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746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包括固定在散热壳体左侧内部底端的电机以及电源本体,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蜗杆,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第一扇叶,第一转轴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蜗轮,第一蜗杆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一环形蜗轮,第二转轴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第二转轴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二环形蜗轮,下U型卡架下端与散热壳体内部底端之间等距固定连接至少两个减震件,上U型卡架上端对称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板,连接板上端转动连接套筒,双向螺杆环形外侧对称螺纹连接两个套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该设计散热性能好,提高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成本,便于更换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
本技术是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属于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源在各行各业的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高温是电源的大敌,特别在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电源,高温会导致运行不稳定,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烧坏某部件,但是现有的电源无法及时有效的将电源主体部件的热量散发出去,不能及时地通过与空气热交换散热,散热性能差,会影响电源使用寿命,需要设计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源无法及时有效的将电源主体部件的热量散发出去,不能及时地通过与空气热交换散热,散热性能差,会影响电源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能快速带动热量,散热性能好,提高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包括散热壳体以及安装在散热壳体内部上下布置的夹持组件,所述散热壳体内部设置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固定在散热壳体左侧内部底端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蜗杆且第一蜗杆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内顶端,所述第一蜗杆设置在夹持组件左侧,所述第一蜗杆上端延伸出散热壳体上侧并固定连接传动轮,所述散热壳体内部转动连接上下布置的第二蜗杆且第二蜗杆处在夹持组件右侧,所述第二蜗杆上端延伸出散热壳体上侧并固定连接辅助轮且辅助轮与传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蜗杆前侧等距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内部左壁上,所述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第一扇叶且第一扇叶处在夹持组件左侧,所述第一转轴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蜗轮,所述第一蜗杆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一环形蜗轮,所述第二蜗杆前侧等距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内部右壁上,所述第二转轴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且第二扇叶处在夹持组件右侧,所述第二转轴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二环形蜗轮,所述第二蜗杆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二环形蜗轮。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前端转动连接维修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上端固定连接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传动轮以及辅助轮。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左右两端均开设若干个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下端设置下U型卡架并延伸入下U型卡架内部,所述下U型卡架下端与散热壳体内部底端之间等距固定连接至少两个减震件,所述电源本体上端设置上U型卡架并延伸入上U型卡架内部,所述上U型卡架上端对称转动连接两个呈V型布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转动连接套筒,所述上U型卡架上侧设置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环形外侧对称螺纹连接两个套筒。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体内部顶端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前端延伸出前侧固定板前侧并固定连接手柄。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件包括固定在散热壳体内部底端的橡胶立柱,所述橡胶立柱上端滑动连接端盖并延伸入端盖内部,所述端盖固定在下U型卡架下端,所述橡胶立柱上端与端盖内部顶端之间固定连接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1、利用电机使第一蜗杆旋转,并使第一环形蜗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扇叶旋转,继而产生气流,又通过第二蜗杆使第二环形蜗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扇叶旋转,继而产生气流,能快速带动热量,散热性能好,提高使用寿命。2、另外第一蜗杆旋转会使传动轮旋转,又因辅助轮与传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以传动轮旋转会使辅助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蜗杆旋转,能通过一个电机带动两侧的第一扇叶以及第二扇叶旋转,降低设备成本。3、利用双向螺杆使两个套筒向内移动,会在连接板作用下使上U型卡架向下移动,进而对电源本体夹持,实现电源本体的快速拆装,便于更换和维护。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中散热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中夹持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中减震件的示意图。图中:1-散热壳体、2-维修门、3-散热组件、4-夹持组件、11-散热孔、12-外壳、31-电机、32-第一扇叶、33-第一转轴、34-第一环形蜗轮、35-第一蜗杆、36-第二扇叶、37-第二转轴、38-第二环形蜗轮、39-第二蜗杆、41-电源本体、42-下U型卡架、43-减震件、44-上U型卡架、45-连接板、46-套筒、47-双向螺杆、351-传动轮、391-辅助轮、431-端盖、432-橡胶立柱、433-弹簧、471-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包括散热壳体1以及安装在散热壳体1内部上下布置的夹持组件4,散热壳体1内部设置散热组件3,散热组件3包括固定在散热壳体1左侧内部底端的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蜗杆35且第一蜗杆35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顶端,第一蜗杆35设置在夹持组件4左侧,第一蜗杆35上端延伸出散热壳体1上侧并固定连接传动轮351,散热壳体1内部转动连接上下布置的第二蜗杆39且第二蜗杆39处在夹持组件4右侧,第二蜗杆39上端延伸出散热壳体1上侧并固定连接辅助轮391且辅助轮391与传动轮351通过皮带连接,第一蜗杆35前侧等距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转轴33且第一转轴33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部左壁上,第一转轴33右端固定连接第一扇叶32且第一扇叶32处在夹持组件4左侧,第一转轴33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蜗轮34,第一蜗杆35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一环形蜗轮34,第二蜗杆39前侧等距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转轴37且第二转轴37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部右壁上,第二转轴37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36且第二扇叶36处在夹持组件4右侧,第二转轴37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二环形蜗轮38,第二蜗杆39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二环形蜗轮38。具体地,首先将电机31接通电源,然后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机31,电机31工作带动第一蜗杆35旋转,因第一蜗杆35与第一环形蜗轮34啮合,所以第一蜗杆35旋转同时使第一环形蜗轮34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33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扇叶32旋转,继而产生气流,另外第一蜗杆35旋转会使传动轮351旋转,又因辅助轮391与传动轮351通过皮带连接,所以传动轮351旋转会使辅助轮391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蜗杆39旋转,又因第二蜗杆39与第二环形蜗轮38啮合,所以第二蜗杆39旋转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1)以及安装在散热壳体(1)内部上下布置的夹持组件(4),所述散热壳体(1)内部设置散热组件(3),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固定在散热壳体(1)左侧内部底端的电机(31),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蜗杆(35)且第一蜗杆(35)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顶端,所述第一蜗杆(35)设置在夹持组件(4)左侧,所述第一蜗杆(35)上端延伸出散热壳体(1)上侧并固定连接传动轮(351),所述散热壳体(1)内部转动连接上下布置的第二蜗杆(39)且第二蜗杆(39)处在夹持组件(4)右侧,所述第二蜗杆(39)上端延伸出散热壳体(1)上侧并固定连接辅助轮(391)且辅助轮(391)与传动轮(351)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蜗杆(35)前侧等距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转轴(33)且第一转轴(33)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部左壁上,所述第一转轴(33)右端固定连接第一扇叶(32)且第一扇叶(32)处在夹持组件(4)左侧,所述第一转轴(33)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蜗轮(34),所述第一蜗杆(35)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一环形蜗轮(34),所述第二蜗杆(39)前侧等距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转轴(37)且第二转轴(37)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部右壁上,所述第二转轴(37)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36)且第二扇叶(36)处在夹持组件(4)右侧,所述第二转轴(37)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二环形蜗轮(38),所述第二蜗杆(39)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二环形蜗轮(3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1)以及安装在散热壳体(1)内部上下布置的夹持组件(4),所述散热壳体(1)内部设置散热组件(3),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固定在散热壳体(1)左侧内部底端的电机(31),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蜗杆(35)且第一蜗杆(35)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顶端,所述第一蜗杆(35)设置在夹持组件(4)左侧,所述第一蜗杆(35)上端延伸出散热壳体(1)上侧并固定连接传动轮(351),所述散热壳体(1)内部转动连接上下布置的第二蜗杆(39)且第二蜗杆(39)处在夹持组件(4)右侧,所述第二蜗杆(39)上端延伸出散热壳体(1)上侧并固定连接辅助轮(391)且辅助轮(391)与传动轮(351)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一蜗杆(35)前侧等距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转轴(33)且第一转轴(33)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部左壁上,所述第一转轴(33)右端固定连接第一扇叶(32)且第一扇叶(32)处在夹持组件(4)左侧,所述第一转轴(33)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一环形蜗轮(34),所述第一蜗杆(35)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一环形蜗轮(34),所述第二蜗杆(39)前侧等距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转轴(37)且第二转轴(37)转动连接在散热壳体(1)内部右壁上,所述第二转轴(37)左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36)且第二扇叶(36)处在夹持组件(4)右侧,所述第二转轴(37)环形外侧固定连接第二环形蜗轮(38),所述第二蜗杆(39)前端等距啮合至少两个第二环形蜗轮(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热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1)前端转动连接维修门(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风冷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成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达德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