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压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1947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液压压边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安装有导柱导套且上模座可在压力机作用下沿导柱导套做上下往复运动,上模座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模,凸模下方的下模座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凹模,压边圈为多个组件拼接结构,压边圈的每个组件上均固定设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压边圈的组件相连接,其缸体与上模座固定设置,多个液压油缸的进油口之间通过流通管相连通,液压油缸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两端并联有溢流阀,溢流阀的阀杆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固定在下模座上的齿条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压边装置
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压边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压边圈的类型通常有橡皮压边装置、弹簧压边装置、气垫式压边装置,这种压边装置多用于普通的单动的压力机上,刚性压边装置主要用于双动压力机上。2005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金属成型技术研究所(IFU)研制成功了弹性分区压边圈,此压边圈主体由多个圆锥体形的树桩构成,每一个圆锥体构成一块分区,每一块的分区由单独的液压缸提供压力,压力的作用点在圆锥体的小端,一块金属板将大端连接在一起,小端由另一块金属板连接在一起,以增加强度,可以防止各圆锥体在受力时弯曲或者偏斜。尼龙圈组合式压边圈就是采用八个液压缸提供压力,可以在小型的液压机上使用。该压边圈一般用四个液压缸提供压力,但四个液压缸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即在压边过程中的四个压边块的压料面不能组成一个绝对的平面,在相邻的两个压边块之间就会存在有高度差。为了解决拉深零件表面上会出现比较严重划痕的问题,设计者在分区压边圈的下面增加了一个材料为尼龙的整体圈,使尼龙圈的整体表面与板坯料接触,实现压边块表面之间的圆滑过渡。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陈功振研究出锥形压边圈,可以在其他拉深设备不变的情况下,仅仅将原来的压边圈更换成为锥形压边圈就能减小最小极限拉深系数,以相对厚度为1.5的08号钢板为例,其拉深系数可以达到0.22,这比理想状态的最小极限拉深系数减小了54.16%。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情况这样的拉深系数会偏大,不能够满足拉深的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减小最小极限拉深系数。上面描述的这些压边装置,均存在不同的问题,要么压边力不能始终达到最佳值,要么结构比较复杂,能否设计一种结构比较简单,而压边力也能始终接近最佳值的压边装置,就是本技术重点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一种液压压边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根据拉深深度动态调整压边力,使压边力始终保持为接近最佳值,从而保证拉深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压边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安装有导柱导套且上模座可在压力机作用下沿导柱导套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上模座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模,凸模下方的下模座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凹模,所述压边圈为多个组件拼接结构,压边圈的每个组件上均固定设置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压边圈的组件相连接,其缸体与上模座固定设置,多个液压油缸的进油口之间通过流通管相连通,液压油缸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两端并联有溢流阀,溢流阀的阀杆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固定在下模座上的齿条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压边圈由四个组件构成,四个组件之间通过S形分割线分割。通过采用S形分割线,从而使拉深过程中不会沿分割线产生凸起痕迹。进一步的,溢流阀通过溢流阀固定板安装在上模座上。进一步的,所述溢流阀处安装有压力表。用于检测溢流阀处的压力值。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根据拉深力、压边力的经验计算公式,推导出压边力与拉深深度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设计了齿轮齿条结构,用来旋转泄压阀,从而达到改变压边力的目的。另外分块压边圈的接缝采用S型,避免了接缝部分无压边力造成的凸起痕迹缺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液压压边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压边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上模座,2为下模座,3为导柱导套,4为凸模,5为压边圈,6为液压油缸,7为活塞杆,8为流通管,9为溢流阀,10为齿轮,11为齿条,12为压力表,13为凹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压压边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安装有导柱导套3且上模座1可在压力机作用下沿导柱导套3做上下往复运动。上模座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模4,凸模4下方的下模座2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凹模13,压边圈5为多个组件拼接结构,压边圈5的每个组件上均固定设置有液压油缸6,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7与压边圈5的组件相连接,其缸体与上模座1固定设置,多个液压油缸6的进油口之间通过流通管8相连通,液压油缸6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两端并联有溢流阀9,溢流阀9通过溢流阀9固定板安装在上模座1上。溢流阀9的阀杆上安装有齿轮10,齿轮10与固定在下模座2上的齿条11啮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该一种液压压边装置在工作中,首先通过油泵向油路提供压力油通过单向阀、和溢流阀9进入液压油缸6,凸模4向下运动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向凹模13靠近,当凸模4与坯料接触的时候,压边圈5也与坯料接触,使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7开始回顶。由于之前处于自重状态,液压缸上腔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设定好的泄流值即为压边圈5提供的压边力,随着凸模4向下运动,液压缸上腔空间减小,导致油液压力增大,返回溢流阀9就会使溢流阀9打开泄流。同时,随着凸模4向下运动,齿条11带动齿轮10运动,溢流阀9旋转,溢流值变小,压边力不断变小,使压力一直保持在接近最佳值。在拉深结束后,液压油缸6随着凸模4上移,溢流阀9旋转,溢流值变大,油液再次进入液压缸上腔,当油液重新充满液压缸上腔,凸模4完全离开,取出元件,完成一次压边过程。为了保证分界线处的压边效果,压边圈5由四个组件构成,四个组件之间通过S形分割线分割。通过采用S形分割线,从而使拉深过程中不会沿分割线产生凸起痕迹。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压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安装有导柱导套(3)且上模座(1)可在压力机作用下沿导柱导套(3)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上模座(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模(4),凸模(4)下方的下模座(2)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凹模(13);/n压边圈(5)为多个组件拼接结构,压边圈(5)的每个组件上均固定设置有液压油缸(6),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7)与压边圈(5)的组件相连接,其缸体与上模座(1)固定设置,多个液压油缸(6)的进油口之间通过流通管(8)相连通,液压油缸(6)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两端并联有溢流阀(9),溢流阀(9)的阀杆上安装有齿轮(10),齿轮(10)与固定在下模座(2)上的齿条(11)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压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安装有导柱导套(3)且上模座(1)可在压力机作用下沿导柱导套(3)做上下往复运动,所述上模座(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模(4),凸模(4)下方的下模座(2)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凹模(13);
压边圈(5)为多个组件拼接结构,压边圈(5)的每个组件上均固定设置有液压油缸(6),液压油缸(6)的活塞杆(7)与压边圈(5)的组件相连接,其缸体与上模座(1)固定设置,多个液压油缸(6)的进油口之间通过流通管(8)相连通,液压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海军赵跃文薛彪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