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512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齿轮箱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开设有第一型腔,第二模具开设有第二型腔;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在合模时内部形成壳型腔室。第一半铸件凸起和第三半铸件凸起均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第二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均与第二部分相对应,支流道凸起设在第一型腔的中轴线上,第一横凸起和第二横凸起分别连接在支流道凸起的两端,第一半铸件凸起和第二半铸件凸起连接在第一横凸起的两侧,第三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分别连接在第二横凸起的两侧;浇注凸起设置在第二横凸起的远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覆膜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
技术介绍
覆膜砂制芯的工艺是将混练完成的覆膜砂,射芯机用压力吹送至加温到250-280℃的金属模穴中,通过热传导作用,使酚醛树脂软化、熔融,而后凝固,此时砂型硬化结成壳状,因此其别名又称壳模砂造型。覆膜砂即砂粒表面覆有一层固体树脂膜的型砂或芯砂,以覆膜砂造型工艺成型的铸造模具型壳(或型芯)具有不起层、热稳定性好、导热性好等优点。现有技术中,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人工将砂放进金属模具,进行按压,使砂固化成型。这样制备的壳型厚度大、壳型强度低,只能是单面壳型,需要将两个壳型扣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浇注金属液的腔室,用砂量大,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提高了生产效率的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所述齿轮箱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内侧开设有制备双面型壳一面的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包括支流道凸起、浇注凸起、第一横凸起、第二横凸起、第一半铸件凸起、第二半铸件凸起、第三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所述第一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三半铸件凸起均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应,所述第二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四半铸件凸起均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所述支流道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型腔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一横凸起和所述第二横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流道凸起的两端,所述第一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二半铸件凸起分别连接在第一横凸起的两侧,所述第三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凸起的两侧;所述浇注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凸起的远端;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内侧面开设有制备双面壳型另一面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在合模时内部形成与所述双面壳型相适应的壳型腔室。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模具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横凸起开设有第一半射砂口,所述第二模具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半射砂口,合模后,所述第一模具上的第一半射砂口和所述第二模具上的第二半部射砂口合并为射砂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凸起输入端至与所述支流道凸起连接的一端呈逐渐变窄的趋势,所述第二横凸起自与支流道凸起连接的一端至与所述浇注凸起相连接的一端呈逐渐变窄的趋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内侧具有定位销,所述第二模具内侧具有定位槽,合模时,所述定位销卡接在所述定位槽内。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二模具底端面具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模具底端面具有第二螺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将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安装在射砂机对应位置,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后,射砂机将砂射进壳型腔室而形成双面壳型,无需人工操作,可直接制备双面砂壳;每面双面砂壳具有与齿轮箱体第一部分相适应的第一半铸件凸起和第三半铸件凸起,具有与齿轮箱体第二部分相适应的第二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进一步地,能够实现齿轮箱体的批量生产,通过双面壳型铁水浇注产出的振动机拉手精度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大批量生产;设备投资小,生产效率高,且铸件叠箱垂直浇注,压力补缩,压力试验无渗漏。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的第一模具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模具;2、第一型腔;3、支流道凸起;4、浇注凸起;5、第一横凸起;6、第二横凸起;7、第一型腔;8、第二型腔;9、第三型腔;10、第四型腔;11、第一半射砂口;12、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齿轮箱体为两半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1内侧开设有制备双面型壳一面的第一型腔2,所述第二模具内侧面开设有制备覆膜砂双面型壳另一面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在合模时内部形成与所述双面型壳相适应的壳型腔室,即第一模具上的型腔1和第二模具上的型腔组合形成所述壳型腔室,第一型腔2和第二型腔至少部分呈镜面对称。第一模具1内侧开设有制备双面型壳一面的第一型腔2,所述第一型腔2包括支流道凸起3、浇注凸起4、第一横凸起5、第二横凸起6、第一半铸件凸起7、第二半铸件凸起8、第三半铸件凸起9和第四半铸件凸起10,所述第一半铸件凸起7和所述第三半铸件凸起9均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应,所述第二半铸件凸起8和所述第四半铸件凸起10均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所述支流道凸起3设置在所述第一型腔2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一横凸起5和所述第二横凸起6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流道凸起3的两端,所述第一半铸件凸起7和所述第二半铸件凸起8分别连接在第一横凸起5的两侧,所述第三半铸件凸起9和第四半铸件凸起1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凸起6的两侧;所述浇注凸起4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凸起5的远端。在所述第一模具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横凸起5开设有第一半射砂口11,所述第二模具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半射砂口,合模后,所述第一模具上的第一半射砂口11和所述第二模具上的第二半部射砂口合并为射砂口。所述第一横凸起5输入端至与所述支流道凸起3连接的一端呈逐渐变窄的趋势,所述第二横凸起6自与支流道凸起3连接的一端至与所述浇注凸起4相连接的一端呈逐渐变窄的趋势。所述第一模具内侧具有定位销12,所述第二模具内侧具有定位槽,合模时,所述定位销12卡接在所述定位槽内。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二模具底端面具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模具底端面具有第二螺孔,所述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所述齿轮箱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n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内侧面开设有制备双面型壳一面的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包括支流道凸起、浇注凸起、第一横凸起、第二横凸起、第一半铸件凸起、第二半铸件凸起、第三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所述第一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三半铸件凸起均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应,所述第二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四半铸件凸起均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所述支流道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型腔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一横凸起和所述第二横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流道凸起的两端,所述第一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二半铸件凸起分别连接在第一横凸起的两侧,所述第三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凸起的两侧;所述浇注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凸起的远端;/n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内侧面开设有制备双面壳型另一面的第二型腔;/n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在合模时内部形成与所述双面壳型相适应的壳型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齿轮箱体双面壳型的模具,所述齿轮箱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
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内侧面开设有制备双面型壳一面的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包括支流道凸起、浇注凸起、第一横凸起、第二横凸起、第一半铸件凸起、第二半铸件凸起、第三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所述第一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三半铸件凸起均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应,所述第二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四半铸件凸起均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所述支流道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型腔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一横凸起和所述第二横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流道凸起的两端,所述第一半铸件凸起和所述第二半铸件凸起分别连接在第一横凸起的两侧,所述第三半铸件凸起和第四半铸件凸起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凸起的两侧;所述浇注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凸起的远端;
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内侧面开设有制备双面壳型另一面的第二型腔;
所述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在合模时内部形成与所述双面壳型相适应的壳型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革吴宝丽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派菲特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