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49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无菌贴膜,所述无菌贴膜的中心穿刺点位置敷有阴离子泡沫敷料,所述所述无菌贴膜的中心穿刺点位置到无菌贴膜边缘设有一条引流管接口,所述阴离子泡沫敷料处连接有渗液吸收管,所述渗液吸收管上设有夹子,所述渗液吸收管的另一端设有负压管接头,所述负压管接头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由负压管管盖和负压管管壁组成,所述负压管管壁上设有刻度线。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吸收并收集穿刺腹液,避免腹液造成医疗过程中的伴随性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介绍
穿刺是指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而患者在进行穿刺腹腔单腔管时由于腹腔单腔管需定量放腹水,当单腔管承夹闭状态时,由于腹内压不断变化(咳嗽或腹水量增多)都会引起腹内压增高,引流管此时处于夹闭状态,便会从引流管穿刺处渗出,这样会导致以下问题:1、穿刺处皮肤长时间侵泡在腹液里会使皮肤产生损害甚至感染。2、持续渗液会渗到衣服上影响病人的感受,同时也会给治疗过程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无菌贴膜,所述无菌贴膜的中心穿刺点位置敷有银离子泡沫敷料,所述所述无菌贴膜的中心穿刺点位置到无菌贴膜边缘设有一条引流管接口,所述银离子泡沫敷料处连接有渗液吸收管,所述渗液吸收管上设有夹子,所述渗液吸收管的另一端设有负压管接头,所述负压管接头连接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由负压管管盖和负压管管壁组成,所述负压管管壁上设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负压接头由接头闷盖和接头透盖组成。优选的:所述接头闷盖和接头透盖连接处为卯榫卡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接头透盖的尖端长度等于负压管管盖的长度。优选的:所述负压管管盖上表面中心设有负压压强密封,所述负压压强密封下方设有负压管液封。优选的:所述负压管液封中心嵌有液封橡胶圈。优选的:所述无菌贴膜为不透气的塑料材质,所述无菌贴膜贴于皮肤的一面涂有灭菌的皮肤用粘合剂。优选的:所述负压管管壁为透明质地塑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利用负压管吸收渗液,避免渗液对穿刺口的伤害,同时可以具备收集渗液作为后续化验检查的材料的功能;2、无菌贴膜可以密封导流管和穿刺口,避免细菌的进入,同时,起到固定导流管的作用;3、银离子泡沫敷料具备杀菌功效,可以作为穿刺检查的一道灭菌保险;4、负压管盖和接头透盖处具备两次密封,该设计下的负压管作为渗液的取用保存容器也很方便合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无菌贴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渗液吸收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负压接头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负压管的剖视图。图中:1、无菌贴膜;11、银离子泡沫敷料;12、引流管接口;2、渗液吸收管;21、夹子;22、负压管接头;221、接头闷盖;222、接头透盖;3、负压管;31、负压管管盖;311、负压压强密封;312、负压管液封;313、液封橡胶圈;32、负压管管壁;321、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无菌贴膜1的中心穿刺点位置敷有银离子泡沫敷料11,银离子泡沫敷料11具有杀菌作用,无菌贴膜1的中心穿刺点位置到无菌贴膜1边缘设有一条引流管接口12,银离子泡沫敷料11处连接有渗液吸收管2,渗液吸收管2上设有夹子21,渗液吸收管2的另一端设有负压管接头22,负压管接头22连接有负压管3,负压管3由负压管管盖31和负压管管壁32组成,负压管管壁32上设有刻度线321。负压接头22由接头闷盖221和接头透盖222组成。接头闷盖221和接头透盖222连接处为卯榫卡接结构。具体的,接头闷盖221和接头透盖222可以拆分,在吸收渗液完毕后,可以把接头闷盖221直接从接头透盖222这里拔出来,这时接头透盖222就可以作为第二道密封,密封负压管3内液体。接头透盖222的尖端长度等于负压管管盖31的长度。负压管管盖31上表面中心设有负压压强密封311,负压压强密封311下方设有负压管液封312。负压管液封312中心嵌有液封橡胶圈313。进一步的,负压压强密封311是橡胶质地的,在使用时,可以被接头透盖222的尖端捅破,此时接头透盖222的尖端会抵到液封橡胶圈313的位置里。无菌贴膜1为不透气的塑料材质,无菌贴膜1贴于皮肤的一面涂有灭菌的皮肤用粘合剂,可以固定导流管,且防止细菌进入穿刺处。负压管管壁32为透明质地塑料制成,配合刻度线321可以记录腹腔渗液的量。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将无菌贴膜1的中心穿刺点位置敷有银离子泡沫敷料11的那一区域对准穿刺处,然后通过引流管接口12固定好引流管,,接着将无菌贴膜1紧贴皮肤贴好,接着用接头透盖222的尖端捅破负压管3的负压压强密封311,由于压强作用,渗液流进负压管3内,然后用夹子把渗液吸收管2连着负压管3固定在病床床单上;待到吸收完成,可以拔出负压管接头22,或是选择拔开负压管接头22上的接头闷盖221区域,即可获得装有渗液的负压管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无菌贴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贴膜(1)的中心穿刺点位置敷有银离子泡沫敷料(11),所述无菌贴膜(1)的中心穿刺点位置到无菌贴膜(1)边缘设有一条引流管接口(12),所述银离子泡沫敷料(11)处连接有渗液吸收管(2),所述渗液吸收管(2)上设有夹子(21),所述渗液吸收管(2)的另一端设有负压管接头(22),所述负压管接头(22)连接有负压管(3),所述负压管(3)由负压管管盖(31)和负压管管壁(32)组成,所述负压管管壁(32)上设有刻度线(3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包括无菌贴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贴膜(1)的中心穿刺点位置敷有银离子泡沫敷料(11),所述无菌贴膜(1)的中心穿刺点位置到无菌贴膜(1)边缘设有一条引流管接口(12),所述银离子泡沫敷料(11)处连接有渗液吸收管(2),所述渗液吸收管(2)上设有夹子(21),所述渗液吸收管(2)的另一端设有负压管接头(22),所述负压管接头(22)连接有负压管(3),所述负压管(3)由负压管管盖(31)和负压管管壁(32)组成,所述负压管管壁(32)上设有刻度线(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接头(22)由接头闷盖(221)和接头透盖(22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吸收伤口渗液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闷盖(221)和接头透盖(222)连接处为卯榫卡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伦祁智万旭英沈剑君魏霞丽徐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