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86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该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层及预埋于预制层内的钢筋组件;钢筋组件包括多根第一板筋和多根第二板筋,多根第一板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第一板筋均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多根第二板筋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第二板筋均与第二方向相垂直;每一第一板筋和/或每一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由于每一第一板筋和/或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叠合楼板的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因此,模具挡边不需要开设供第一板筋或第二板筋贯穿的贯穿孔,降低了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进而降低了叠合楼板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合楼板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呈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即可。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推广开来。在装配式楼板预制构件的生产中,由于一般的叠合楼板的端部具有伸出钢筋,因此需要在成型模具的挡边对应位置开设供伸出钢筋穿设的穿设孔。但是,不同尺寸的叠合楼板,其伸出钢筋的位置不同,需要制造特定的模具的挡边,从而影响生产效率以及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进而增加了叠合楼板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具有伸出钢筋的叠合楼板的生产效率低,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叠合楼板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叠合楼板。一种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层及预埋于所述预制层内的钢筋组件;所述钢筋组件包括多根第一板筋和多根第二板筋,多根所述第一板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均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多根所述第二板筋沿与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二板筋均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和/或每一所述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上述叠合楼板,在成型预制层时,利用多个模具挡边围合形成浇筑成型预制层的浇筑空间,在浇筑之前在浇筑空间内布设第一板筋和第二板筋。由于每一第一板筋和/或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叠合楼板的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因此,模具挡边不需要开设供第一板筋或第二板筋贯穿的贯穿孔,从而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降低了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进而降低了叠合楼板的生产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板筋本体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筋本体至少一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板筋还包括第一平行部,所述第一平行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板筋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平行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板筋本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至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板筋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板筋本体及固定连接于第二板筋本体至少一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板筋还包括第二平行部,所述第二平行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二板筋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平行部平行于所述第二板筋本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至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组件还包括多个桁架筋,多个所述桁架筋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桁架筋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暴露于所述预制层的顶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合楼板还包括至少两个楼板吊环,每一所述楼板吊环部分预埋于所述预制层,并从所述预制层的顶面穿出,且每一所述楼板吊环预埋于所述预制层的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筋和/或所述第二板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叠合楼板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叠合楼板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叠合楼板的钢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见图1、图2及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叠合楼板100,包括预制层10及预埋于该预制层10内的钢筋组件20(见图3)。该钢筋组件20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多根第一板筋21和多根第二板筋22。多根第一板筋21沿第一方向a间隔布设,且每一第一板筋21均与第一方向a相垂直。多根第二板筋22沿与第一方向a呈角度的第二方向b间隔布设,且每一第二板筋22均与第二方向b相垂直。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垂直。每一第一板筋21和/或每一第二板筋22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上述叠合楼板100,在成型预制层10时,利用多个模具挡边200围合形成浇筑成型预制层10的浇筑空间,在浇筑之前在浇筑空间内布设第一板筋21和第二板筋22。由于每一第一板筋21和/或第二板筋22的至少一端相对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叠合楼板100的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因此,模具挡边200不需要开设供第一板筋21或第二板筋22贯穿的贯穿孔,从而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降低了模具的加工成本和周转成本,进而降低了叠合楼板100的生产成本。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形成的平面与预制层10的顶面12相平行。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叠合楼板100的预制层10呈矩形。每一第一板筋21和每一第二板筋22的相对两端均分别从预制层10顶面12的四周穿出,从而用于成型预制层10的四个模具挡边200均不需要开设供第一板筋21或第二板筋22贯穿的贯穿孔。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板筋21包括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一板筋本体211及固定连接于第一板筋本体211至少一端的第一折弯部213。该第一折弯部213相对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预制层10的顶面12边缘穿出。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板筋21还包括第一平行部215。第一平行部2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折弯部213远离第一板筋本体211的一端,且第一平行部215平行于第一板筋本体211。如此,在装配叠合楼板100时,便于利用第一平行部215穿入其它结构(例如墙体、梁等)内来实现叠合楼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层及预埋于所述预制层内的钢筋组件;/n所述钢筋组件包括多根第一板筋和多根第二板筋,多根所述第一板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均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多根所述第二板筋沿与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二板筋均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n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和/或每一所述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层及预埋于所述预制层内的钢筋组件;
所述钢筋组件包括多根第一板筋和多根第二板筋,多根所述第一板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均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多根所述第二板筋沿与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且每一所述第二板筋均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和/或每一所述第二板筋的至少一端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板筋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板筋本体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板筋本体至少一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倾斜设置,并由所述预制层的顶面边缘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板筋还包括第一平行部,所述第一平行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所述第一板筋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平行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板筋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欧阳信李志荣罗权国聂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远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