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具体涉及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2006年,美国学者Antonik和Wicks在每年一度的IEEE雷达年会上首次提出了频控阵雷达的概念,随后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频控阵雷达阵列的相邻阵元之间存在一个很小的频率增量,且远小于载频。由此一来,频控阵雷达的波束指向便同时具有角度依赖性和距离依赖性。然而,当频控阵雷达对目标进行方位角与距离的联合估计时,频控阵雷达方位角与距离估计的克拉美-罗下界将会变得很大。这是由于频控阵雷达在方位角向和距离向存在耦合。因此,传统频控阵雷达并不适用于直接对目标的方位角和距离参数进行联合估计,而子孔径-频控阵雷达可以较好地克服这一难题。雷达射频隐身技术是指通过控制己方雷达信号的射频辐射特征,缩短敌方无源探测系统对雷达的有效作用距离,提高雷达平台的生存能力。雷达射频隐身研究贯穿于敌方无源探测系统对雷达信号的发现、分选识别和定位的全过程。因此,雷达射频隐身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意
【技术保护点】
1.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确定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系统组成及目标距离和方位先验信息;/n(2)分别采用克拉美-罗下界表达式表征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系统对目标距离参数和方位角参数的估计性能;/n(3)建立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模型;/n(4)求解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系统组成及目标距离和方位先验信息;
(2)分别采用克拉美-罗下界表达式表征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系统对目标距离参数和方位角参数的估计性能;
(3)建立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模型;
(4)求解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系统包括NT个阵元,该系统将均匀线性雷达阵列平均分为两个子阵,每个子阵所含的阵元数目为NS,且每个子阵的阵元间距均为D;两个子阵采用不同的频率增量,其中,第一个子阵阵元发射频率增量为△F1,第二个子阵阵元发射频率增量为△F2,子孔径-频控阵雷达发射信号波长为λ;
另外,根据战场先验信息,获取目标与子孔径-频控阵雷达之间的距离为R,目标相对于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方位角为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射频隐身发射功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
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系统对目标距离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下界表达式为:
其中,c为光速,
其中,△F1为第一个子阵阵元发射频率增量,△F2为第二个子阵阵元发射频率增量,NT为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系统中的阵元个数,NS为每个子阵所含的阵元数目;
SNR表示子孔径-频控阵雷达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表示为:
其中,Prad为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发射功率,为目标相对于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的散射系数,为子孔径-频控阵雷达接收机的噪声功率;
子孔径-频控阵雷达系统对目标方位角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下界表达式为:
其中,λ为子孔径-频控阵雷达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晨光,丁琳涛,王奕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