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559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透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加热器,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放置筒,所述放置筒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放置筒的内部设有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为螺旋状,且所述加热线圈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放置筒;通过在底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加热器,同时在另一侧放置筒的内部设有加热线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模具放置到放置筒中,并放置在加热线圈内,然后开启加热器,通过加热器可以将电流导入到加热线圈上,从而可以对加热线圈内部的模具进行加热操作,相较于现有的加热装置,该装置不用人工点火,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透镜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镜头是由几片透镜组成的,有塑胶透镜和玻璃透镜两种,在天文、军事、交通、医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透镜在生产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压型模具对透镜进行塑形,而模具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装置来对模具进行加热。中国专利(CN201920537730.3,公开了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此专利通过将天然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首先通入到环形腔中,再通过中心孔内壁上的多个出气孔进入到中心孔中,然后将混合气体点燃,从而可以对放置在中心孔中的模具进行加热操作。现有的加热装置没有将混合气体点燃的结构,因此点燃混合气体需要人工操作,这样容易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并且现有的加热装置,其中心孔是上下贯通的,当混合气体进入到中心孔中,必定会泄漏一部分到周围的空气中,操作人员短期内吸入一定量的天然气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当长时间的操作吸入的天然气累积,从而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加热装置没有将混合气体点燃的结构,因此点燃混合气体需要人工操作,这样容易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和现有的加热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导致一部分天然气泄漏到周围的空气中,长时间的操作吸入的天然气累积,从而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加热器,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放置筒,所述放置筒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放置筒的内部设有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为螺旋状,且所述加热线圈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放置筒,所受加热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放置筒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为真空状态。优选的,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均为岩棉材质。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的穿孔处,均填充有耐高温密封胶。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称焊接固定有把手,两个所述把手分别与所述加热器的前方和后方。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有防滑垫片,所述防滑垫片为下表面经过粗糙处理的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放置筒的上方设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防护盖的内径大于所述放置筒的外径。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内侧壁固定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内侧壁经过粗糙处理。(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底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加热器,同时在另一侧放置筒的内部设有加热线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模具放置到放置筒中,并放置在加热线圈内,然后开启加热器,通过加热器可以将电流导入到加热线圈上,从而可以对加热线圈内部的模具进行加热操作,相较于现有的加热装置,该装置不用人工点火,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不会造成天然气的泄漏,从而不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2)、本技术的放置筒分为外筒和内筒,并且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空腔内部为中空状态,当对加热线圈内部的模具进行加热的时候,内筒与外筒之间的中空的空腔,可以避免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筒上,避免了操作人员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发生烫伤的情况,相较于现有的加热装置,该装置更加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放置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密封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放置筒;201、外筒;202、空腔;203、内筒;3、加热线圈;4、防护盖;5、加热器;6、防滑垫片;7、把手;8、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加热器5,且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放置筒2,放置筒2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放置筒2的内部设有加热线圈3,加热线圈3为螺旋状,且加热线圈3的两端均贯穿放置筒2,所受加热线圈3的两端分别与加热器5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模具放置到放置筒2中,并放置在加热线圈3内,然后开启加热器5,通过加热器5可以将电流导入到加热线圈3上,从而可以对加热线圈3内部的模具进行加热操作,相较于现有的加热装置,该装置不用人工点火,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不会造成天然气的泄漏,从而不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更加的安全。进一步的,放置筒2包括外筒201和内筒203,外筒201和内筒203之间形成空腔202,空腔202的内部为真空状态,当对加热线圈3内部的模具进行加热的时候,内筒203与外筒201之间中空的空腔202,可以避免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筒201上,避免了操作人员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发生烫伤的情况,相较于现有的加热装置,该装置更加的安全。进一步的,外筒201和内筒203均为岩棉材质,避免加热模具的高温,带至放置筒2出现燃烧的情况。进一步的,加热线圈3与外筒201和内筒203的穿孔处,均填充有耐高温密封胶,使空腔202的处于真空状态。进一步的,底板1的上表面对称焊接固定有把手7,两个把手7分别与加热器5的前方和后方,当需要将该装置搬运到别处的时候,通过两个把手7即可将装置搬运到指定的位置上,更加方便操作人员搬运该装置。进一步的,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有防滑垫片6,防滑垫片6为下表面经过粗糙处理的橡胶材质,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滑垫片6可以增大底板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使装置更加稳固的进行工作,避免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外力的作用,装置出现滑动的情况。进一步的,放置筒2的上方设有防护盖4,防护盖4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防护盖4的内径大于放置筒2的外径,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防护盖4盖在放置筒2上,从而可以避免外界的异物掉入到放置筒2中,进而可以避免在加热模具的时候,异物出现燃烧的情况。进一步的,防护盖4的内侧壁固定有橡胶圈8,橡胶圈8的内侧壁经过粗糙处理,防护盖4上的橡胶圈8的内壁可以增大防护盖4与放置筒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使防护盖4固定在放置筒2上,避免防护盖4能够轻易的从放置筒2上掉落,并且橡胶圈8可以将防护盖4与放置筒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综上可得,本技术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加热器(5),且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放置筒(2),所述放置筒(2)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放置筒(2)的内部设有加热线圈(3),所述加热线圈(3)为螺旋状,且所述加热线圈(3)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放置筒(2),所受加热线圈(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5)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加热器(5),且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放置筒(2),所述放置筒(2)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放置筒(2)的内部设有加热线圈(3),所述加热线圈(3)为螺旋状,且所述加热线圈(3)的两端均贯穿所述放置筒(2),所受加热线圈(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5)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筒(2)包括外筒(201)和内筒(203),所述外筒(201)和所述内筒(203)之间形成空腔(202),所述空腔(202)的内部为真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01)和所述内筒(203)均为岩棉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学透镜压型模具加热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德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艾顿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