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降解作物秸秆酚酸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降解作物秸秆酚酸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小麦及其它作物秸秆还田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维持土壤养分平衡起着积极作用,且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秸秆直接还田越来越普遍。但水稻、小麦及其它作物秸秆原位还田给后茬作物幼苗生长带来的负效应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以水稻—油菜轮作为例,水稻秸秆原位还田会导致油菜出苗不齐、幼苗生长受抑制,从而影响肥料吸收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稻残体或腐解物中存在化感物质—酚酸,高浓度的酚酸可导致植物根系细胞膜损伤、活性氧爆发等初级反应,进一步导致根系的水分、养分吸收能力下降等次级反应,并最终引发脱落酸含量上升、次级根增加、光合与呼吸作用下降等再次级反应。农业生态系统中,酚酸作为化感物质对后茬作物出苗、生长及土壤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水稻、小麦及其它作物秸秆在腐解过程中产生酚酸的规律是前期较低,20~30d达到最高,30d后逐渐下降。本专利技术所研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降解作物秸秆酚酸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是它由第一种微生物制剂、第二种微生物制剂、第三种微生物制剂、第四种微生物制剂混合而成;按用途分为下述4种之一选取第一种微生物制剂、第二种微生物制剂、第三种微生物制剂、第四种微生物制剂;/n①用于还田的水稻秸秆的比例为,粗糙脉孢菌:绿色木霉菌:根霉菌:棘孢曲霉菌的质量比=4.0:3.0:1.5:1.5;/n②用于还田的小麦秸秆的比例为,粗糙脉孢菌:绿色木霉菌:根霉菌:棘孢曲霉菌的质量比=3.5:3.0:2.0:1.5;/n③用于还田的玉米秸秆的比例为,粗糙脉孢菌:绿色木霉菌:根霉菌:棘孢曲霉菌的质量比=3.0:3.0: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降解作物秸秆酚酸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是它由第一种微生物制剂、第二种微生物制剂、第三种微生物制剂、第四种微生物制剂混合而成;按用途分为下述4种之一选取第一种微生物制剂、第二种微生物制剂、第三种微生物制剂、第四种微生物制剂;
①用于还田的水稻秸秆的比例为,粗糙脉孢菌:绿色木霉菌:根霉菌:棘孢曲霉菌的质量比=4.0:3.0:1.5:1.5;
②用于还田的小麦秸秆的比例为,粗糙脉孢菌:绿色木霉菌:根霉菌:棘孢曲霉菌的质量比=3.5:3.0:2.0:1.5;
③用于还田的玉米秸秆的比例为,粗糙脉孢菌:绿色木霉菌:根霉菌:棘孢曲霉菌的质量比=3.0:3.0:2.0:2.0;
④用于还田的棉花秸秆的比例为,粗糙脉孢菌:绿色木霉菌:根霉菌:棘孢曲霉菌的质量比=4.0:4.0:1.0:1.0;
第一种微生物制剂由菜籽饼、花生秸秆、粗糙脉孢菌和水制备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数为:菜籽饼40.0%~50.0%,花生秸秆10.0%~20.0%,粗糙脉孢菌2.0%~4.0%,水35.0%~40.0%;
第二种微生物制剂由菜籽饼、花生秸秆、绿色木霉菌和水制备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数为:菜籽饼40.0%~50.0%,花生秸秆10.0%~20.0%,绿色木霉菌2.0%~4.0%,水35.0%~40.0%;
第三种微生物制剂由菜籽饼、花生秸秆、根霉菌和水制备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数为:菜籽饼40.0%~50.0%,花生秸秆10.0%~20.0%,根霉菌2.0%~4.0%,水35.0%~40.0%;
第四种微生物制剂由菜籽饼、花生秸秆、棘孢曲霉菌和水制备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数为:菜籽饼40.0%~50.0%,花生秸秆10.0%~20.0%,棘孢曲霉菌2.0%~4.0%,水35.0%~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降解作物秸秆酚酸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是: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数最佳为:菜籽饼45.0%,花生秸秆15.0%,粗糙脉孢菌、绿色木霉菌、根霉菌或棘孢曲霉菌3.0%,水3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降解作物秸秆酚酸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其特征是:花生秸秆长度为3~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降解作物秸秆酚酸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种微生物制剂的制备,
①按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数为:菜籽饼40.0%~50.0%,花生秸秆10.0%~20.0%,粗糙脉孢菌2.0%~4.0%,水35.0%~40.0%;选取第一种微生物制剂的菜籽饼、花生秸秆、粗糙脉孢菌和水,备用;
②将菜籽饼、花生秸秆、粗糙脉孢菌与水充分混合均匀,堆放并盖上塑料薄膜,在25℃~28℃条件下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星,李银水,秦璐,谢立华,顾炽明,韩配配,李小勇,胡小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