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49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导尿管、水囊腔管、引流腔管与冲洗腔管,所述导尿管的一端分别于水囊腔管、引流腔管和冲洗腔管连接,所述导尿管的外部刻有三组记号条,所述导尿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导尿头,所述导尿头上开设有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所述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均由若干组导流孔组成,所述导流孔之间均匀设置,且若干组所述导流孔之间形成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保证导尿管的通畅性,进而有效的保证了不会被粘液跟血块堵塞,有效的提高了导尿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方便病人使用,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
技术介绍
超滑抗菌导尿管主要以橡胶或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材料制成,根据长度、规格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超滑抗菌导尿管。超滑抗菌导尿管主要适用的人群有因特殊病症引起的排尿存在障碍的病人,因为进行了一些特殊的手术,比如泌尿道的手术、妇科的手术等,而无法进行正常排尿的病人,或者是某些需要进行特殊记录的病人,需要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尿量,或者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要进行尿液检测的病。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导尿管在使用时,不便于快速有效的对患者体内尿液进行输送,同时无法有效的保证导尿管的通畅性,使用时极易被粘液跟血块堵塞,极大的降低了导尿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不便病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以解决传统导尿管不便于快速有效的对患者体内尿液进行输送,同时无法有效的保证导尿管的通畅性,使用时极易被粘液跟血块堵塞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导尿管、水囊腔管、引流腔管与冲洗腔管,所述导尿管的一端分别于水囊腔管、引流腔管和冲洗腔管连接,所述导尿管的外部刻有三组记号条,所述导尿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导尿头,所述导尿头上开设有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所述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均由若干组导流孔组成,所述导流孔之间均匀设置,且若干组所述导流孔之间形成环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导尿管的端处为弧状结构,所述水囊腔管的一端开设有水囊注水口。优选的,所述引流腔管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冲洗腔管的一端开设有冲洗注水口。优选的,三组所述记号条之间均匀设置,所述记号条之间形成的距离相同。优选的,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上导流孔均开设有三个,且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上的导流孔之间呈错位设置。优选的,所述导流孔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上的导流孔尺寸相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导尿管外部三组记号条之间均匀设置,且记号条之间形成的距离相同,在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对导尿管进入患者尿道的长度进行控制与观测,便于有效的将导尿管输送到合适的位置,同时通过在导尿管的一端连接有引流腔管,具体使用时,便于快速有效的将尿液输送出患者的体外。(2)本技术同时通过第一组侧孔、第二组侧孔均由若干组导流孔组成,使用时,便于全方位的对患者的尿液进行导流工作,同时若干组导流孔之间形成环状结构,使用时,便于对尿液进行多角度的导流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提高了导尿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桶体的导尿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尿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导尿管;3、水囊腔管;4、引流腔管;5、冲洗腔管;6、记号条;7、导尿头;8、第一组侧孔;9、第二组侧孔;10、导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由导尿管2、水囊腔管3、引流腔管4与冲洗腔管5,所述导尿管2的一端分别于水囊腔管3、引流腔管4和冲洗腔管5连接,所述导尿管2的外部刻有三组记号条6,所述导尿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导尿头7,所述导尿头7上开设有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所述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均由若干组导流孔10组成,所述导流孔10之间均匀设置,且若干组所述导流孔10之间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导尿管2的端处为弧状结构,所述水囊腔管3的一端开设有水囊注水口,便于对导尿管内部进行注水;所述引流腔管4的一端开设有出液口,便于将患者体内的尿液进行输送,所述冲洗腔管5的一端开设有冲洗注水口;三组所述记号条6之间均匀设置,所述记号条6之间形成的距离相同,便于有效的对导尿管2进入患者尿道的长度进行控制与观测;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上导流孔10均开设有三个,且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上的导流孔10之间呈错位设置,便于全方位的对患者的尿液进行导流工作;所述导流孔10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上的导流孔10尺寸相同。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导尿管2缓缓的插入患者的尿道中,同时通过三组记号条6之间均匀设置,且记号条6之间形成的距离相同,在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对导尿管2进入患者尿道的长度进行控制与观测,便于有效的将导尿管2输送到合适的位置,同时当导尿管2固定完成后,之后尿液通过导尿头7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快速的将尿液输送至引流腔管4内部,之后经过引流腔管4一端的出液口快速的将尿液输送出患者的体外,同时通过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均由若干组导流孔10组成,使用时,便于全方位的对患者的尿液进行导流工作,同时若干组导流孔10之间形成环状结构,使用时,便于对尿液进行多角度的导流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保证了不会被粘液跟血块堵塞,有效的提高了导尿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由导尿管(2)、水囊腔管(3)、引流腔管(4)与冲洗腔管(5),所述导尿管(2)的一端分别于水囊腔管(3)、引流腔管(4)和冲洗腔管(5)连接,所述导尿管(2)的外部刻有三组记号条(6),所述导尿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导尿头(7),所述导尿头(7)上开设有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所述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均由若干组导流孔(10)组成,所述导流孔(10)之间均匀设置,且若干组所述导流孔(10)之间形成环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由导尿管(2)、水囊腔管(3)、引流腔管(4)与冲洗腔管(5),所述导尿管(2)的一端分别于水囊腔管(3)、引流腔管(4)和冲洗腔管(5)连接,所述导尿管(2)的外部刻有三组记号条(6),所述导尿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导尿头(7),所述导尿头(7)上开设有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所述第一组侧孔(8)、第二组侧孔(9)均由若干组导流孔(10)组成,所述导流孔(10)之间均匀设置,且若干组所述导流孔(10)之间形成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超滑抗菌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2)的端处为弧状结构,所述水囊腔管(3)的一端开设有水囊注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