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68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包括散热片主体、聚氯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层、石墨层、高导热硅胶层、石棉层、铝片层以及聚酰亚胺薄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聚氯乙烯薄膜层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耐候性,提高了散热盘使用的稳定性,聚四氟乙烯层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以及良好的抗老化耐力,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实用性,石墨层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导热以及散热效果,高导热硅胶层以及石棉层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导热效果,铝片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导热性以及散热性,聚酰亚胺薄膜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机械性能以及阻燃性能,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散热片,具体是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属于石墨散热片

技术介绍
导热石墨片也称石墨散热片,是一种全新的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片层状结构可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屏蔽热源与组件的同时改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性能。目前使用的石墨散热片存在一定缺陷,缺少耐候性能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能,散热片主体的耐候性不佳,降低了散热片主体的实用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包括散热片主体,所述散热片主体包括聚氯乙烯薄膜层、聚四氟乙烯层、石墨层、高导热硅胶层、石棉层、铝片层以及聚酰亚胺薄膜层,所述聚氯乙烯薄膜层底端设置聚四氟乙烯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层底端设置石墨层,所述石墨层底端设置高导热硅胶层,所述高导热硅胶层底端设置石棉层,所述石棉层底端设置铝片层,所述铝片层底端设置聚酰亚胺薄膜层。优选的,所述铝片层的厚度为0.5mm-1mm,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为1mm-2mm。优选的,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的厚度为0.5mm-0.7mm,所述石棉层的厚度为1mm-2mm。优选的,所述石墨层的厚度为0.7mm-0.9mm。优选的,所述高导热硅胶层的厚度为0.6mm-0.8mm。优选的,所述聚氯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0.3mm-0.7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聚氯乙烯薄膜层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耐候性,提高了散热盘使用的稳定性,聚四氟乙烯层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以及良好的抗老化耐力,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实用性,石墨层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导热以及散热效果,高导热硅胶层以及石棉层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导热效果,铝片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导热性以及散热性,聚酰亚胺薄膜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机械性能以及阻燃性能,提高了散热片主体的实用性,解决了缺少耐候性能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能,散热片主体的耐候性不佳,降低了散热片主体实用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散热片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热片主体,2、聚氯乙烯薄膜层,3、聚四氟乙烯层,4、石墨层,5、高导热硅胶层,6、石棉层,7、铝片层,8、聚酰亚胺薄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包括散热片主体1,所述散热片主体1包括聚氯乙烯薄膜层2、聚四氟乙烯层3、石墨层4、高导热硅胶层5、石棉层6、铝片层7以及聚酰亚胺薄膜层8,所述聚氯乙烯薄膜层2底端设置聚四氟乙烯层3,所述聚四氟乙烯层3底端设置石墨层4,所述石墨层4底端设置高导热硅胶层5,所述高导热硅胶层5底端设置石棉层6,所述石棉层6底端设置铝片层7,所述铝片层7底端设置聚酰亚胺薄膜层8,聚氯乙烯薄膜层2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耐候性,提高了散热盘使用的稳定性,聚四氟乙烯层3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以及良好的抗老化耐力,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实用性,石墨层4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导热以及散热效果,高导热硅胶层5以及石棉层6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导热效果,铝片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导热性以及散热性,聚酰亚胺薄膜层8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机械性能以及阻燃性能,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实用性。所述铝片层7的厚度为0.5mm-1mm,所述聚四氟乙烯层3的厚度为1mm-2mm,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8的厚度为0.5mm-0.7mm,所述石棉层6的厚度为1mm-2mm,所述石墨层4的厚度为0.7mm-0.9mm,所述高导热硅胶层5的厚度为0.6mm-0.8mm,所述聚氯乙烯薄膜层2的厚度为0.3mm-0.7mm。本技术在使用时,聚氯乙烯薄膜层2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耐候性,提高了散热盘使用的稳定性,聚四氟乙烯层3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以及良好的抗老化耐力,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实用性,石墨层4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导热以及散热效果,高导热硅胶层5以及石棉层6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导热效果,铝片的设计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导热性以及散热性,聚酰亚胺薄膜层8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机械性能以及阻燃性能,提高了散热片主体1的实用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主体(1),所述散热片主体(1)包括聚氯乙烯薄膜层(2)、聚四氟乙烯层(3)、石墨层(4)、高导热硅胶层(5)、石棉层(6)、铝片层(7)以及聚酰亚胺薄膜层(8),所述聚氯乙烯薄膜层(2)底端设置聚四氟乙烯层(3),所述聚四氟乙烯层(3)底端设置石墨层(4),所述石墨层(4)底端设置高导热硅胶层(5),所述高导热硅胶层(5)底端设置石棉层(6),所述石棉层(6)底端设置铝片层(7),所述铝片层(7)底端设置聚酰亚胺薄膜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主体(1),所述散热片主体(1)包括聚氯乙烯薄膜层(2)、聚四氟乙烯层(3)、石墨层(4)、高导热硅胶层(5)、石棉层(6)、铝片层(7)以及聚酰亚胺薄膜层(8),所述聚氯乙烯薄膜层(2)底端设置聚四氟乙烯层(3),所述聚四氟乙烯层(3)底端设置石墨层(4),所述石墨层(4)底端设置高导热硅胶层(5),所述高导热硅胶层(5)底端设置石棉层(6),所述石棉层(6)底端设置铝片层(7),所述铝片层(7)底端设置聚酰亚胺薄膜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热散热效果好的石墨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片层(7)的厚度为0.5mm-1mm,所述聚四氟乙烯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永久袁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久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