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侧坡面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86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边侧坡面楼板,其包括混凝土主体和布设在混凝土主体内的预埋筋,其中,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用于与侧墙结构槽或H型钢搭接的立面侧面,和用于与边侧楼板拼接的坡面侧面,所述坡面侧面设有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坡面段和立面段,所述坡面段与混凝土主体顶面形成坡面,所述立面段形成与底面垂直的立面;所述预埋筋包括上层预埋筋和下层预埋筋,上层预埋筋和下层预埋筋均布设在所述混凝土主体的坡面段内,预埋筋一端自所述坡面伸出所述坡面侧面,并延伸至所述立面以外。本边侧坡面楼板通过预埋筋的双层布局,及预埋筋结构搭配,增强楼板整体承重性能;通过接缝处坡面设计,使其能够向内陷入浇盖混凝土,令层面整体强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侧坡面楼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侧坡面楼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和施工技术提高,国家和地方装配式政策的推动以及装配式评价标准的发行,装配式楼板属于装配式建筑评价指标之一。现有的装配式楼板一般由矩形混凝土主体和预埋在混凝土主体中的钢筋构成,施工时,在楼板铺设完成之后,于楼板上层浇盖保护层混凝土,从而形成叠合楼盖层面,这种楼板存在以下缺陷:(1)楼板依靠单向钢筋承重,容易在钢筋排布间隔处断裂;(2)楼板接缝处强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装配式楼板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通过钢筋布设增强楼板整体承重性能,且通过接缝处内陷浇盖混凝土使层面整体强度提高的边侧坡面楼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边侧坡面楼板包括混凝土主体和布设在混凝土主体内的预埋筋,其中,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用于与侧墙结构槽或H型钢搭接的立面侧面,和用于与边侧楼板拼接的坡面侧面,所述坡面侧面设有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坡面段和立面段,所述坡面段与混凝土主体顶面形成坡面,所述立面段形成与底面垂直的立面;所述预埋筋包括上层预埋筋和下层预埋筋,上层预埋筋和下层预埋筋均布设在所述混凝土主体的坡面段内,预埋筋一端自所述坡面伸出所述坡面侧面,并延伸至所述立面以外。双层预埋筋增强了楼板整体承重性能;接缝处坡面段可内陷浇盖混凝土,配合外露钢筋补位,使层面整体强度得到了提高。为与预制墙体及边侧楼板搭接,所述混凝土主体的顶面的四角处和靠近立面侧面一侧开有若干拼装孔。具体的,所述混凝土主体顶面的宽度为800mm,底面的宽度为900mm,长、高的尺寸为4180×120mm;所述坡面段的厚度为90mm;所述立面段的厚度为30mm;所述拼装孔的孔径为15mm。具体的,所述上层预埋筋与所述混凝土主体顶面的距离为20mm,所述下层预埋筋与所述混凝土主体顶面的距离为70mm,预埋筋外端与立面的垂直距离为20mm。作为一种便于制造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层预埋筋和下层预埋筋均为直筋。作为一种能够提供楼板更佳承重性能的实施方式,所述上层预埋筋为X型筋,所述下层预埋筋为直筋。进一步的,所述上层预埋筋与下层预埋筋之间设有斜拉筋。进一步的,所述斜拉筋一端焊连在上层预埋筋X型筋各交叉臂的中点处,另一端焊连在对应下层预埋筋直筋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位置处。本技术一种边侧坡面楼板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预埋筋的双层布局,及预埋筋结构搭配,增强楼板整体承重性能;(2)通过接缝处坡面设计,使其能够向内陷入浇盖混凝土,令层面整体强度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边侧坡面楼板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边侧坡面楼板实施方式1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边侧坡面楼板实施方式1的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边侧坡面楼板实施方式1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边侧坡面楼板实施方式1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边侧坡面楼板实施方式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边侧坡面楼板实施方式2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边侧坡面楼板实施方式2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边侧坡面楼板实施方式2的仰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主体、2-预埋筋、3-拼装孔;11-立面侧面、12-坡面侧面、13-坡面、14-立面、21-上层预埋筋、22-下层预埋筋、23-斜拉筋121-坡面段、122-立面段。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方式1:如图1至5所示,本边侧坡面楼板包括混凝土主体1和布设在混凝土主体内的预埋筋2,其中,所述混凝土主体1包括用于与侧墙结构槽或H型钢搭接的立面侧面11,和用于与边侧楼板拼接的坡面侧面12,所述坡面侧面12设有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坡面段121和立面段122,所述坡面段121与混凝土主体1顶面形成坡面13,所述立面段122形成与底面垂直的立面14;所述预埋筋2包括上层预埋筋21和下层预埋筋22,上层预埋筋21和下层预埋筋22均布设在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坡面段121内,预埋筋2一端自所述坡面13伸出所述坡面侧面12,并延伸至所述立面14以外。双层预埋筋增强了楼板整体承重性能;接缝处坡面段可内陷浇盖混凝土,配合外露钢筋补位,使层面整体强度得到了提高。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顶面的四角处和靠近立面侧面11一侧开有若干拼装孔3。用于立面侧面与预制墙体及坡面侧面与边侧楼板搭接。所述混凝土主体1顶面的宽度为800mm,底面的宽度为900mm,长、高的尺寸为4180×120mm;所述坡面段121的厚度为90mm;所述立面段12的厚度为30mm;所述拼装孔3的孔径为15mm。所述上层预埋筋21与所述混凝土主体1顶面的距离为20mm,所述下层预埋筋22与所述混凝土主体1顶面的距离为70mm,预埋筋2外端与立面4的垂直距离为20mm。所述上层预埋筋21和下层预埋筋22均为直筋。预埋筋结构相同,便于制造。实施方式2:如图6至8所示,所述上层预埋筋21为X型筋,所述下层预埋筋22为直筋。所述上层预埋筋21与下层预埋筋22之间设有斜拉筋23。所述斜拉筋23一端焊连在上层预埋筋21X型筋各交叉臂的中点处,另一端焊连在对应下层预埋筋22直筋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位置处。上、下层预埋筋结构互补,并通过斜拉筋连接为桁架体,能够提供楼板更佳承重性能。其余部件和结构如实施方式1所述,略。本边侧坡面楼板通过预埋筋的双层布局,及预埋筋结构搭配,增强楼板整体承重性能;通过接缝处坡面设计,使其能够向内陷入浇盖混凝土,令层面整体强度提高。以上描述显示了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基本原理,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的细节,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应将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看作示范性的,且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侧坡面楼板,其特征是:包括混凝土主体(1)和布设在混凝土主体内的预埋筋(2),其中,/n所述混凝土主体(1)包括用于与侧墙结构槽或H型钢搭接的立面侧面(11),和用于与边侧楼板拼接的坡面侧面(12),所述坡面侧面(12)设有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坡面段(121)和立面段(122),所述坡面段(121)与混凝土主体(1)顶面形成坡面(13),所述立面段(122)形成与底面垂直的立面(14);/n所述预埋筋(2)包括上层预埋筋(21)和下层预埋筋(22),上层预埋筋(21)和下层预埋筋(22)均布设在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坡面段(121)内,预埋筋(2)一端自所述坡面(13)伸出所述坡面侧面(12),并延伸至所述立面(14)以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侧坡面楼板,其特征是:包括混凝土主体(1)和布设在混凝土主体内的预埋筋(2),其中,
所述混凝土主体(1)包括用于与侧墙结构槽或H型钢搭接的立面侧面(11),和用于与边侧楼板拼接的坡面侧面(12),所述坡面侧面(12)设有沿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坡面段(121)和立面段(122),所述坡面段(121)与混凝土主体(1)顶面形成坡面(13),所述立面段(122)形成与底面垂直的立面(14);
所述预埋筋(2)包括上层预埋筋(21)和下层预埋筋(22),上层预埋筋(21)和下层预埋筋(22)均布设在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坡面段(121)内,预埋筋(2)一端自所述坡面(13)伸出所述坡面侧面(12),并延伸至所述立面(14)以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侧坡面楼板,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主体(1)的顶面的四角处和靠近立面侧面(11)一侧开有若干拼装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侧坡面楼板,其特征是:所述混凝土主体(1)顶面的宽度为800mm,底面的宽度为900mm,长、高的尺寸为41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华沈仲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优耐德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