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拱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76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拱桥结构,涉及钢拱桥建筑领域,包括桥面,桥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拱肋,桥面于拱肋两端处均设置有拱套,拱肋的端部插设于拱套的开口内,拱套内壁于拱肋周侧长度可调节设置有多个顶杆,拱套内填充有凝固连接物。针对现有技术存在连接处存在内应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顶杆将拱肋以自然的状态固定于拱套内,再通过向拱套内填充凝固连接物,进一步增强拱肋与拱套的连接强度,且拱肋与桥面之间的连接处无内应力产生,连接稳定性强,结构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拱桥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拱桥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拱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大多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制造,然而我们知道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建筑过程中整个工期较长,且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气候较为恶劣的地方,常年能够施工的时间很短,严重影响整个地域的发展,这就促生钢结构建筑的产生。对于现有的钢拱桥结构,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8166374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安全稳定型斜靠式系杆拱型桥,包括:拱座、斜拱肋、拱脚和端横梁,拱脚设于两端横梁的下方,拱座设于拱脚和端横梁上,其两端固定于端横梁上,斜拱肋设于拱座上。上述专利中,斜拱肋的端部固定于拱座上的方式为螺栓锁紧,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尺寸误差、装配尺寸误差始终客观存在,斜拱肋的端部与拱座上的螺纹孔位难以实现对应特别整齐,此时往往会通过敲击、加热等调整方式,使斜拱肋端部螺纹锁紧孔与拱座上的螺纹孔对应整齐,继而便于通过高强度螺栓进行锁紧固定,但通过这种方式固定,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内应力,不利于桥梁结构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连接处存在内应力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拱桥结构,进一步提高拱肋端部连接处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拱桥结构,包括桥面,所述桥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拱肋,所述桥面于所述拱肋两端处均设置有拱套,所述拱肋的端部插设于所述拱套的开口内,所述拱套内壁于所述拱肋周侧长度可调节设置有多个顶杆,所述拱套内填充有凝固连接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多个顶杆支撑固定拱肋的端部于拱套内,任何姿态误差的拱肋端部均可固定于拱套内,适应性强,有效避免由于尺寸误差的存在造成连接不便的问题;其二,拱肋端部以自然姿态延伸至拱套内,继而通过顶杆支撑固定,以及凝固连接物进一步加固连接,有效避免连接处存在内应力,大大改善拱肋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杆沿所述拱套外方向依次一体设置有螺纹段和拧动段,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在所述拱套上,所述拧动段设置于所述拱套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拧动段带动螺纹段转动,从而改变顶杆延伸至拱套内的长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纹段于所述拱套外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动锁紧螺母抵紧拱套侧壁,进一步固定顶杆在拱套内的长度,避免长度发生变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拱套内壁于所述拱肋的任一侧均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顶杆,且任一侧面上的多个所述顶杆不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固定拱肋的侧面位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拱肋于多个所述顶杆间固定有焊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强拱肋预埋至凝固连接物内的稳定性和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拱肋间水平固定有风撑,所述拱肋与所述桥面间沿所述桥面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用于支撑的吊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吊杆和风撑进一步增强拱肋固定在桥面上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风撑包括焊接固定于两所述拱肋间的外中空方管,所述外中空方管内穿设有内中空方管,所述内中空方管等间距固定于所述外中空方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减轻风撑质量的同时确保风撑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中空方管内壁固定有多个焊钉,所述焊钉远离所述外中空方管内壁的一端与所述内中空方管外壁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焊钉用于增加外中空方管与内中空方管间的连接部,提高风撑整体的结构强度。一种钢拱桥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图纸深化;S2,材料采购;S3,工厂加工;S4,预拼装;S5,构件运输;S6,临时支架基础施工;S7,桥面系临时支架安装;S8,梁拱结合段吊装;S9,端横梁吊装;S10,系梁、中横梁及小纵梁安装;S11,拱肋临时支架安装;S12,拱肋及风撑吊装,拆除拱肋临时支架;S13,吊杆初张拉;S14,拆除桥面系临时支架;S15,预制桥面板安装;S16,湿接缝施工;S17,水平系杆安装并张拉;S18,吊杆二次张拉;S19,附属钢结构安装;S20,钢结构竣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拱桥的搭建采用工厂预拼装,在去现场实施吊装施工而成,大大加快施工速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1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1,采用高强度螺栓于桥面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拱套;S112,将顶杆远离拧动段的一端打磨成球面;S113,将顶杆从拱套外插入至拱套内,并利用螺纹段实现顶杆与拱套之间的螺纹连接;S114,根据图纸设计预调节顶杆旋入拱套内的长度。步骤S1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21,采用分段吊装的方式吊装拱肋,并将拱肋的端部插入至拱套内;S122,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多个拱肋段,形成拱肋;在相对设置的两拱肋间吊装风撑;S123,调整并固定拱肋的姿态;S124,拧动顶杆,使顶杆的球面段与拱肋侧壁接触;S125,拆除拱肋临时支架,校核拱肋姿态位置;S126,拧紧顶杆,使顶杆与拱肋侧壁抵紧;拧动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与拱套侧壁抵紧;S127,向拱套内注入混凝土;S128,待混凝土凝固后,切断螺纹段凸出拱套的部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拱肋临时支架拆除后,拱肋完全由其两端的拱套支撑,在自然稳定承重状态下,拱肋处于一种无内应力最为稳定的支撑状态,此时再次校核拱肋姿态位置,无误后拧紧顶杆,加固拱肋的端部连接,以这种方式将拱肋固定,拱肋的姿态和受力最为自然,固定后结构稳定性更强。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多个顶杆支撑固定拱肋的端部于拱套内,任何姿态误差的拱肋端部均可固定于拱套内,适应性强,有效避免由于尺寸误差的存在造成连接不便的问题;其二,拱肋端部以自然姿态延伸至拱套内,继而通过顶杆支撑固定,以及凝固连接物进一步加固连接,有效避免连接处存在内应力,大大改善拱肋连接强度和稳定性;(2)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拧动段和螺纹段,便于改变顶杆延伸至拱套内的长度,同时辅助锁紧螺母,固定调整好后的顶杆,避免在填充凝固连接物的过程中,顶杆的位置发生改变;(3)进一步地,拱肋临时支架拆除后,拱肋完全由其两端的拱套支撑,在自然稳定承重状态下,拱肋处于一种无内应力最为稳定的支撑状态,此时再次校核拱肋姿态位置,无误后拧紧顶杆,加固拱肋的端部连接,以这种方式将拱肋固定,拱肋的姿态和受力最为自然,固定后结构稳定性更强。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拱桥结构,包括桥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1)两侧对称设置有拱肋(2),所述桥面(1)于所述拱肋(2)两端处均设置有拱套(3),所述拱肋(2)的端部插设于所述拱套(3)的开口内,所述拱套(3)内壁于所述拱肋(2)周侧长度可调节设置有多个顶杆(4),所述拱套(3)内填充有凝固连接物(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拱桥结构,包括桥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1)两侧对称设置有拱肋(2),所述桥面(1)于所述拱肋(2)两端处均设置有拱套(3),所述拱肋(2)的端部插设于所述拱套(3)的开口内,所述拱套(3)内壁于所述拱肋(2)周侧长度可调节设置有多个顶杆(4),所述拱套(3)内填充有凝固连接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4)沿所述拱套(3)外方向依次一体设置有螺纹段(6)和拧动段(7),所述螺纹段(6)螺纹连接在所述拱套(3)上,所述拧动段(7)设置于所述拱套(3)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段(6)于所述拱套(3)外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拱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套(3)内壁于所述拱肋(2)的任一侧均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顶杆(4),且任一侧面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钱华陆强夏宗富王娟刘瑾王文彬杨柳张美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