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物质、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340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活性物质、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提供一种活性物质,其包含能够嵌入脱嵌Li离子的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和将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碳纤维。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满足下述(1)式。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0.05μm以上且2μm以下的范围。碳纤维含有选自由Fe、Co及Ni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金属元素,且满足下述(2)式。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范围。1.5≤(α/β)≤2.5(1),1/10000≤(γ/σ)≤1/100(2)。其中,α为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Nb的摩尔数,β为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Ti的摩尔数,γ为碳纤维中的全部金属元素的重量,σ为碳纤维的碳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物质、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活性物质、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将嵌入脱嵌锂离子的石墨质材料或碳质材料用于负极的非水电解质电池作为高能量密度的便携设备用电池被商品化。近年来,为了使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代替LiCoO2及LiMn2O4,LiNiaCobAl1-a-bO2或LiNiaCobMn1-a-bO2等含有Ni的锂金属氧化物的实用化正在推进。另一方面,在搭载于汽车、电车等车上的情况下,从高温环境下的储藏性能、循环性能、高输出的长期可靠性等出发,对于正极、负极的构成材料要求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强度、耐腐蚀性优异的材料。进而,对于正极、负极的构成材料要求在寒冷地区的高性能、低温环境下(-40℃)的高输出性能及长寿命性能。另一方面,作为非水电解质,从安全性能提高的观点出发,不挥发性、不燃性电解液的开发正在推进,但由于伴随输出特性、低温性能、长寿命性能的下降,所以还未被实用化。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为了将锂离子电池搭载于车等中,高温耐久性、循环寿命、安全性、输出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物质,其包含满足下述(1)式、并且能够嵌入脱嵌Li离子的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和/n平均纤维直径为5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范围的碳纤维,所述碳纤维将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且含有选自由Fe、Co及Ni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金属元素,并且满足下述(2)式;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0.05μm以上且2μm以下的范围,/n1.5≤(α/β)≤2.5 (1)/n1/10000≤(γ/σ)≤1/100 (2)/n其中,α为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Nb的摩尔数,β为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Ti的摩尔数,γ为所述碳纤维中的全部金属元素的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3 JP 2019-0454191.一种活性物质,其包含满足下述(1)式、并且能够嵌入脱嵌Li离子的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和
平均纤维直径为5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范围的碳纤维,所述碳纤维将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且含有选自由Fe、Co及Ni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金属元素,并且满足下述(2)式;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0.05μm以上且2μm以下的范围,
1.5≤(α/β)≤2.5(1)
1/10000≤(γ/σ)≤1/100(2)
其中,α为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Nb的摩尔数,β为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的Ti的摩尔数,γ为所述碳纤维中的全部金属元素的重量,σ为所述碳纤维的碳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铌钛复合氧化物粒子包含以LixTiMwNb2±yO7±z表示的单斜晶型的铌钛复合氧化物,其中,0≤x≤5、0≤y≤0.5、-0.3≤z≤0.3、0≤w≤0.01,M为除Ti及Nb以外的至少一种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M包含选自由K及Ta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w满足下述(3)式,
0.001≤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见则雄保科圭吾石桥充中野义彦原田康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