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绕线防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60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绕线防飘结构,包括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上方设有第一磁环检测架和第二磁环检测架,所述底板靠内的一侧设有第一磁环夹持块和第二磁环夹持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绕线勾针与磁环夹持块共同构成的磁环固定位,以及上下防飘块共同构成的防飘块,共同提高绕线时的精准度,两侧的磁环检测口可有效检测每次的绕线是否成功以及成功绕线的圈数,上下防飘块之间的细小空间可有效的将绕线勾针上的铜线固定在一个水平线上,不易上下飘动,这样既可以更好的保证绕线勾针更顺利的将铜线绕进磁环,还能使两侧的磁环检测装置对线圈数的检测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绕线防飘结构
本技术涉及绕圈绕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绕线防飘结构,属于绕线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最常见的线圈应用有: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电路中的线圈是指电感器,是指导线一根一根绕起来,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简称电感,电感又可分为固定电感和可变电感,固定电感线圈简称电感或线圈,其广泛使用在共模滤波器、多频变压器、阻抗变压器、平衡及不平衡转换变压器、抑制电子设备EMI噪音、个人电脑及外围设备的USB线路、液晶显示面板、低压微分信号、汽车遥控式钥匙等。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线圈的使用无处不在,但是因为涉及到使用线圈的仪器通常比较精细,对线圈的要求比较高,通常在给磁环绕线圈时,不仅需要顺利的将铜线绕进磁环,还需要非常精确的绕对圈数,如果绕的线圈数量不对,则会影响产品性能,但由于铜线非常的细非常的轻飘,很容易在绕线时左右飘动,导致绕线勾针无法顺利将铜线绕进磁环,或者成功绕进磁环了但由于铜线太飘忽,使得两边的检测装置无法检测识别到,导致重复绕线,最终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绕线防飘结构,包括结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1)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两侧上方设有第一磁环检测架(3)和第二磁环检测架(4),所述第一磁环检测架(3)和第二磁环检测架(4)的上方开凿有通孔,所述第一磁环检测口(5)和第二磁环检测口(6)穿过通孔与第一磁环检测架(3)和第二磁环检测架(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靠内的一侧设有第一磁环夹持块(7)和第二磁环夹持块(8),所述第一磁环夹持块(7)的一侧设有勾针架(9),所述第一磁环夹持块(7)的一侧底部开凿有螺纹孔,所述勾针架(9)的一侧开凿有螺纹通孔,所述勾针架(9)通过螺栓与第一磁环夹持块(7)进行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绕线防飘结构,包括结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1)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两侧上方设有第一磁环检测架(3)和第二磁环检测架(4),所述第一磁环检测架(3)和第二磁环检测架(4)的上方开凿有通孔,所述第一磁环检测口(5)和第二磁环检测口(6)穿过通孔与第一磁环检测架(3)和第二磁环检测架(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靠内的一侧设有第一磁环夹持块(7)和第二磁环夹持块(8),所述第一磁环夹持块(7)的一侧设有勾针架(9),所述第一磁环夹持块(7)的一侧底部开凿有螺纹孔,所述勾针架(9)的一侧开凿有螺纹通孔,所述勾针架(9)通过螺栓与第一磁环夹持块(7)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勾针架(9)的一侧设有绕线勾针(10),所述底板(2)的上方设有顶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绕线防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的一侧上方设有上防飘块(12),与上防飘块(12)相对应的下方设有下防飘块(13),所述顶板(11)的一侧开凿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上防飘块(12)与下防飘块(13)通过螺栓与顶板(11)进行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巨亮吕海通陈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展晖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