧壁开设有与左叉骨2、右叉骨3相配合固定的凹槽71,凹槽71起到定位与固定的作用,所述泡壳7制作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不同产品造型绘制出专用泡壳7造型(一般根据产品造型内缩1.5mm)S2:开设与泡壳7相对应的模具(可多种规格泡壳7制作在一副模具中)S3:操作人员根据泡壳7的排列步骤制作泡壳7:A.裁一片50*130的0°料片卷圆棒,再绕一个圆圈B.剪30*50的发泡四片缠绕在圆圈四周C.裁四片50*60的角度料片包裹住发泡S4:操作人员将成型好的泡壳7置入S2步骤中的专用模具内,高温150℃,高压≧1000kgf,经过30分钟取出S5:泡壳7粗化加涂抹树脂晾干至不粘手即可;泡壳7大大提高了自行车前叉肩盖4抗击效果,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产品的顺畅度,减少产品肩盖4处折痕,降低了产品的整体制作难度(如无泡壳7造型很难制作出来)。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是,所述竖杆1表面喷设有反光漆层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在竖杆1表面设有反光漆层结构,在夜间行车时,容易被对向的机动车发现,提高安全性。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4物性强度的工艺,各部件分布如图1-图3所示,使用时,S1:根据不同产品造型绘制出专用泡壳7造型(一般根据产品造型内缩1.5mm)S2:开设与泡壳7相对应的模具(可多种规格泡壳7制作在一副模具中)S3:操作人员根据泡壳7的排列步骤制作泡壳7:A.裁一片50*130的0°料片卷圆棒,再绕一个圆圈B.剪30*50的发泡四片缠绕在圆圈四周C.裁四片50*60的角度料片包裹住发泡S4:操作人员将成型好的泡壳7置入S2步骤中的专用模具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物性强度的工艺,包括竖杆(1)、肩盖(4)、左叉骨(2)、右叉骨(3)、泡壳(7),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肩盖(4)、左叉骨(2)、右叉骨(3)为碳纤维一体成型,所述泡壳(7)设置在肩盖(4)上,所述泡壳(7)为圆锥结构且中空设置,所述泡壳(7)底端侧壁开设有与左叉骨(2)、右叉骨(3)相配合固定的凹槽(71),所述泡壳(7)制作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不同产品造型绘制出专用泡壳(7)造型(一般根据产品造型内缩1.5mm)/nS2:开设与泡壳(7)相对应的模具(可多种规格泡壳(7)制作在一副模具中)/nS3:操作人员根据泡壳(7)的排列步骤制作泡壳(7):/nA.裁一片50*130的0°料片卷圆棒,再绕一个圆圈/nB.剪30*50的发泡四片缠绕在圆圈四周/nC.裁四片50*60的角度料片包裹住发泡/nS4:操作人员将成型好的泡壳(7)置入S2步骤中的专用模具内,高温150℃,高压≧1000kgf,,经过30分钟取出/nS5:泡壳(7)粗化加涂抹树脂晾干至不粘手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物性强度的工艺,包括竖杆(1)、肩盖(4)、左叉骨(2)、右叉骨(3)、泡壳(7),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肩盖(4)、左叉骨(2)、右叉骨(3)为碳纤维一体成型,所述泡壳(7)设置在肩盖(4)上,所述泡壳(7)为圆锥结构且中空设置,所述泡壳(7)底端侧壁开设有与左叉骨(2)、右叉骨(3)相配合固定的凹槽(71),所述泡壳(7)制作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不同产品造型绘制出专用泡壳(7)造型(一般根据产品造型内缩1.5mm)
S2:开设与泡壳(7)相对应的模具(可多种规格泡壳(7)制作在一副模具中)
S3:操作人员根据泡壳(7)的排列步骤制作泡壳(7):
A.裁一片50*130的0°料片卷圆棒,再绕一个圆圈
B.剪30*50的发泡四片缠绕在圆圈四周
C.裁四片50*60的角度料片包裹住发泡
S4:操作人员将成型好的泡壳(7)置入S2步骤中的专用模具内,高温150℃,高压≧1000kgf,,经过30分钟取出
S5:泡壳(7)粗化加涂抹树脂晾干至不粘手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碳纤维前叉肩盖物性强度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骨(2)包括左一叉车骨(21)、左二叉车骨(22),所述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玫蓉,
申请(专利权)人:龙南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