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433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包括龙骨组焊工序和总成组焊工序,具体步骤如下:焊前准备,除去部件焊缝附近的氧化膜并清洗掉油污;正装组对;点焊固定,对已完成正装组对的部件的焊缝进行手动点焊;机器人满焊作业,正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凸面焊缝;反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凹面焊缝;并用压铁对凹面焊缝附近进行镇压;焊后清理及检验,对焊缝表面进行擦灰清理,按内型材件焊缝质量要求进行检验。通过对龙骨和蒙皮在材质、尺寸两个维度的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两道工序以及正、反装焊接参数的合理调整,避免了焊接时蒙皮变形的情况,使得焊缝强度显著提升,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返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发展到了瓶颈阶段,难以通过突破性的技术革新大幅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因而许多厂商开始着眼于车身轻量化的研究方向上。为了保持较低的车身重心,动力电池往往被设置在车底中部,电池支架作为承载动力电池的结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十分重要。现有的电池支架一般在蒙皮内外两侧分别设置一套龙骨,外侧的龙骨用于对电池进行保护,内侧的龙骨用于对电池进行支撑,随着对轻量化的不断追求,很多厂商开始使用同等强度下质量更轻的铝合金作为电池支架的原材料,但在龙骨的组焊以及总成的组焊的过程中,易出现蒙皮变形、焊缝质量差、返修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包括龙骨组焊工序和总成组焊工序,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焊前准备,将焊缝附近30-45mm的范围内打磨除去龙骨型材和蒙皮表面的氧化膜后用丙酮或乙醇清洗掉其表面的油污;步骤二,正装组对,将需要焊接的两部分进行正装,利用专用工装在相应位置将两者压紧固定;步骤三,点焊固定,对已完成正装组对的部件的焊缝进行手动点焊,正装点焊电流为200-220A,焊接速度为18-22mm/s,焊接方式为PA平位置焊接;反装点焊电流为180-220A,焊接速度为18-24mm/s,焊接方式为PE仰位置焊接;步骤四,机器人满焊作业,正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凸面焊缝;反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凹面焊缝;并用压铁对凹面焊缝附近进行镇压;本阶段正、反装焊接时的焊接参数相同;步骤五,焊后清理及检验,对焊缝表面进行擦灰清理,按内型材件焊缝质量要求进行检验。进一步的,步骤三中龙骨组焊工序时,正装和反装点焊电流为200-220A,焊接速度均为18-20mm/s;总成组焊工序时,正装点焊电流为200-210A,焊接速度为20-22mm/s,反装点焊的电流为180-200A,焊接速度为20-24mm/s。进一步的,步骤三中龙骨组焊工序时焊点布置为每条焊缝一个焊点;总成组焊工序时,焊点间隔为800-1500mm。进一步的,步骤四中双丝联动焊接的焊接参数为前丝:电流为235-255A,电压为24.0V,速度为85-95cm/min;后丝:电流为200-225A,电压为23.8V,速度为85-95cm/min。进一步的,蒙皮采用热冲压淬火一体化成型工艺制成。进一步的,热冲压淬火一体化成型工艺中冲压速度大于400mm/s,保压时间10-20s,单位压力为1.2-1.5Mpa。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龙骨和蒙皮在材质、尺寸两个维度的分析,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两道工序以及正、反装焊接参数的合理调整,避免了焊接时蒙皮变形的情况,使得焊缝强度显著提升,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返修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包括龙骨组焊工序和总成组焊工序,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焊前准备,将焊缝附近30mm的范围内打磨除去龙骨型材和蒙皮表面的氧化膜后用丙酮或乙醇清洗掉其表面的油污;步骤二,正装组对,将需要焊接的两部分进行正装,利用专用工装在相应位置将两者压紧固定;步骤三,点焊固定,对已完成正装组对的部件的焊缝进行手动点焊,正装点焊电流为200-220A,焊接速度为18-22mm/s,焊接方式为PA平位置焊接;反装点焊电流为180-220A,焊接速度为18-24mm/s,焊接方式为PE仰位置焊接;步骤四,机器人满焊作业,正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凸面焊缝;反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凹面焊缝;并用压铁对凹面焊缝附近进行镇压;本阶段正、反装焊接时的焊接参数相同;步骤五,焊后清理及检验,对焊缝表面进行擦灰清理,按内型材件焊缝质量要求进行检验。进一步的,步骤三中龙骨组焊工序时,正装和反装点焊电流为200A,焊接速度均为18mm/s;总成组焊工序时,正装点焊电流为200A,焊接速度为20mm/s,反装点焊的电流为180A,焊接速度为20mm/s。进一步的,步骤三中龙骨组焊工序时焊点布置为每条焊缝一个焊点;总成组焊工序时,焊点间隔为800mm。进一步的,步骤四中双丝联动焊接的焊接参数为前丝:电流为235A,电压为24.0V,速度为85cm/min;后丝:电流为200-225A,电压为23.8V,速度为85cm/min。进一步的,蒙皮采用热冲压淬火一体化成型工艺制成。进一步的,热冲压淬火一体化成型工艺中冲压速度大于400mm/s,保压时间10s,单位压力为1.2Mpa。通过对龙骨和蒙皮在材质、尺寸两个维度的分析,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两道工序以及正、反装焊接参数的合理调整,避免了焊接时蒙皮变形的情况,使得焊缝强度显著提升,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返修率。实施例二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包括龙骨组焊工序和总成组焊工序,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焊前准备,将焊缝附近45mm的范围内打磨除去龙骨型材和蒙皮表面的氧化膜后用丙酮或乙醇清洗掉其表面的油污;步骤二,正装组对,将需要焊接的两部分进行正装,利用专用工装在相应位置将两者压紧固定;步骤三,点焊固定,对已完成正装组对的部件的焊缝进行手动点焊,正装点焊电流为200-220A,焊接速度为18-22mm/s,焊接方式为PA平位置焊接;反装点焊电流为180-220A,焊接速度为18-24mm/s,焊接方式为PE仰位置焊接;步骤四,机器人满焊作业,正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凸面焊缝;反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凹面焊缝;并用压铁对凹面焊缝附近进行镇压;本阶段正、反装焊接时的焊接参数相同;步骤五,焊后清理及检验,对焊缝表面进行擦灰清理,按内型材件焊缝质量要求进行检验。进一步的,步骤三中龙骨组焊工序时,正装和反装点焊电流为220A,焊接速度均为20mm/s;总成组焊工序时,正装点焊电流为210A,焊接速度为22mm/s,反装点焊的电流为200A,焊接速度为24mm/s。进一步的,步骤三中龙骨组焊工序时焊点布置为每条焊缝一个焊点;总成组焊工序时,焊点间隔为1500mm。进一步的,步骤四中双丝联动焊接的焊接参数为前丝:电流为255A,电压为24.0V,速度为95cm/min;后丝:电流为225A,电压为23.8V,速度为95cm/min。进一步的,蒙皮采用热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包括龙骨组焊工序和总成组焊工序,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步骤一,焊前准备,/n将焊缝附近30-45mm的范围内打磨除去龙骨型材和蒙皮表面的氧化膜后用丙酮或乙醇清洗掉其表面的油污;/n步骤二,正装组对,/n将需要焊接的两部分进行正装,利用专用工装在相应位置将两者压紧固定;/n步骤三,点焊固定,/n对已完成正装组对的部件的焊缝进行手动点焊,正装点焊电流为200-220A,焊接速度为18-22mm/s,焊接方式为PA平位置焊接;反装点焊电流为180-220A,焊接速度为18-24mm/s,焊接方式为PE仰位置焊接;/n步骤四,机器人满焊作业,/n正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凸面焊缝;反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凹面焊缝;并用压铁对凹面焊缝附近进行镇压;本阶段正、反装焊接时的焊接参数相同;/n步骤五,焊后清理及检验,/n对焊缝表面进行擦灰清理,按内型材件焊缝质量要求进行检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包括龙骨组焊工序和总成组焊工序,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焊前准备,
将焊缝附近30-45mm的范围内打磨除去龙骨型材和蒙皮表面的氧化膜后用丙酮或乙醇清洗掉其表面的油污;
步骤二,正装组对,
将需要焊接的两部分进行正装,利用专用工装在相应位置将两者压紧固定;
步骤三,点焊固定,
对已完成正装组对的部件的焊缝进行手动点焊,正装点焊电流为200-220A,焊接速度为18-22mm/s,焊接方式为PA平位置焊接;反装点焊电流为180-220A,焊接速度为18-24mm/s,焊接方式为PE仰位置焊接;
步骤四,机器人满焊作业,
正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凸面焊缝;反装焊接,采用激光跟踪加双丝联动焊接凹面焊缝;并用压铁对凹面焊缝附近进行镇压;本阶段正、反装焊接时的焊接参数相同;
步骤五,焊后清理及检验,
对焊缝表面进行擦灰清理,按内型材件焊缝质量要求进行检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电池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龙骨组焊工序时,正装和反装点焊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帅杨静张玉超马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英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