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料装置和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55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供料装置和应用该供料装置的加工设备,该供料装置包括设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的机架,第一升降组件设于上料工位,第二升降组件设于下料工位,用于驱动物料盘于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中升降运动。抓料组件设于机架,用于将上料工位的物料盘夹取并放置于下料工位。承载件用于承载物料盘,并且承载件可由机架的外部推入上料工位,或是,由下料工位抽离至机架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承载件可推入上料工位或是由下料工位内抽出,如此作业员上料操作可在上料工位的线操作,承载件推入上料工位,操作较为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料装置和加工设备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供料装置和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加工制造领域,采用自动化替代人工进行生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节约生产成本。相关技术中,汽车涡轮零件的自动化上料设备,需要人工将多个堆叠的料盘放置于上料工位,由机械手依次将料盘中的物料夹取,物料夹取完成后,多个空的料盘于下料工位上堆叠,需要人工从下料工位上将多个料盘卸下。上述工作过程中,人员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上取放料盘,活动空间较小,料盘的取放较为不便,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料装置,旨在方便作业员取放料盘的同时,降低料盘取放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供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上料工位,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于所述下料工位;抓料组件,所述抓料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以及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以承载物料盘,所述承载件可由所述机架的外部推入所述上料工位,或是,由所述下料工位抽离至所述机架的外部;当所述承载件进入所述上料工位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可抵顶于所述承载件,并驱动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抓料组件一侧运动,所述抓料组件夹取所述物料盘,并将所述物料盘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br>可选地,所述承载件包括助力车和载板,所述载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用以承载所述物料盘;所述助力车将所述载板推入所述上料工位,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抵顶于所述载板相对两侧,并驱动所述载板朝向所述抓料组件一侧运动;或,所述第二升降组件驱动所述物料盘朝向所述载板一侧运动。可选地,所述助力车设有定位柱,所述载板朝向所述助力车的一侧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可选地,所述载板的相对两侧还设有对接孔,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有对接凸块,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抵顶于所述载板,所述对接凸块容置于所述对接孔。可选地,所述供料装置还包括多个滚动件,多个所述滚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多个所述滚动件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围合形成限位区域,所述助力车限位于所述限位区域。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抵顶件,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抵顶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抵顶件于所述上料工位升降运动。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抵顶件的下方,所述抵顶件可弹性抵接于所述缓冲件。可选地,所述抓料组件包括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以及夹取件,所述第一线性模组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线性模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线性模组,所述夹取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所述第一线性模组驱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线性模组驱动所述夹取件朝向所述承载件一侧往复运动,以使所述夹取件夹取所述物料盘。可选地,所述夹取件包括两气缸和两夹爪,两所述气缸设于所述第二线性模组的相对两侧,一所述夹爪连接于一所述气缸;两所述气缸驱动两所述夹爪相互靠近或是远离运动,以使两所述夹爪夹取或是释放所述物料盘。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加工设备,用于加工涡轮,所述加工设备包括供料装置、抓料装置以及加工装置,所述供料装置为如上所述供料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供料装置包括设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的机架,第一升降组件设于上料工位,第二升降组件设于下料工位,用于驱动料盘于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中升降运动。抓料组件设于机架,用于将上料工位的物料盘夹取并放置于下料工位。承载件用于承载物料盘,并且承载件可由机架的外部推入上料工位,或是,由下料工位抽离至机架的外部。在一实施例中,作业员预先将物料托盘放置于承载件,并由机架的外部推入上料工位内,第一升降组件抵顶于承载件,并带动承载件朝向抓料组件一侧运动,抓料组件于上料工位将物料盘夹取并放置于下料工位的第二升降组件上,随着抓料组件不断地抓取物料盘,第一升降组件逐渐朝向抓料组件一侧运动,第二升降组件逐渐朝向远离抓料组件一侧运动,以使得抓料组件可以在同一位置准确地夹取物料盘,并将物料盘放置于下料工位。当物料盘于下料工位堆叠至一定的数量时,即物料盘堆叠于第二升降组件时,作业员将承载件从上料工位内抽出,并将其推入下料工位,第二升降组件朝向承载件一侧运动,物料盘承载于承载件,此时再将承载件于下料工位内抽出,即可完成物料盘的取放操作。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到,本技术的承载件可推入上料工位或是由下料工位内抽出,如此作业员的上料操作可在机架的外部进行,即,先将多个料盘搬运至承载件上,再将承载件推入上料工位,如此可避免物料的上料操作效率较高,并且上料时无需要再度将多个物料盘搬动至第一升降组件,使得作业员上料较为省力,同时降低了发生工作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供料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供料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供料装置沿A-A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供料装置320第二线性模组100机架330夹取件110上料工位400承载件120下料工位410助力车210第一升降组件411定位柱211对接凸块420载板212驱动件500滚动件213抵顶件500a限位区域214缓冲件1加工设备220第二升降组件20抓料装置300抓料组件30加工装置310第一线性模组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所述机架设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n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上料工位,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于所述下料工位;/n抓料组件,所述抓料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以及/n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以承载物料盘,所述承载件可由所述机架的外部推入所述上料工位,或是,由所述下料工位抽离至所述机架的外部;/n当所述承载件进入所述上料工位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可抵顶于所述承载件,并驱动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抓料组件一侧运动,所述抓料组件夹取所述物料盘,并将所述物料盘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
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上料工位,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于所述下料工位;
抓料组件,所述抓料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以及
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以承载物料盘,所述承载件可由所述机架的外部推入所述上料工位,或是,由所述下料工位抽离至所述机架的外部;
当所述承载件进入所述上料工位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可抵顶于所述承载件,并驱动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抓料组件一侧运动,所述抓料组件夹取所述物料盘,并将所述物料盘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助力车和载板,所述载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用以承载所述物料盘;
所述助力车将所述载板推入所述上料工位,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抵顶于所述载板相对两侧,并驱动所述载板朝向所述抓料组件一侧运动;或,
所述第二升降组件驱动所述物料盘朝向所述载板一侧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车设有定位柱,所述载板朝向所述助力车的一侧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的相对两侧还设有对接孔,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有对接凸块,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抵顶于所述载板,所述对接凸块容置于所述对接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装置还包括多个滚动件,多个所述滚动件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玲刘章秋于水才吴畏吴丰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