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压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1458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压电源系统,包括:机房电源、直流配电器、机框和多个升压器,所述机框包括外壳、总输入接口、分输出接口和导线,每个所述升压器均包括连接端子、升压输出接口和升压电路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机房电源与所述直流配电器电连接,向所述直流配电器提供电源,所述直流配电器将所述机房电源提供的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所述直流配电器电连接所述总输入接口,将直流电经所述机框的所述分输出接口传输至所述升压器;所述升压器的所述升压电路板将直流电电压升高,输出功率大、还可同时给多个设备进行供电、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压电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升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升压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运营商通信基站采用-48V直流电供电,电压低、电流大、传输距离短。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设备功率增大,且传输的过程中线路压降大,传统的供电电源输出的电压已经无法满足通讯设备的供电需求,限制5G的发展。因此,提供一种升压电源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压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房电源、直流配电器、机框和多个升压器;所述机房电源与所述直流配电器电连接,向所述直流配电器提供电源,所述直流配电器将所述机房电源提供的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所述机框包括外壳、总输入接口、分输出接口和导线,所述总输入接口包括总输入正接口和总输入负接口,所述分输出接口包括分输出正接口和分输出负接口,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空心壳体,所述外壳包括对立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总输入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分输出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第二侧壁一侧,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分输出接口在由所述第一侧壁指向所述第二侧壁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导线在所述外壳内部一端电连接所述总输入正接口,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分输出正接口;所述第二导线在所述外壳内部一端电连接所述总输入负接口,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分输出负接口;所述分输出接口还包括多个分输出子接口,多个所述分输出子接口与多个所述升压器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升压器相互独立工作;所述直流配电器电连接所述总输入接口,将直流电经所述机框的所述分输出接口传输至所述升压器;每个所述升压器均包括连接端子、升压输出接口和升压电路板;每个所述升压器的所述连接端子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分输出子接口电连接,另一端电连接各自所在的所述升压器内的所述升压电路板,所述升压电路板将直流电电压升高,多个所述升压器经所述第二缺口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升压输出接口包括升压输出正接口和升压输出负接口,所述升压电路板一端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输出接口。优选地,所述升压输出接口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板,另一端电连接有源天线设备,所述升压器经所述升压输出接口向所述有源天线设备提供的输出电压范围为-57V至-59V。优选地,所述升压器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升压器靠近所述第二缺口一端,所述升压器的冷却方式为风机强制冷却。优选地,所述升压器还包括直通输出接口;所述直通输出接口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板,另一端电连接有直流负载设备,所述升压器经所述直通输出接口向所述直流负载设备输出电流的最大值为41.3A。优选地,所述升压器还包括把手、运行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升压器靠近所述第二缺口的侧壁上;所述运行指示灯为绿色,所述故障指示灯为红色。优选地,所述升压器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升压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指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上并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优选地,所述机框还包括通讯接口和开关按钮;所述通讯接口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通讯接口与3个所述升压器一一对应进行电连接;所述开关按钮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开关按钮与3个所述升压器一一对应进行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升压电路板升压所需的最大时间为300ms。优选地,3个所述升压器工作时每个输出功率为2400W。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升压电源系统,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升压电源系统解决了电缆线路传输电压低的问题,且输出功率大,保证了通信设备正常工作输入电压,可满足5G机房通信设备供电需求;2、本专利技术内多个升压器独立工作,便于操控和拆卸,还可同时给多个设备进行供电,工作效率高。3、本专利技术的升压器设置风扇,强制冷却,保证安全,提高升压器使用寿命。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升压电源系统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升压电源系统中机框和升压器组合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升压电源系统中机框和升压器组合的内部结构图;1-机房电源,2-直流配电器,3-机框,4-升压器,5-外壳,6-总输入正接口,7-总输入负接口,8-分输出正接口,9-分输出负接口,10-第一导线,11-第二导线,12-升压输出正接口,13-升压输出负接口,14-连接端子(图中未画出),15-升压电路板(图中未画出),16-直通输出正接口,17-直通输出负接口,18-风扇,19-把手,20-运行指示灯,21-故障指示灯,22-通讯接口,23-开关按钮。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实施例1以下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升压电源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升压电源系统包括机房电源1、直流配电器2、机框3和多个升压器4;机房电源1与直流配电器2电连接,向直流配电器2提供电源,直流配电器2将机房电源1提供的电源转化为直流电;本专利技术中的机房还可以是基站。机框3包括外壳5、总输入接口、分输出接口和导线,总输入接口包括总输入正接口6和总输入负接口7,分输出接口包括分输出正接口8和分输出负接口9,导线包括第一导线10和第二导线11;外壳5为长方体空心壳体,外壳5包括对立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总输入接口设置于第一缺口,分输出接口设置于外壳5内靠近第二侧壁一侧,第二缺口与分输出接口在由第一侧壁指向第二侧壁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第一导线10在外壳5内部一端电连接总输入正接口6,另一端电连接分输出正接口8;第二导线11在外壳5内部一端电连接总输入负接口7,另一端电连接分输出负接口9;分输出接口还包括多个分输出子接口,多个分输出子接口与多个升压器4一一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压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房电源、直流配电器、机框和多个升压器;/n所述机房电源与所述直流配电器电连接,向所述直流配电器提供电源,所述直流配电器将所述机房电源提供的电源转化为直流电;/n所述机框包括外壳、总输入接口、分输出接口和导线,所述总输入接口包括总输入正接口和总输入负接口,所述分输出接口包括分输出正接口和分输出负接口,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n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空心壳体,所述外壳包括对立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总输入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分输出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第二侧壁一侧,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分输出接口在由所述第一侧壁指向所述第二侧壁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n所述第一导线在所述外壳内部一端电连接所述总输入正接口,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分输出正接口;所述第二导线在所述外壳内部一端电连接所述总输入负接口,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分输出负接口;/n所述分输出接口还包括多个分输出子接口,多个所述分输出子接口与多个所述升压器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升压器相互独立工作;/n所述直流配电器电连接所述总输入接口,将直流电经所述机框的所述分输出接口传输至所述升压器;/n每个所述升压器均包括连接端子、升压输出接口和升压电路板;/n每个所述升压器的所述连接端子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分输出子接口电连接,另一端电连接各自所在的所述升压器内的所述升压电路板,所述升压电路板将直流电电压升高,多个所述升压器经所述第二缺口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n所述升压输出接口包括升压输出正接口和升压输出负接口,所述升压电路板一端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输出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房电源、直流配电器、机框和多个升压器;
所述机房电源与所述直流配电器电连接,向所述直流配电器提供电源,所述直流配电器将所述机房电源提供的电源转化为直流电;
所述机框包括外壳、总输入接口、分输出接口和导线,所述总输入接口包括总输入正接口和总输入负接口,所述分输出接口包括分输出正接口和分输出负接口,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空心壳体,所述外壳包括对立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总输入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分输出接口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第二侧壁一侧,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分输出接口在由所述第一侧壁指向所述第二侧壁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所述第一导线在所述外壳内部一端电连接所述总输入正接口,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分输出正接口;所述第二导线在所述外壳内部一端电连接所述总输入负接口,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分输出负接口;
所述分输出接口还包括多个分输出子接口,多个所述分输出子接口与多个所述升压器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升压器相互独立工作;
所述直流配电器电连接所述总输入接口,将直流电经所述机框的所述分输出接口传输至所述升压器;
每个所述升压器均包括连接端子、升压输出接口和升压电路板;
每个所述升压器的所述连接端子一端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分输出子接口电连接,另一端电连接各自所在的所述升压器内的所述升压电路板,所述升压电路板将直流电电压升高,多个所述升压器经所述第二缺口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
所述升压输出接口包括升压输出正接口和升压输出负接口,所述升压电路板一端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输出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青松肖海峰李敬瑜侯德臣
申请(专利权)人:中塔新兴通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