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41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包括设置在船体底部的转轴,转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的套筒,贯穿套筒端部设有升降活动杆,升降活动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为活塞,活塞与套筒端面之间设有升降弹簧,升降活动杆的另一端为阻力板,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轨道,轨道上就有滑座,滑座上具有旋钮,贯穿旋钮设置有伸缩活动杆,伸缩活动杆的一端交接于升降活动杆,另一端具有挡块,挡块与旋钮之间设有伸缩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可以使船舶在停泊时,减小水浪对船体冲击造成的上下波动,稳定船舶,有利于船上人员的生活与工作,也可避晕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属于船舶配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水上交通运输及公园、湖泊、水厍等处的游船也日益增多。近几年,国内外大型游轮和游船兴起,这些旅游型船只往往会长时间停泊在港口或岸边,停泊期间,船上人员活动频繁,在风浪环境下,就不可避免的会对船只有影响,不仅使乘坐人员晕船,随之带来的颠簸还会带来货物移位、船体结构受损等问题。因此,本领域内人士迫切希望有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防颠簸性能好的专利及产品问世。如申请号为201610269296.6的一种船舶防颠簸装置,它包括船体,船体底部设置重垂体,重垂体通过连接杆与船体固定连接或通过吃水深度调节机构与船体铰接连接。该装置适用于各类船舶,在船体发生两侧沉浮颠簸时,重垂体可以对颠簸的幅度起到阻尼作用,使船体逐渐趋于平稳,进而可以防止船体的侧翻;但是重垂体与船体之间为刚性连接,若船体吃水量不足的情况下,重垂体与船体会同步波动和颠簸,这样重垂体就毫无价值所言。如公开号为202783726U的一种船舶防颠簸装置,其在船体底部固定装有电机,电机轴上装有轮片,船体内驾驶室操纵台上装有调速手柄,以便根据水上风浪大小调节轮片转速。该技术通过对船下水体的搅拌阻尼船体的颠簸,不够理想的是需要消耗较多的动力,而且对船舶行驶方向的控制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该结构对于水浪向船体上部的冲击阻尼作用微小,故而克服船体颠簸的效果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包括设置在船体底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的套筒,套筒垂直于转轴,贯穿套筒端部设有升降活动杆,升降活动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为活塞,活塞与套筒端面之间设有升降弹簧,升降活动杆的另一端为阻力板,阻力板在水中呈水平状态,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平行于套筒的轨道,轨道上就有滑座,滑座上具有旋钮,贯穿旋钮设置有伸缩活动杆,伸缩活动杆的一端交接于升降活动杆,另一端具有挡块,挡块与旋钮之间设有伸缩弹簧。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船底位置开设有用于容纳阻尼的槽体,所述转轴位于槽体的一端,槽体内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转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位于靠近转轴的槽体内端具有铰接头,所述阻力板上安装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一头连接铰接头,另一端铰接于阻力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牵引杆为可伸缩的,牵引杆的伸缩范围小于升降弹簧压缩范围。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船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两个轨道之间设置有限位筒,轨道与限位筒刚性连接,所述升降活动杆位于限位筒内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通过具有阻力的阻力板,对船体的上下颠簸和波动形成缓冲的反作用力,对船体上下颠簸时具有牵引阻力,避免人员晕船现象的发生,以及货物移位、船体结构受损等问题;另外,整个阻尼机构可自动收放,不影响船只正常行驶;可应用于各种规格的船只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其中,1-转轴,2-套筒,3-升降活动杆,4-活塞,5-升降弹簧,6-阻力板,7-轨道,8-滑座,9-旋钮,10-伸缩活动杆,11-挡块,12-伸缩弹簧,13-铰接头,14-牵引杆,15-限位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结构上包括转轴1、套筒2、升降活动杆3、活塞4、升降弹簧5、阻力板6、轨道7、滑座8、旋钮9、伸缩活动杆10、挡块11、伸缩弹簧12;其中,转轴1安装在船体底部,转轴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的套筒2,套筒2垂直于转轴1,套筒2端部为封闭的,贯穿套筒2外端部设有升降活动杆3,升降活动杆3位于套筒2内的一端为活塞4,活塞4与套筒2外端面之间设有升降弹簧5,升降活动杆3的另一端为阻力板6,阻力板6在水中呈水平状态,且升降活动杆3垂直于阻力板6,可见,船体在收到波浪影响时,上下颠簸和波动,由于船体与阻力板6并非刚性连接,因此上下颠簸的力会延时传导给阻力板6,从而带动活塞4在套筒2内上下活动,再由升降弹簧5给予阻力,反作用于阻力板6,使得阻力板6始终向船体上下活动的反向施加阻力;为了提高阻力板6对船体上下颠簸的阻力,以及减少阻力板6上下摆动的频率,提高阻力板6的复位速度,提高其灵敏度,转轴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平行于套筒2的轨道7,轨道7两端封闭,轨道7上就有滑座8,滑座8可沿轨道7活动,滑座8上具有旋钮9,贯穿旋钮9设置有伸缩活动杆10,伸缩活动杆10的一端交接于升降活动杆3,另一端具有挡块11,挡块11与旋钮9之间设有伸缩弹簧12,当升降活动杆3上下活动幅度较大时,瞬间产生的向上或向下的力,通过伸缩活动杆10会反向带动滑座8在轨道7上的活动,而挡块11与旋钮9之间的伸缩弹簧12,又对此力产生反作用力,因此,当升降活动杆3瞬间向上或向下活动后,又可以产生更大的阻力,抑制阻力板6跟随船体上下活动,另外,在颠簸力度较大时,又可依赖伸缩弹簧12,快速平复阻力板6的上下活动,避免升降弹簧5拉伸过大,力的传导缓慢,导致阻力板6与船体同步上下活动。为了增加阻尼的实用性,在船底位置开设有用于容纳阻尼的槽体,所述转轴1位于槽体的一端,槽体内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转轴1,可控制驱动电机带动转轴1正反转,在不使用时,使整个阻尼收入槽体内。但由于升降活动杆3垂直于阻力板6,在阻尼收入槽体后,阻力板6会阻碍船行驶,我们又对该部分进行改进,位于靠近转轴1的槽体内端具有铰接头13,所述阻力板6上安装有牵引杆14,所述牵引杆14的一头连接铰接头13,另一端铰接于阻力板6的边缘位置;所述牵引杆14为可伸缩的,牵引杆14的伸缩范围小于升降弹簧5压缩范围;在阻尼使用时,牵引杆14的可伸缩活动配合了升降活动杆3的上下活动,两者同步运动,又因为牵引杆14的支撑,可避免阻力板6在水流干扰下,发生不可控制的翻转,影响阻尼效果;最后在收纳时,牵引杆14对阻力板6一侧牵引,阻力板6相对升降活动杆3转动,可保证阻尼收纳后,阻力板6平行于升降活动杆3,即与船体行驶方向平行,不会阻碍船行驶。船体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多个阻尼效果更佳明显。两个轨道7之间设置有限位筒15,轨道7与限位筒15刚性连接,所述升降活动杆3位于限位筒15内活动,阻力板6受到水流影响,升降活动杆3发生倾斜,影响阻力效果。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船体底部的转轴(1),所述转轴(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的套筒(2),套筒(2)垂直于转轴(1),贯穿套筒(2)端部设有升降活动杆(3),升降活动杆(3)位于套筒(2)内的一端为活塞(4),活塞(4)与套筒(2)端面之间设有升降弹簧(5),升降活动杆(3)的另一端为阻力板(6),阻力板(6)在水中呈水平状态,所述转轴(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平行于套筒(2)的轨道(7),轨道(7)上就有滑座(8),滑座(8)上具有旋钮(9),贯穿旋钮(9)设置有伸缩活动杆(10),伸缩活动杆(10)的一端铰接于升降活动杆(3),另一端具有挡块(11),挡块(11)与旋钮(9)之间设有伸缩弹簧(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船体底部的转轴(1),所述转轴(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空心的套筒(2),套筒(2)垂直于转轴(1),贯穿套筒(2)端部设有升降活动杆(3),升降活动杆(3)位于套筒(2)内的一端为活塞(4),活塞(4)与套筒(2)端面之间设有升降弹簧(5),升降活动杆(3)的另一端为阻力板(6),阻力板(6)在水中呈水平状态,所述转轴(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根平行于套筒(2)的轨道(7),轨道(7)上就有滑座(8),滑座(8)上具有旋钮(9),贯穿旋钮(9)设置有伸缩活动杆(10),伸缩活动杆(10)的一端铰接于升降活动杆(3),另一端具有挡块(11),挡块(11)与旋钮(9)之间设有伸缩弹簧(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船体上下波动的阻尼,其特征在于:船底位置开设有用于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夫超潘飞邓科孙秋泉付蓉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集智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