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0303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溶液浸没植物样本,然后采用外力吹打所述的乙醇溶液6~12s;将乙醇溶液处理后的植物样本晾干,得到预处理植物样本;(2)将预处理植物样本置于第一分离培养基上,在20~28℃的条件下培养2~7天;将第一分离培养基得到的菌落边缘的菌丝转入第二分离培养基,在20~28℃的条件下培养2~7天;(3)将第二分离培养基培养得到的菌落采用单孢分离法或尖端纯化法进行纯化。该方法病原真菌分离率高,且染菌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病原真菌,再将分离到的病原真菌置于适宜的室内环境中纯化,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分开。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在病害鉴定、病原菌形态观察、植物病害接种体的培养等方面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CN104250616A公开了一种植物内生菌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植物组织预处理:植物组织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无菌水洗涤,晾干表面水分后将其切断,然后将材料置于体积浓度为70~75%乙醇消毒3~5min,无菌水清洗,再用体积浓度为0.1~0.3%的升汞浸泡1~3min或者质量浓度为4~6%次氯酸钠浸泡1~5min,接着用无菌水冲洗,晾干表面水分后备用;(2)植物组织培养;(3)内生菌分离。该方法植物组织预处理过程操作复杂,耗时较长,对样本材料的损伤程度较大,需要用到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药剂升汞或次氯酸钠。CN103667080B公开了一种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将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溶液浸没植物样本,然后采用外力吹打所述的乙醇溶液6~12s;将乙醇溶液处理后的植物样本晾干,得到预处理植物样本;/n(2)将预处理植物样本置于第一分离培养基上,在20~28℃的条件下培养2~7天;将第一分离培养基得到的菌落边缘的菌丝转入第二分离培养基,在20~28℃的条件下培养2~7天;/n(3)将第二分离培养基培养得到的菌落采用单孢分离法或尖端纯化法进行纯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溶液浸没植物样本,然后采用外力吹打所述的乙醇溶液6~12s;将乙醇溶液处理后的植物样本晾干,得到预处理植物样本;
(2)将预处理植物样本置于第一分离培养基上,在20~28℃的条件下培养2~7天;将第一分离培养基得到的菌落边缘的菌丝转入第二分离培养基,在20~28℃的条件下培养2~7天;
(3)将第二分离培养基培养得到的菌落采用单孢分离法或尖端纯化法进行纯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样本选自发病部位周围0.5~3mm处的健康组织或带真菌的颗粒状的植物种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病部位为维管束组织,所述植物样本为0.5~3mm厚的片状维管束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病部位为非维管束组织,所述植物样本为(2~5)mm×(2~5)mm的块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植物病原真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培养基为含有终浓度为25~100mg/mL卡那霉素的水琼脂培养基,所述第二分离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植物病原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园园贾瑞芳高婧林克剑赵君张键高书晶徐林波刘麟李昊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