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丝体专用取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66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4
一种菌丝体专用取种器,解决了现在没有专用的取种器,取出的量不能控制,而且要一次性取出,目前都是采用将薄铁片手工制造,将成长条形薄铁片前端弯曲,进行取种,取种或出种都非常不方便的问题,其包括取种器本体,所述取种器本体设置有筒体,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取种头,筒体的中部开设有中孔,中孔内插接有圆柱杆,圆柱杆的一端连接有压帽,取种器本体的一侧安装有定量机构,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取种口,圆柱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盘,筒体对应第二限位盘处开设有弹簧腔,弹簧腔的内部套接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构思巧妙,可定量对菌体进行取种,避免了现在的取种方式的浪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丝体专用取种器
本技术涉及取种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菌丝体专用取种器。
技术介绍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菇类在培育菌产品时,由于一点点少量的菌丝体就能够培育出大量无数的菌产品,因此取出时,一般要取少量的菌丝体,但现在没有专用的取种器,取出的量不能控制,而且要一次性取出,目前都是采用将薄铁片手工制造,将成长条形薄铁片前端弯曲,进行取种,取种或出种都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菌丝体专用取种器,有效的解决了现在没有专用的取种器,取出的量不能控制,而且要一次性取出,目前都是采用将薄铁片手工制造,将成长条形薄铁片前端弯曲,进行取种,取种或出种都非常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取种器本体、筒体、取种头、中孔、圆柱杆、压帽、定量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丝体专用取种器,包括取种器本体(1)、筒体(2)、取种头(3)、中孔(4)、圆柱杆(5)、压帽(6)、定量机构(7)、取种口(16)、第二限位盘(17)、弹簧腔(18)和弹簧(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种器本体(1)设置有筒体(2),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取种头(3),筒体(2)的中部开设有中孔(4),中孔(4)内插接有圆柱杆(5),圆柱杆(5)的一端连接有压帽(6),取种器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定量机构(7),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取种口(16),圆柱杆(5)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盘(17),筒体(2)对应第二限位盘(17)处开设有弹簧腔(18),弹簧腔(18)的内部套接有弹簧(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丝体专用取种器,包括取种器本体(1)、筒体(2)、取种头(3)、中孔(4)、圆柱杆(5)、压帽(6)、定量机构(7)、取种口(16)、第二限位盘(17)、弹簧腔(18)和弹簧(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种器本体(1)设置有筒体(2),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取种头(3),筒体(2)的中部开设有中孔(4),中孔(4)内插接有圆柱杆(5),圆柱杆(5)的一端连接有压帽(6),取种器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定量机构(7),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取种口(16),圆柱杆(5)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盘(17),筒体(2)对应第二限位盘(17)处开设有弹簧腔(18),弹簧腔(18)的内部套接有弹簧(19);
所述定量机构(7)包括第一固定块(8)、丝孔(9)、丝杆(10)、光滑杆(11)、第二固定块(12)、第一限位盘(13)、转动蝶形柄(14)和刻度线(15),第一固定块(8)固定在筒体(2)上,第一固定块(8)的中部开设有丝孔(9),丝孔(9)内啮合插接有丝杆(10),丝杆(10)的一端连接有光滑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宏坡杨涛锋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三阳食用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