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65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的壳体以及补胎液灌,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气泵以及三通轴阀,所述补胎液灌一端设置有罐口,所述罐口内部设置有密封堵头,所述充气泵与三通轴阀连接,所述壳体上端还设有一基座,所述罐口与基座螺旋连接,所述三通轴阀一端设有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便捷简单,充气以及打胶共用一根胶管来实现,操作方便,充气和打胶切换通过三通轴阀以及基座配合实现,而且胶罐设置有密封及防倒流结构,在单独充气或打胶时不会相互干扰,当需要打胶时通过切换装置实现气压冲开胶罐的密封装置即可,大大简化了使用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汽车轮胎的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
技术介绍
现如今汽车已经非常普及,不管是工作上班,还是自驾出游都非常方便,然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轮胎被扎穿而出现漏气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时,继续驾驶对驾驶员以及乘客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更换备用胎也常常会遇到没有工具、更换麻烦或不会更换这些问题,且汽车往往不在维修点附近,甚至在荒郊野外。现有技术中已经研发出用于轮胎快速修补的工具,但是这些工具使用起来操作步骤较多,现有技术中也有研发出补胎工具,但其仍需要配置两根管子进行切换,且若轮胎中有残留胎压,补胎打胶时补胎液会伴随残留胎压作用倒流,容易造成补胎液外泄对人体造成影响(尤其是有毒的补胎液)甚至进入充气泵腔体造成机械故障,使产品失效。基于上述快速补胎工具存在的操作较繁琐及补胎液易倒流等问题,设计一种集操作便捷、可防倒流、快速充气/补胎、胎压检测/调整的集成式补胎工具就显得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通过带有密封堵头顶额补胎液灌以及配合三通轴阀,解决了补胎液易倒流的问题。本技术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的壳体以及补胎液灌,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气泵以及三通轴阀,所述补胎液灌一端设置有罐口,所述罐口内部设置有密封堵头,所述三通轴阀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充气泵上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端还设有一基座,所述罐口与基座螺旋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盖子,所述罐口上设有第二盖子,所述三通轴阀一端设有旋钮,所述旋钮安装在壳体侧表面。进一步,所述密封堵头与罐口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密封堵头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平行位置设置有出胶管,所述进气管和出胶管分别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基座上端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出气孔与出胶管相连通,还包括充气软管,所述充气软管一端设置有气嘴,所述充气软管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三通轴阀通过连接轴与旋钮连接。进一步,所述罐口向一端延伸出一凸出部,所述基座上端自上而下凹进一接纳部,所述凸出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接纳部内壁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凸出部与接纳部螺纹连接,所述进气管和出胶管一端分别穿过罐口延伸至胶罐内部,所述进气管和出胶管为中空管,所述密封塞为橡胶塞,所述密封塞包括塞头和塞柱,所述塞柱与进气管和出胶管的内部直径相对应,所述塞头直径大于塞柱直径,所述密封塞分别塞在进气管位于胶罐内一端的端头和出胶管位于胶管外一端的端头。进一步,所述壳体下端还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用于容纳电源线以及电源接头,所述壳体一侧还设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线一端与电源开关电连接,其另一端与充气泵电连接,所述壳体外侧下端还设置有管槽,所述充气软管环绕在所述管槽内。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显示屏幕设置在壳体上表面。本技术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便捷简单,充气以及打胶共用一根胶管来实现,操作方便,充气和打胶切换通过三通轴阀以及基座配合实现,而且胶罐设置有密封及防倒流结构,在单独充气或打胶时不会相互干扰,当需要打胶时通过切换装置实现气压冲开胶罐的密封装置即可,大大简化了使用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补胎液灌结构示意图;图4为三通轴阀示意图。其中:1、壳体;11、第一盖子;12、基座;13、充气泵;2、补胎液灌;21、第二盖子;3、旋钮;4、三通轴阀;41、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根据图1-图4所示的本技术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包括带有内腔的壳体1以及补胎液灌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充气泵13以及三通轴阀4,所述补胎液灌2一端设置有罐口,所述罐口内部设置有密封堵头,所述三通轴阀4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1、第二连接管42,所述充气泵13上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第一连接管41连接,所述壳体1上端还设有一基座12,所述罐口与基座12螺旋连接,所述基座12上设有第一盖子11,所述罐口上设有第二盖子21,所述三通轴阀4一端设有旋钮3,所述旋钮3安装在壳体1侧表面。进一步,所述密封堵头与罐口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密封堵头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平行位置设置有出胶管,所述进气管和出胶管分别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基座12上端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出气孔与出胶管相连通,还包括充气软管,所述充气软管一端设置有气嘴,所述充气软管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2相连,所述三通轴阀4通过连接轴与旋钮3连接。进一步,所述罐口向一端延伸出一凸出部,所述基座12上端自上而下凹进一接纳部,所述凸出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接纳部内壁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凸出部与接纳部螺纹连接,所述进气管和出胶管一端分别穿过罐口延伸至胶罐内部,所述进气管和出胶管为中空管,所述密封塞为橡胶塞,所述密封塞包括塞头和塞柱,所述塞柱与进气管和出胶管的内部直径相对应,所述塞头直径大于塞柱直径,所述密封塞分别塞在进气管位于胶罐内一端的端头和出胶管位于胶管外一端的端头。进一步,所述壳体1下端还设置有线槽,所述线槽用于容纳电源线以及电源接头,所述壳体1一侧还设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线一端与电源开关电连接,其另一端与充气泵13电连接,所述壳体1外侧下端还设置有管槽,所述充气软管环绕在所述管槽内。进一步,所述壳体1上还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显示屏幕设置在壳体1上表面。当轮胎需要补胎或充气时,将三通轴阀4按照旋钮3的指示标志旋转,当旋钮3旋转至水平时,三通轴阀4其中两个通孔与第一连接管41、第二连接管42平行且相通,其第三个通孔是封死的,这样充气泵13产生的气源通过气管进入三通轴阀4内,穿过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最后通过充气软管为轮胎打气;当旋钮3转动到竖直状态时,三通轴阀4其中两个通孔成直角,且位于上端的通孔与进气孔垂直,且相通,这时的气源由于三通轴阀4的阻挡,气源先是进入第一连接管41然后通过两个成直角的通孔向上进入进气孔,进气孔与进气管时相连的,当压力增大时,首先会冲击进气管,在气源通过进气管时,通过气压先将进气管上端头的密封塞冲开,使气源进入胶罐内部,当胶罐内部的气压逐渐增大后,气源冲击出胶管下端头的密封塞,将出胶管的密封塞冲开后,气源带动胶罐内的胶水一同进入充气软管,再进入轮胎内部,所述的密封塞在不用时用于密封胶罐,使得胶罐内的胶水不会泄漏,同时两个密封塞一正一反分别堵在进气管的上端和出胶管的下端,保证了只有胶罐内的气压足够大时才可以冲开出胶管的密封塞,其他方向的气压无法冲开出胶管的密封塞,限制了气/液的流向,不会在充气状态或连接轮胎后因背压作用使气体倒流而导致胶罐内的胶水泄漏。所述第一盖子11用于基座12上安装补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的壳体以及补胎液灌,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气泵以及三通轴阀,所述补胎液灌一端设置有罐口,所述罐口内部设置有密封堵头,所述三通轴阀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充气泵上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端还设有一基座,所述罐口与基座螺旋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盖子,所述罐口上设有第二盖子,所述三通轴阀一端设有旋钮,所述旋钮安装在壳体侧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的壳体以及补胎液灌,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气泵以及三通轴阀,所述补胎液灌一端设置有罐口,所述罐口内部设置有密封堵头,所述三通轴阀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充气泵上的出气口通过气管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壳体上端还设有一基座,所述罐口与基座螺旋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盖子,所述罐口上设有第二盖子,所述三通轴阀一端设有旋钮,所述旋钮安装在壳体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分体式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堵头与罐口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密封堵头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平行位置设置有出胶管,所述进气管和出胶管分别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基座上端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出气孔与出胶管相连通,还包括充气软管,所述充气软管一端设置有气嘴,所述充气软管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三通轴阀通过连接轴与旋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力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柯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