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竞专利>正文

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1960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在传统的木耳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对栽培料进行了创新,栽培料中除了水之外,还包括黄荆粉、米糠、玉米粉、石灰粉和麦饭石粉,尤其是加入了经过炮制后的黄荆粉作为原料,可以显著提升木耳的营养价值,尤其是木耳中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黄荆的枝进行了炮制,主要包括烘干、切片、蜂蜜水浸泡、蒸熟、醋泡和干燥。其中蜂蜜水浸泡、蒸熟、醋泡的步骤更有利于发挥黄荆的有益成分被木耳吸收,从而提升木耳的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黑木耳又名黑菜、木耳、云耳,属木耳科,木耳属,为我国珍贵的药食兼用胶质真菌,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保健食品。我国是黑木耳的故乡,中华民族早在40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代便认识、开发了黑木耳,并开始栽培、食用。《礼记》中也有关于帝王宴会上食用黑木耳的记载。目前,黑木耳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沿海各省份均有种植。据现代科学分析,黑木耳干品中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的含量很高,其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为丰富。黄荆,中药材名。本品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及牡荆,以果实(黄荆子)及根、茎、叶入药。四季可采,以夏秋采收为好,根、茎洗净切段晒干,叶、果阴干备用,叶亦可鲜用。功能主治为:根、茎: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用于支气管炎,疟疾,肝炎。叶:化湿截疟。用于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感染;外用治湿疹,皮炎,脚癣,煎汤外洗。果实: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用于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鲜叶:捣烂敷,治虫、蛇咬伤,灭蚊。鲜全株:灭蛆。黄荆的枝、茎:苦、微辛,平。叶:苦,凉。果实:苦、辛,温。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木耳的营养价值,提供了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磨粉,将黄荆粉碎后磨粉并过200目筛;r>B配料,将黄荆粉、米糠、玉米粉混合均匀,堆成锥状放置,把石灰粉、麦饭石粉,混合均匀,加水并搅拌混合,混合过程中结成块的物料采用扫把打碎过200目筛,按照重量百分数保持物料的含水量为60-65%;C菌棒制作,将混合好的物料进行装袋得到料袋,装袋过程中袋内物料要均匀,料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后再扎袋口,标准的装袋松紧度应以成年人手抓料袋,五指用中等力捏住,袋面呈微凹痕印为宜;D灭菌,装袋好的料袋放入灭菌设备中,加热,温度升到94-95℃时,关闭灭菌设备中与外界相通的排气口,加大火力,升温至100℃,保持温度为100℃灭菌18-24h,停止加热;E冷却,9-12h后将灭菌后的料袋从灭菌设备中取出,放入冷却室降温至室温;F接种,将冷却至室温的料袋放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每个料袋打8-12个孔,孔深2-3cm,孔1.5-2cm,接种,接种时把菌种吻合到接种孔的底部高于菌袋表面2mm,料袋接种后即得菌袋;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前必须事先预消毒;出锅后的菌袋料温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将菌种、工具等一起放到菌箱或接菌室内一起消毒30分钟,达到无菌要求接种;G空调养菌,将菌袋放入空调培养室内,保持温度为22-25℃,室内空气湿度≤70%R.H.;H立体培养,空调养菌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内的立体摆袋网格上,室内保持黑暗,此时菌丝长至6-10cm后,在培养室内温度低于30℃下解开菌袋口通气排热,接种35天左右菌丝发满袋;此时调整室温为18-20℃;I出耳管理,在室温18-20℃条件下培育7-8天后将菌棒转移至出耳室,对木耳幼耳每天喷水1-2次保持出耳室内空气湿度为90%,培育15-30天;J采收,最佳采收时间为7-8分熟,子实体表现为耳根收缩,耳片展开;应采大留小原则,及时晾晒;第一茬部分采收后,停水15-20天左右晒袋,待菌袋恢复发硬,继续浇水,可采第二茬耳。优选的,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黄荆为经过炮制的植物黄荆的枝。优选的,所述的植物黄荆的枝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高压水枪,洗去黄荆的枝表面的泥沙;步骤二、将洗净的黄荆的枝放入烘箱进行烘干,烘箱温度为90-100℃,时间为90-120min;步骤三、将烘干的黄荆的枝按要求切片,得到1-2mm厚的黄荆的枝片;步骤四、将黄荆的枝片用蜂蜜水浸泡,浸泡时间为3-5h,放笼屉内蒸2-3h,取出;步骤五、用清水反复冲洗取出的黄荆的枝片2-3遍后,放入稀释后的白醋中浸泡3-5h;步骤六、将白醋浸泡过的黄荆的枝片,取出晾干后,放入烘箱中摊开烘干,得到含水量为12-18%的黄荆的枝片,即可。优选的,所述的步骤四中,所述的蜂蜜水中,蜂蜜的质量比浓度为15-35%。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黄荆粉、米糠、玉米粉、石灰粉和麦饭石粉的质量比为15-30:8-15:20-30:3-5:5-8。优选的,所述的步骤H中,所述的在培养室内温度低于30℃下解开菌袋口通气排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接种后1-3天调节温度为27-29℃;4-10天随着菌丝的生长,袋内温度逐渐上升,此时室温度应控制在25-27℃,15-25天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能力最强的阶段,调节室温为23-25℃,26-35天菌丝进入生理成熟阶段,调节室温21-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在传统的木耳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对栽培料进行了创新,栽培料中除了水之外,还包括黄荆粉、米糠、玉米粉、石灰粉和麦饭石粉,尤其是加入了经过炮制后的黄荆粉作为原料,可以显著提升木耳的营养价值,尤其是木耳中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提升。本专利技术中对黄荆的枝进行了炮制,主要包括烘干、切片、蜂蜜水浸泡、蒸熟、醋泡和干燥。其中蜂蜜水浸泡、蒸熟、醋泡的步骤更有利于发挥黄荆的有益成分被木耳吸收,从而提升木耳的营养价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磨粉,将黄荆粉碎后磨粉并过200目筛;B配料,将黄荆粉、米糠、玉米粉混合均匀,堆成锥状放置,把石灰粉、麦饭石粉,混合均匀,加水并搅拌混合,混合过程中结成块的物料采用扫把打碎过200目筛,按照重量百分数保持物料的含水量为62%;C菌棒制作,将混合好的物料进行装袋得到料袋,装袋过程中袋内物料要均匀,料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后再扎袋口,标准的装袋松紧度应以成年人手抓料袋,五指用中等力捏住,袋面呈微凹痕印为宜;D灭菌,装袋好的料袋放入灭菌设备中,加热,温度升到94℃时,关闭灭菌设备中与外界相通的排气口,加大火力,升温至100℃,保持温度为100℃灭菌20h,停止加热;E冷却,10h后将灭菌后的料袋从灭菌设备中取出,放入冷却室降温至室温;F接种,将冷却至室温的料袋放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每个料袋打8-12个孔,孔深2-3cm,孔1.5-2cm,接种,接种时把菌种吻合到接种孔的底部高于菌袋表面2mm,料袋接种后即得菌袋;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前必须事先预消毒;出锅后的菌袋料温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将菌种、工具等一起放到菌箱或接菌室内一起消毒30分钟,达到无菌要求接种;G空调养菌,将菌袋放入空调培养室内,保持温度为22-25℃,室内空气湿度≤70%R.H.;H立体培养,空调养菌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内的立体摆袋网格上,室内保持黑暗,此时菌丝长至6-10cm后,在培养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磨粉,将黄荆粉碎后磨粉并过200目筛;/nB配料,将黄荆粉、米糠、玉米粉混合均匀,堆成锥状放置,把石灰粉、麦饭石粉,混合均匀,加水并搅拌混合,混合过程中结成块的物料采用扫把打碎过200目筛,按照重量百分数保持物料的含水量为60-65%;/nC菌棒制作,将混合好的物料进行装袋得到料袋,装袋过程中袋内物料要均匀,料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后再扎袋口,标准的装袋松紧度应以成年人手抓料袋,五指用中等力捏住,袋面呈微凹痕印为宜;/nD灭菌,装袋好的料袋放入灭菌设备中,加热,温度升到94-95℃时,关闭灭菌设备中与外界相通的排气口,加大火力,升温至100℃,保持温度为100℃灭菌18-24h,停止加热;/nE冷却,9-12h后将灭菌后的料袋从灭菌设备中取出,放入冷却室降温至室温;/nF接种,将冷却至室温的料袋放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每个料袋打8-12个孔,孔深2-3cm,孔1.5-2cm,接种,接种时把菌种吻合到接种孔的底部高于菌袋表面2mm,料袋接种后即得菌袋;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前必须事先预消毒;出锅后的菌袋料温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将菌种、工具等一起放到菌箱或接菌室内一起消毒30分钟,达到无菌要求接种;/nG空调养菌,将菌袋放入空调培养室内,保持温度为22-25℃,室内空气湿度≤70%R.H.;/nH立体培养,空调养菌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内的立体摆袋网格上,室内保持黑暗,此时菌丝长至6-10cm后,在培养室内温度低于30℃下解开菌袋口通气排热,接种35天左右菌丝发满袋;此时调整室温为18-20℃;/nI出耳管理,在室温18-20℃条件下培育7-8天后将菌棒转移至出耳室,对木耳幼耳每天喷水1-2次保持出耳室内空气湿度为90%,培育15-30天;/nJ采收,最佳采收时间为7-8分熟,子实体表现为耳根收缩,耳片展开;应采大留小原则,及时晾晒;第一茬部分采收后,停水15-20天左右晒袋,待菌袋恢复发硬,继续浇水,可采第二茬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荆木耳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磨粉,将黄荆粉碎后磨粉并过200目筛;
B配料,将黄荆粉、米糠、玉米粉混合均匀,堆成锥状放置,把石灰粉、麦饭石粉,混合均匀,加水并搅拌混合,混合过程中结成块的物料采用扫把打碎过200目筛,按照重量百分数保持物料的含水量为60-65%;
C菌棒制作,将混合好的物料进行装袋得到料袋,装袋过程中袋内物料要均匀,料袋装好后,将袋口及其四周清理干净后再扎袋口,标准的装袋松紧度应以成年人手抓料袋,五指用中等力捏住,袋面呈微凹痕印为宜;
D灭菌,装袋好的料袋放入灭菌设备中,加热,温度升到94-95℃时,关闭灭菌设备中与外界相通的排气口,加大火力,升温至100℃,保持温度为100℃灭菌18-24h,停止加热;
E冷却,9-12h后将灭菌后的料袋从灭菌设备中取出,放入冷却室降温至室温;
F接种,将冷却至室温的料袋放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每个料袋打8-12个孔,孔深2-3cm,孔1.5-2cm,接种,接种时把菌种吻合到接种孔的底部高于菌袋表面2mm,料袋接种后即得菌袋;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前必须事先预消毒;出锅后的菌袋料温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将菌种、工具等一起放到菌箱或接菌室内一起消毒30分钟,达到无菌要求接种;
G空调养菌,将菌袋放入空调培养室内,保持温度为22-25℃,室内空气湿度≤70%R.H.;
H立体培养,空调养菌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内的立体摆袋网格上,室内保持黑暗,此时菌丝长至6-10cm后,在培养室内温度低于30℃下解开菌袋口通气排热,接种35天左右菌丝发满袋;此时调整室温为18-20℃;
I出耳管理,在室温18-20℃条件下培育7-8天后将菌棒转移至出耳室,对木耳幼耳每天喷水1-2次保持出耳室内空气湿度为90%,培育15-30天;
J采收,最佳采收时间为7-8分熟,子实体表现为耳根收缩,耳片展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青吴竞
申请(专利权)人:吴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