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焖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00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焖制机,属于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包括锅体,锅体内设置有加热腔,锅体上设置有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料口,锅体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加热腔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锅体上且位于加热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加热腔连通设置,出料口沿着锅体的长度方向设置,锅体上位于出料口的位置设置卸料板,卸料板与锅体铰接设置,卸料板位于出料口内时,卸料板与加热腔的内壁齐平,锅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卸料板转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以减少火锅底料残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焖制机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焖制机。
技术介绍
火锅是人们生活中最喜欢的美食之一,而火锅底料作为火锅的原料则是最影响火锅口味的东西,在火锅底料的生产中,会对火锅底料进行焖制,来使火锅底料的味道更好,而焖制火锅底料则需要用到焖制机,焖制机也称焖锅,是生产火锅底料是常用的设备之一。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575828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焖锅,包括支架和锅体,所述锅体为长方体,支架分别位于锅体底部的四个角处;锅体顶端一侧开设有入料口,锅体侧壁下端开设有出料口;锅体顶部安装有盖板,盖板上安装有把手,盖板与锅体铰接;锅体底部安装有加热装置;锅体一侧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连接搅拌轴,搅拌轴横向设于锅体内部中间位置;搅拌轴与锅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轴承,搅拌轴上安装有螺旋状的搅拌叶;电机外侧设有电机护罩,电机护罩顶部设有控制按键板。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进行火锅底料的焖制时,将火锅底料通过入料口加入锅体,再启动加热装置和电机,即可对火锅底料进行焖制,在焖制完成后,再使火锅底料从出料口排出即可,但是由于出料口位于锅体侧壁上,使得火锅底料排出时无法完全排出,导致部分火锅底料残留到锅体内,影响到火锅底料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火锅底料残留的焖制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焖制机,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置有加热腔,所述锅体上设置有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料口,所述锅体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腔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锅体上且位于加热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加热腔连通设置,所述出料口沿着锅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锅体上位于出料口的位置设置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与锅体铰接设置,所述卸料板位于出料口内时,所述卸料板与加热腔的内壁齐平,所述锅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卸料板转动的驱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焖制机对火锅底料进行加工时,将原料通过入料口加入加热腔内,随后启动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对火锅底料进行搅拌和加热,在加工完成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会带动卸料板通过铰接点朝向远离出料口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出料口漏出,此时由于加热腔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因此火锅底料会汇集到加热腔底部,而在打开出料口后,加热腔内的火锅原料便会从出料口卸出,如此便可以使火锅底料更好地排出锅体,减少了残留在加热腔内的火锅底料。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锅体上的气缸,所述锅体的底部位于卸料板铰接点所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气缸铰接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气缸的驱动端与卸料板铰接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出火锅底料时,启动气缸,使气缸的驱动轴收缩,从而使气缸带动卸料板通过铰接点朝向远离锅体的方向转动,而气缸也会相应地通过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得出料口被打开,而使气缸驱动轴伸出,便可以使卸料板将出料口封闭,且气缸的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热腔内且位于出料口所在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沿着出料口的边缘周向设置,所述卸料板与密封板抵接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板的设置可以增加卸料板与出料口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避免火锅底料从卸料板与密封口之间的缝隙漏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卸料板上且位于卸料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风琴板,所述风琴板的两端分别与卸料板和密封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料板转动的过程中,卸料板会带动风琴板展开,风琴板可以防止火锅底料从卸料板的两端移出,导致发生部分火锅底料浪费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锅体上且位于卸料板的下方设置有集料斗,所述集料斗沿着卸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集料斗的横截面整体呈V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火锅底料从出料口移出后,会通过卸料板进入集料斗内,工作人员通过集料斗便可以将火锅底料收集起来,从而使得火锅底料的收集更加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料斗上设置有振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电机可以带动集料斗振动,从而避免火锅底料堵塞在集料斗内,使火锅底料可以更好地从集料斗卸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锅体的底部上设置有多个支腿,所述支腿抵接至地面上,所述支腿与地面抵接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可以增加支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使得锅体可以更好地固定在地面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加热腔的横截面设置为U形,并在锅体的底部开设与加热腔连通的出料口,再利用卸料板使出料口封闭或打开,从而来完成火锅底料的加工与卸出,U形横截面的加热腔使得火锅底料可以汇集到加热腔的底部,使得火锅底料可以卸出地更加充分,减少残留在锅体内的火锅底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锅体;11、加热腔;12、进料口;13、出料口;131、密封板;14、支腿;141、橡胶垫;2、卸料板;21、风琴板;3、气缸;31、固定板;4、集料斗;41、振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焖制机,包括锅体1,锅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11,锅体1上设置有与加热腔11连通的进料口12,锅体1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搅拌装置可以搅拌加热腔11内的火锅底料,而加热装置则对火锅底料进行加热,加热腔1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火锅底料在加工完成后便会汇集到加热腔11的底部。参照图1和图2,锅体1上开设有出料口13,出料口13位于加热腔11的底部,出料口13与加热腔11连通且沿着锅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锅体1上位于出料口13的位置铰接设置卸料板2,卸料板2位于出料口13内时,卸料板2与加热腔11的内壁齐平;为了方便打开卸料板2,在锅体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气缸3,锅体1的底部位于卸料板2铰接点所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31,气缸3铰接设置在固定板31上,气缸3的驱动端与卸料板2铰接。在需要卸出过体内的火锅底料时,启动气缸3带动卸料板2通过铰接点朝向远离锅体1的方向转动,使气缸3相应地通过铰接点转动,使得出料口13被打开,此时汇集到加热腔11底部的火锅底料便会从卸料口卸出,如此便可以使减少残留在加热腔11内的火锅底料,使火锅底料更完全地排出锅体1。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相啮合的两个齿轮,其中一个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而另一个齿轮则固定在连接于卸料板2的铰接轴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装置,故在此不多做赘述。参照图1和图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焖制机,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11),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与加热腔(11)连通的进料口(12),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锅体(1)上且位于加热腔(1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与加热腔(11)连通设置,所述出料口(13)沿着锅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锅体(1)上位于出料口(13)的位置设置卸料板(2),所述卸料板(2)与锅体(1)铰接设置,所述卸料板(2)位于出料口(13)内时,所述卸料板(2)与加热腔(11)的内壁齐平,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卸料板(2)转动的驱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焖制机,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11),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与加热腔(11)连通的进料口(12),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锅体(1)上且位于加热腔(11)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与加热腔(11)连通设置,所述出料口(13)沿着锅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锅体(1)上位于出料口(13)的位置设置卸料板(2),所述卸料板(2)与锅体(1)铰接设置,所述卸料板(2)位于出料口(13)内时,所述卸料板(2)与加热腔(11)的内壁齐平,所述锅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卸料板(2)转动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焖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锅体(1)上的气缸(3),所述锅体(1)的底部位于卸料板(2)铰接点所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31),所述气缸(3)铰接设置在固定板(31)上,所述气缸(3)的驱动端与卸料板(2)铰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美杨昌佐赵爱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洋得利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