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湿度可调节微型电场传感器标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066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湿度可调节微型电场传感器标定系统,包括:微型电场传感器,可调电源的正负极分别通过一个输出电阻与标准电场极板的正负极板连接;所述电压表、放电电阻并联设置在标准电场极板两端;和温湿度室,所述温湿度室包括双层玻璃房、温度调节器、湿度调节器、温湿度计和传感器支撑杆;所述双层玻璃房内为密封的空腔;所述温度调节器、湿度调节器和温湿度计安装在双层玻璃房上;所述传感器支撑杆穿过双层玻璃房上的卡口伸入空腔中心;所述标准电场极板设置在双层玻璃房的空腔内,标准电场极板的正负极板通过导线引出至双层玻璃房外部。该微型电场传感器标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温湿度可调节,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湿度可调节微型电场传感器标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型电场传感器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装有温湿度调节器的、可以标定不同温湿度情况下微型电场传感器灵敏度的标定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线路走廊日益紧张,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也成为工程规划、可研、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某些工程中环保问题已成为能否顺利建设运行的关键制约因素。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输变电工程对附近民居、各类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日益突出,针对电网环境影响的投诉日益增多。输电线路附近居民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工频电场对生活的影响,如暂态电击等,而人体在电场中的感受与电场强度关系密切,《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了工频和直流电场曝露限值,其为判定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是否超标的主要依据。《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规定在建(构)筑物的阳台或平台进行电磁场监测,应在距离墙壁或其他固定物体(如护栏)1.5m外的区域布点,如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则取阳台或平台立足平面中心位置作为监测点。通常建筑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湿度可调节微型电场传感器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微型电场传感器,其包括可调电源、电压表(4)、放电电阻(5)、标准电场极板(8)、输出电阻和标准电场极板(8);所述可调电源的正负极分别通过一个输出电阻与标准电场极板(8)的正负极板连接;所述电压表(4)、放电电阻(5)并联设置在标准电场极板(8)两端;/n和温湿度室,所述温湿度室包括双层玻璃房、温度调节器(14)、湿度调节器(15)、温湿度计(13)和传感器支撑杆(12);所述双层玻璃房内为密封的空腔;所述温度调节器(14)、湿度调节器(15)和温湿度计(13)安装在双层玻璃房上;所述传感器支撑杆(12)穿过双层玻璃房上的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湿度可调节微型电场传感器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型电场传感器,其包括可调电源、电压表(4)、放电电阻(5)、标准电场极板(8)、输出电阻和标准电场极板(8);所述可调电源的正负极分别通过一个输出电阻与标准电场极板(8)的正负极板连接;所述电压表(4)、放电电阻(5)并联设置在标准电场极板(8)两端;
和温湿度室,所述温湿度室包括双层玻璃房、温度调节器(14)、湿度调节器(15)、温湿度计(13)和传感器支撑杆(12);所述双层玻璃房内为密封的空腔;所述温度调节器(14)、湿度调节器(15)和温湿度计(13)安装在双层玻璃房上;所述传感器支撑杆(12)穿过双层玻璃房上的卡口伸入空腔中心;
所述标准电场极板(8)设置在双层玻璃房的空腔内,标准电场极板(8)的正负极板通过导线引出至双层玻璃房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可调节微型电场传感器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电源为标准直流源(1)或标准交流源(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龑韩文吕平海申晨吴健白晓春耿明昕杨彬王育佳赵亚林樊创王绿马建刚鱼小兵郭季璞王琨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