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35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它涉及了鉴别诊断口蹄疫的抗原的基因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口蹄疫鉴别抗原会出现非特异性反应,造成检出假阳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72bp、177bp、351bp、525bp和699bp。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因序列表达的蛋白克服了大分子量重组蛋白出现非特异性反应,造成检出假阳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鉴别诊断口蹄疫的抗原的基因序列。
技术介绍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以下简称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以下简称FMDV)感染引起的多种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发热性传染病,以流行广、传播快、发病率高而著称。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口蹄疫也是人畜共患病,因此世界各国相当重视对该病的研究和防制。 2003年10月9日在中国申请的申请号为200310100114.5的专利《一种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3ABC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公开了口蹄疫病毒3ABC的基因及利用该基因建立可鉴别口蹄疫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的诊断试剂盒。此专利技术专利中的检测抗原仅是初步提纯的包涵体,除重组3ABC抗原外,还含有大量杂质蛋白,在动物血清中发现大肠杆菌抗体是一个常见现象,包涵体中含有的大肠杆菌菌体蛋白会与被检血清中的大肠杆菌抗体反应,因而大肠杆菌系统表达的蛋白由于纯化问题会导致一定的假阳性检出率;又由于灭活疫苗中制备过程中可能会残留痕量3ABC抗原特别是3A抗原,可诱导机体产生抗非结构蛋白抗体,重复注射疫苗后尤为明显。在野外检测重复注射疫苗动物血清时,偶尔也能检测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或可疑抗体。Bergman等还发现,年龄大的、重复注射疫苗的动物偶尔在EITB(酶联免疫吸附电转移测试)中出现1条或1条以上3ABC蛋白阳性反应带,因而用全长的3ABC基因转化的抗原作为包被抗原也存在混淆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口蹄疫鉴别抗原会出现非特异性反应,造成检出假阳性的问题,而提供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 本专利技术第一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长度为72bp,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将本专利技术第一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命名为BF基因。 本专利技术第二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长度为177bp,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是以本专利技术SEQ ID NO.1所示基因序列为基本单元,并以编码连接肽GGTGGTGGTGGATCC在各基本单元之间进行串联,本专利技术第二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由2个基本单元和1个编码连接肽串联而成。 将本专利技术第二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命名为2BF基因。 本专利技术第三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长度为351bp,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是以本专利技术SEQ ID NO.1所示基因序列为基本单元,并以编码连接肽GGTGGTGGTGGATCC在各基本单元之间进行串联,本专利技术第三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由4个基本单元和3个编码连接肽串联而成。 将本专利技术第三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命名为4BF基因。 本专利技术第四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长度为525bp,基因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四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是以本专利技术SEQ ID NO.1所示基因序列为基本单元,并以编码连接肽GGTGGTGGTGGATCC在各基本单元之间进行串联,本专利技术第四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由6个基本单元和5个编码连接肽串联而成。 将本专利技术第四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命名为6BF基因。 本专利技术第五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长度为699bp,基因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五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是以本专利技术SEQ ID NO.1所示基因序列为基本单元,并以编码连接肽GGTGGTGGTGGATCC在各基本单元之间进行串联,本专利技术第五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由8个基本单元和7个编码连接肽串联而成。 将本专利技术第五种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命名为8BF基因。 本专利技术的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表达的蛋白具有以下优点 1、表达的蛋白(nBF蛋白,nBF蛋白包括BF基因表达的蛋白、2BF基因表达的蛋白、4BF基因表达的蛋白、6BF基因表达的蛋白和8BF基因表达的蛋白)可检测所有易感动物的所有亚型的FMDV nBF蛋白抗原表位在各型FMDV都高度保守,用NCBI的Blast进行相似性搜索发现,组成nBF蛋白的多肽与口蹄疫南非2型(SAT2-FMDV)相似性最差,但相似度也在93%~96%,因此nBF蛋白可检测所有亚型的FMDV感染抗体。 2、表达nBF蛋白的生产工艺简单且成本低 本专利技术的基因序列可以通过IPTG诱导重组大肠杆菌在体外大量的表达nBF蛋白,大规模工业生产还可使用乳糖代替IPTG进一步降低成本;大肠杆菌的工业发酵工艺已相当成熟,相对于基于口蹄疫全病毒制备抗原来说,所需生产设备要少、生产工艺简单,并且生产成本较低。 3、表达的蛋白可通过检测动物血清来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 含有BF表位的非结构蛋白在口蹄疫病毒复制时大量产生,因此口蹄疫感染动物可在体内产生高水平的抗BF抗体,而灭活疫苗中非结构蛋白被去除,动物免疫后将不产生抗BF抗体。因此用优选出的纯化8BF蛋白建立ELISA,可通过检测动物血清来区分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 4、本专利技术基因所表达的nBF蛋白的基本单元序列仅编码24个氨基酸,所以克服了大分子量重组蛋白(如专利200310100114.5的重组3ABC约870个氨基酸)因存在众多可以同其他小核糖核酸病毒抗体产生交叉反应的表位,可能出现许多非特异性反应的缺陷,因此本专利技术基因不产生假阳性的问题。 5、本专利技术的基因表达的nBF蛋白都是可溶性的,而不是包涵体。 6、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筛选已表达的nBF蛋白,证明口蹄疫标准阳性血清(O型和Asia I型)都可与之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疫苗免疫血清则不发生反应。选用表达量大且抗原性好的8BF蛋白,亲合层析纯化后建立可鉴别口蹄疫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的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五的蛋白可溶性分析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六的蛋白鉴定口蹄疫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为GGTCCTTATGCTGGTCCAATGGAACGTCAGAAACCTCTCAAAGTGAAAGCCAAAGCGCCGGTGGTGAAAGAA。 本实施方式的基因序列交由基因工程公司合成。 本实施方式的基因序列也可以采用SOE-PCR方法人工合成(人工合成操作由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微生物考研室独立完成)。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的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为GGTCCTTATGCTGGTCCAATGGAACGTCAGAAACCTCTCAAAGTGAAAGCCAAAGCGCCGGTGGTGAAAGAAGGTGGTGGTGGATCTGGTCCTTATGCTGGTCCAATGGAACGTCAGAAACCTCTCAAAGTGAAAGCC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其特征在于鉴别诊断口蹄疫的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为GGTCCTTATGCTGGTCCAATGGAACGTCAGAAACCTCTCAAAGTGAAAGCCAAAGCGCCGGTGGTGAAAGA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伟高明春马波李勐张润祥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