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84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及装置,通过采用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对药用油酸乙酯进行精制获取高纯度药用级油酸乙酯产品,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料、投料、吸附浓缩、混合以及灌装;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包括不锈钢反应釜、板框过滤器、袋式过滤器、桶式滤芯过滤器和不锈钢储罐。工艺连接在一起,可连续生产,工作效率高,能够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对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得到高纯度药用级油酸乙酯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酸乙酯的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油酸乙酯是类固醇及其他亲脂性药物的适宜溶剂,它的性质与杏仁油和花生油类似,然而,油酸乙酯与脂肪油相比,黏性小且易于被身体组分快速吸收,油酸乙酯也可用于皮下注射用药物的溶剂。目前,针对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主要的采用常规的高真空蒸馏方法或活性炭脱色去除颜色的精制方法,此两种常规精制的最大效果是对油酸乙酯颜色、残渣进行精制控制,但并不能使产品过氧化值理化指标产生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料、投料、吸附浓缩、混合以及灌装;步骤A.配料:按投料配比进行对油酸乙酯、活性炭称配;步骤B.投料:将1000Kg油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步骤C.吸附浓缩:加入0.1%的活性炭,待温度降至70~80℃,搅拌吸附脱色30分钟,趁热板框循环滤过,当药液澄清后,将其温度冷却至45℃以下,再经袋式滤过;步骤D.混合:再将滤液用泵打入不锈钢储罐混合30min,经检验合格后,再至精密过滤,灌装即得;步骤E.灌装:将料液按20Kg/桶的规格以聚乙烯桶包装;吸附浓缩包括:当药液澄清后,将其温度升到140~150℃,通氮气,进行氧化物置换,打开真空阀,真空度调至-0.03pa减压置换2小时,再将其温度冷却至45℃以下,再经袋式滤过后。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A中物料的配比为油酸乙酯:活性炭=100:0.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c中吸附搅拌速度30-60转/分,吸附浓缩中氮气置换搅拌速度30-60转/分。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包括不锈钢反应釜、板框过滤器、袋式过滤器、桶式滤芯过滤器和不锈钢储罐,所述不锈钢反应釜下端的出料口通过三通连接带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一离心泵的输送管道,且输送管道后端与板框过滤器连通,并且板框过滤器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不锈钢反应釜上端的循环料口连接,不锈钢反应釜下端的出料口通过三通以及带有第二控制阀的管道连接袋式过滤器,且袋式过滤器的出料口通过带有第二离心泵的管道连接不锈钢储罐,不锈钢储罐的出料口连接有桶式滤芯过滤器,不锈钢反应釜包括釜体、保温腔、搅拌桨叶和搅拌电机,釜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腔,且保温腔上方侧面设置有连通的加热进口,并且保温腔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的加热出口,釜体底部中心设置有出料口,保温腔顶盖中部安装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的输出口与釜体内部设置的搅拌桨叶连通,搅拌电机左侧的釜体顶盖上设置有观察孔,且搅拌电机右侧的釜体顶盖上设置有进料口。优选的,所述不锈钢反应釜、不锈钢储罐和板框过滤器下端的出料口连接的管道上均安装有控制阀,并且袋式过滤器的进料口和板框过滤器的进料口上均安装有控制阀。优选的,所述不锈钢反应釜采用碳钢夹套内衬搪瓷反应釜,不锈钢反应釜上端设置有透明玻璃材质的观察孔、温度传感器安装口、进料口、压力传感器安装口、液位计安装口、真空阀安装口以及进气口。优选的,所述不锈钢反应釜外侧的保温腔外壳上均匀焊接有四组支撑座,且支撑座上方的釜体上连接有循环料口,同时不锈钢反应釜外侧设置的保温腔通过加热出口和加热进口与加热装置连通,并且保温腔内部加热介质为导热油和蒸汽的其中一种。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在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中的应用。通过采用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对药用油酸乙酯进行精制获取高纯度药用级油酸乙酯产品。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适用于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工艺连接在一起,可连续生产,工作效率高,能够配合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对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得到高纯度药用级油酸乙酯产品,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向反应罐内部填充氮气,氮气起氧化物置换作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油酸乙酯产品的质量和纯度,所得产品过氧化值低、颜色浅,符合药用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结构图;图2为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不锈钢反应釜的结构图;图3为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的俯视图;图4为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中标号:1、不锈钢反应釜;2、板框过滤器;3、输送管道;4、第一离心泵;5、第一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7、袋式过滤器;8、桶式滤芯过滤器;9、不锈钢储罐;10、第二离心泵;11、釜体;12、保温腔;13、加热进口;14、加热出口;15、出料口;16、搅拌桨叶;17、支撑座;18、观察孔;19、搅拌电机;20、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厂家的条件作进一步调整,未说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条件。实施例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料、投料、吸附浓缩、混合以及灌装;步骤A.配料:按投料配比进行对油酸乙酯、活性炭称配;步骤B.投料:将1000Kg油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步骤C.吸附浓缩:加入0.1%的活性炭,待温度降至70~80℃,搅拌吸附脱色30分钟,趁热板框循环滤过,当药液澄清后,将其温度冷却至45℃以下,再经袋式滤过;步骤D.混合:再将滤液用泵打入不锈钢储罐混合30min,经检验合格后,再至精密过滤,灌装即得;步骤E.灌装:将料液按20Kg/桶的规格以聚乙烯桶包装;吸附浓缩包括:当药液澄清后,将其温度升到140~150℃,通氮气,进行氧化物置换,打开真空阀,真空度调至-0.03pa减压置换2小时,再将其温度冷却至45℃以下,再经袋式滤过后。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A中物料的配比为油酸乙酯:活性炭=100:0.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c中吸附搅拌速度30-60转/分,吸附浓缩中氮气置换搅拌速度30-60转/分。如图1—4所示: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包括不锈钢反应釜1、板框过滤器2、袋式过滤器7、桶式滤芯过滤器8和不锈钢储罐9,不锈钢反应釜1下端的出料口15通过三通连接带有第一离心泵4的输送管道3,且输送管道3后端与板框过滤器2连通,并且板框过滤器2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不锈钢反应釜1上端的循环料口连接,不锈钢反应釜1下端的出料口15通过三通连接袋式过滤器7,且袋式过滤器7的出料口通过带有第二离心泵10的管道连接不锈钢储罐9,不锈钢储罐9的出料口连接有桶式滤芯过滤器8,不锈钢反应釜1包括釜体11、保温腔12、搅拌桨叶16和搅拌电机19,釜体1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腔12,且保温腔12上方侧面设置有连通的加热进口13,并且保温腔12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的加热出口14,釜体11底部中心设置有出料口15,保温腔12顶盖中部安装有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料、投料、吸附浓缩、混合以及灌装,其特征在于:/n步骤A.配料:按投料配比进行对油酸乙酯、活性炭称配;/n步骤B.投料:将1000Kg油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n步骤C.吸附浓缩:加入0.1%的活性炭,待温度降至70~80℃,搅拌吸附脱色30分钟,趁热板框循环滤过,当药液澄清后,将其温度冷却至45℃以下,再经袋式滤过;/n步骤D.混合:再将滤液用泵打入不锈钢储罐混合30min,经检验合格后,再至精密过滤,灌装即得;/n步骤E.灌装:将料液按20Kg/桶的规格以聚乙烯桶包装;/n吸附浓缩包括:当药液澄清后,将其温度升到140~150℃,通氮气,进行氧化物置换,打开真空阀,真空度调至-0.03pa减压置换2小时,再将其温度冷却至45℃以下,再经袋式滤过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料、投料、吸附浓缩、混合以及灌装,其特征在于:
步骤A.配料:按投料配比进行对油酸乙酯、活性炭称配;
步骤B.投料:将1000Kg油酸乙酯加入反应釜中;
步骤C.吸附浓缩:加入0.1%的活性炭,待温度降至70~80℃,搅拌吸附脱色30分钟,趁热板框循环滤过,当药液澄清后,将其温度冷却至45℃以下,再经袋式滤过;
步骤D.混合:再将滤液用泵打入不锈钢储罐混合30min,经检验合格后,再至精密过滤,灌装即得;
步骤E.灌装:将料液按20Kg/桶的规格以聚乙烯桶包装;
吸附浓缩包括:当药液澄清后,将其温度升到140~150℃,通氮气,进行氧化物置换,打开真空阀,真空度调至-0.03pa减压置换2小时,再将其温度冷却至45℃以下,再经袋式滤过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物料的配比为油酸乙酯:活性炭=10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吸附搅拌速度30-60转/分,吸附浓缩中氮气置换搅拌速度30-60转/分。


4.一种药用油酸乙酯的精制装置,包括不锈钢反应釜(1)、板框过滤器(2)、袋式过滤器(7)、桶式滤芯过滤器(8)和不锈钢储罐(9),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反应釜(1)下端的出料口(15)通过三通连接带有第一控制阀(5)和第一离心泵(4)的输送管道(3),且输送管道(3)后端与板框过滤器(2)连通,并且板框过滤器(2)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不锈钢反应釜(1)上端的循环料口连接,不锈钢反应釜(1)下端的出料口(15)通过三通以及带有第二控制阀(6)的管道连接袋式过滤器(7),且袋式过滤器(7)的出料口通过带有第二离心泵(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芳李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生药用辅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