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油脱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679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油脱皂装置,包括依次设置有原料油泵、原液筒和进料油泵的毛油管路,依次设置有碱水总泵、碱水筒和进料碱泵的碱水管路,以及设置有水泵的水管路,毛油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毛油池,碱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碱池,所述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水筒,水管路经过水泵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水管路与毛油管路的出口端和碱水管路的出口端汇为一路连接多效混合器的进口端,多效混合器的出口端连接换热器的进口端,换热器的出口端连和另一路水管路均与离心机相接,离心机通过皂角管路连接皂角池的进口端,皂角池的出口端连接有皂角输出管,离心机还通过油管路连接油箱的进口端,油箱的出口端连接有输油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油脱皂装置
本技术属于鱼油脱皂
,特别涉及一种鱼油脱皂装置。
技术介绍
粗鱼油又称毛鱼油,由于其含有由于其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杂质、胶质、鱼体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等杂质,其酸价较高,色泽较深,并伴有较浓的腥臭味,所以需经过精制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后才有使用价值,常用的鱼油精炼工艺流程为:粗鱼油-过滤-脱胶-水洗-干燥-脱色-冬化-脱臭-调制。现有的鱼油产品主要采用酯化工艺制成的乙酯型鱼油或者甘油酯型鱼油,近年研究表明,由于乙酯型鱼油在酯化过程中置换进定量的乙酯,造成了脂肪酸不平衡,食用后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并且乙酯型鱼油口服后的吸收率较低,因此乙酯型鱼油的使用受到了限制;甘油酯型鱼油性质稳定,保健效果优于乙酯型鱼油,但就现有的酯化工艺中甘油酯型鱼油的提取率不高,酯化提取过程具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大量限制了甘油酯型鱼油的使用和生产。故将毛油利用更好的则需要新的装置及其工艺来实现,例如对鱼油进行脱皂处理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油脱皂装置及其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油脱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有原料油泵、原液筒和进料油泵的毛油管路,依次设置有碱水总泵、碱水筒和进料碱泵的碱水管路,以及设置有水泵的水管路,所述毛油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毛油池,所述碱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碱池,所述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水筒,所述水管路经过水泵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水管路与毛油管路的出口端和碱水管路的出口端汇为一路连接多效混合器的进口端,所述多效混合器的出口端连接换热器的进口端,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连和另一路水管路均与离心机相接,所述离心机通过皂角管路连接皂角池的进口端,皂角池的出口端连接有皂角输出管,所述离心机还通过油管路连接油箱的进口端,所述油箱的出口端连接有输油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油脱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有原料油泵、原液筒和进料油泵的毛油管路,依次设置有碱水总泵、碱水筒和进料碱泵的碱水管路,以及设置有水泵的水管路,所述毛油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毛油池,所述碱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碱池,所述水管路的进口端连接水筒,所述水管路经过水泵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水管路与毛油管路的出口端和碱水管路的出口端汇为一路连接多效混合器的进口端,所述多效混合器的出口端连接换热器的进口端,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连和另一路水管路均与离心机相接,所述离心机通过皂角管路连接皂角池的进口端,皂角池的出口端连接有皂角输出管,所述离心机还通过油管路连接油箱的进口端,所述油箱的出口端连接有输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油脱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油管路的出口端先与一路水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为一路,再于碱水管路的出口端汇合为一路,再与多效混合器的进口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长山孔德义何富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五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